做實做細監督首責 推動監督高質量發展

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基本職責、第一職責。

2019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以強化政治監督為統領,堅持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在日常監督、精準監督上探索創新,打造監督“升級版”,監督保障執行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

綜述 | 做實做細監督首責 推動監督高質量發展

市紀委市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有關人員正在運用派駐監督“1+1+4”工作機制開展監督檢查。

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基本職責、第一職責。

2019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以強化政治監督為統領,堅持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在日常監督、精準監督上探索創新,打造監督“升級版”,監督保障執行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

打好監督“組合拳”

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以高質量監督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守住政治監督根本定位,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決策部署強化監督檢查,開展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施情況、利用茅臺酒和名貴特產資源謀取私利問題等專項監督檢查,推動“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從政治紀律查起,聚焦“七個有之”,嚴查兩面派、兩面人。共查處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等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案件26人。

“四輪驅動”,讓監督“帶電長牙”。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同步推進、同質增效,持續彰顯監督正向疊加效應。

擦亮派駐監督“探頭”,規範和調整市紀委市監委派駐機構職責和監督範圍,將民主黨派市委機關中履行公務人員和企業、學校、醫院納入派駐監督監察範圍,推動監察監督有形有效。

綜合運用指導式、提醒式、參與式、督促式、抽查式、核查式、問責式七種監督方式,精準發現問題。2019年,全市運用七種監督方式開展監督檢查2095次,發現問題2108個,督促整改問題1974個。

2019年6月,市紀委創新推行派駐監督“1+1+4”(一份監督責任清單、一本廉政檔案和監督工作、發現問題、問題線索、審查調查四本臺賬)工作機制,破解監督任務不清晰、監督重點不突出、監督方式不精準等問題。

聚焦“監督什麼”,結合被監督單位職責,“量身定製”監督責任清單386份,促使黨委(黨組)照單履責、派駐紀檢監察組照單監督。

“全掃描”政治生態,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規範建立市管幹部廉政檔案904份,延伸建立市直部門科級幹部廉政檔案2792份。

監督“足金見效”,2019年下半年,市縣兩級派駐機構開展監督1374次,較1至6月上升72%;發現問題1596個,上升191%;督促整改問題1497個,上升202%。

攥指成拳,推行鄉鎮“片區協作、統籌監督、指定辦案、聯合審理”工作模式,將全市87個鄉鎮(街道)劃分為18個片區協作組,構建“縣級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紀檢監察室主任+鄉鎮紀委”縱向指揮、橫向協作聯動工作體系。

協作發力,鄉鎮片區協作組共開展監督檢查1759次,發現問題1545個,立案871件878人,黨紀政務處分900件905人,平均每個片區立案48.4件。“1+1+4”工作機制和片區協作工作模式得到省紀委省監委充分肯定。

勤開治病“好處方”

監督前移,抓早抓小,推動監督常在、形成常態。

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對政治上有問題、廉潔上有硬傷的黨員幹部“亮紅燈”,回覆黨風廉政意見958人次。

抓實近距離、常態化監督,綜合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加強黨員幹部監管,通過線索處置、約談提醒、談話函詢等方式,促使黨員幹部正確用權。

“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通過澄清正名,讓我卸下包袱,把精力投入到脫貧攻堅中……”2019年8月,市紀委對反映市屬某平臺公司負責人的問題線索進行函詢後,經集體研判予以採信了結和澄清正名。

市紀委市監委制定出臺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幹部澄清正名工作的實施辦法,對信訪舉報市管幹部的問題線索,談話函詢採信了結130件次。

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處理黨員幹部2803人次,四種形態佔比分別為46.2%、45.1%、4.9%、3.8%。

跟蹤式督促式監督,用好紀檢監察有力武器,制發紀律檢查建議書和監察建議書48份。

讓受處分人員找回初心,重拾自信,充分發揮“暖心”回訪教育監督、管理激勵作用,對2018年受處分的1526名幹部進行回訪談話。

上緊履責“加壓閥”

擰緊責任“螺絲”,打準問責“板子”。

鞏固深化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第一責任、一崗雙責“四責統一”責任體系,推行“一單位一監督責任清單”,推動“兩個責任”貫通協同、一體推進。

履責“年考”、“亮相”述責。組織15名黨委(黨組)書記向市紀委全會述責述廉並現場接受測評。

用好考核“指揮棒”,市委常委帶隊檢查考核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落實情況。細化黨風廉政建設考核標準,組成考核組對各縣(市、特區、區)、經濟開發區和68個市直部門進行考核。

責任掉“鏈子”,必被打“板子”。抓住問責要害,嚴格規範程序,增強問責嚴肅性和公信力。全年問責黨組織19個、黨員領導幹部79人。

緊盯關鍵人、關鍵事從嚴問責,全年共問責“一把手”22人,問責“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3大類問題73人。緊盯脫貧攻堅鐵面追責,全市扶貧民生領域問責39人。

容糾並舉,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下發進一步規範做好容錯糾錯工作的通知,對9名黨員幹部予以容錯糾錯。

履職盡責,砥礪前行。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將篤定篤行,擔當作為,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以高質量監督踐初心、扛使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