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最近,一部名為《陸戰之王》的軍旅劇上線,觀眾對於康洪雷執導的此片期待值很高,希望能夠該劇再現當年《士兵突擊》般的輝煌。

不料,《陸戰之王》第一集“中主戰坦克人車一體夜間空投”迅速引發了觀眾的集體吐槽。有軍迷直指該情節“業餘”,“解放軍要是有這技術,華盛頓早解放了”。而該片的支持者則反駁:空降坦克並非虛構,大體上還是靠譜的。

那麼《陸戰之王》的這個情節到底靠不靠譜?今天我們好好說說這個空降坦克。

一、二戰期間初露鋒芒

自從飛機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被廣泛的應用到戰爭中。除了快速發展的空戰、轟炸功能以外,飛機強大的長途運輸能力同樣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早在一戰期間,各國就開始進行傘降作戰的嘗試。只不過由於當時飛機運力、航程和傘具技術等限制,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空降作業。

1930年,蘇聯正式組建空了空降兵部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空降兵。1933年,蘇聯軍隊公開展示了使用2架轟炸機空投46名傘兵的全新戰法,標誌其空降部隊已具備成規模作戰能力。

就在這次歷史性的展示中,蘇聯空降兵部隊使用特製的加大傘具,空投了一輛T37坦克。可以說,空降坦克和和空降兵是同時誕生的。雖然在在此次演練中,空降的坦克落地後無法使用,但還是給全世界的軍事強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T37坦克是一種輕型水陸坦克

德國很快拿出了梅塞施米特Me321滑翔機,該機的最大載重量可達22噸,機頭有高達3.35米的可左右開啟的艙門,可以在著陸後快速部署坦克。搭載的1號C型坦克重8噸,裝備1挺7.92毫米口徑的EW141機槍和1挺7.92毫米的MG34機槍。

英國人參考了德國人的方法,研製了哈米卡爾重型滑翔機,從馬克-7坦克基礎上改進出7.6噸的“領主”坦克,組成了機降組合。該組合曾在1944年的諾曼底戰役中登場亮相。

美國在這方面的發展要落後一些,專門研發的M22蟬式坦克的重量只有7.3噸,但美國沒有合適的重型滑翔機。英國通過《租借法案》引進M22坦克後,使用哈米卡爾滑翔機將其與“領主”坦克一起空降,取得了一些戰果。

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M22空降坦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空降坦克都是用了滑翔機機降的方式進行作戰,並不是理想中的傘降。這主要是受到了當時傘具和坦克底盤技術的限制。

二、蘇俄發展一枝獨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降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諾曼底戰役的成功經驗讓空降兵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但緊跟著的“市場花園行動”,充分暴露了空降兵缺乏裝甲力量的軟肋。大力發展空降坦克,成為了東西方陣營共同的目標。

蘇聯又一次走在了前面:先是搞出了ASU-57和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後來又專門為空降兵研發了BMD-1傘兵戰車,然後是BMD-2、BMD-3、BMD-4傘兵戰車和“章魚-SDM1”空降戰車等可直接傘降的重型裝備。即便是蘇聯解體,也沒有阻擋俄羅斯在這一領域繼續前進的步伐。

“章魚-SDM1”重18噸,裝有一門2A75型125毫米滑膛炮、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以及1挺裝在車頂遠程控制武器站上的PKTM機槍。這種豪華的火力配備使得“章魚-SDM1”具備了跟小國主戰坦克一戰的實力,是目前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空降坦克。

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章魚-SDM1空降戰車

美國戰後先是研發出了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該車戰鬥全重近16噸,主要武器是1門M81式152mm炮、1挺M73式7.62mm並列機槍及1挺M2HB12.7mm高射機槍,可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但M551只能進行離地3到7米的超低空空投,未能廣泛使用。

美軍後來又研製了M8輕型坦克,對該坦克的要求是可由C130運輸機進行空運,最初鋁合金版的M8裸車重18.5噸,三級防護為23.6噸,最終項目失敗。

時至今日,美軍裝備序列中沒有空降坦克的身影。

三、載人空投過於危險

空降兵的作戰環境是充滿危險的敵後,最脆弱的階段就是剛剛著陸的時候,空降坦克落地後的部署速度十分重要,最好是一落地就能馬上開始戰鬥。因此,蘇聯很早就開始摸索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

1973年,蘇聯空降兵學院教官祖耶夫和亞歷山大乘坐一輛BMD-1傘兵戰車進行了世界上首次人車一體空降試驗,並且取得成功。

為了實現人車一體空投,蘇聯改進了降落傘,降低了重裝備落地的速度;同時應用制動火箭和氣囊緩衝,來減輕落地時的衝擊力;另外在戰車內部內部加裝減震座椅,人員也儘量採用安全捆綁。

飛翔的鐵拳:《陸戰之王》背後的空降坦克史話

空降坦克出艙瞬間

其具體操作是戰車投放時,拋出掛在機尾的牽引傘,將戰車拉離飛機貨艙;然後牽引傘與戰車分離並迅速拉開輔助引導傘,隨後主傘打開,同時,穩定減速傘也被打開,保證系統進一步減速,防止空投戰車過度翻滾,保持較好的開傘姿態。

當主傘系統拉直時,探杆開鎖器被打開,離機12秒後,觸地探杆移至工作位置並由自動鎖定,觸杆伸出規定的長度。與此同時,提起固體燃料發動機組件,打來火箭緩衝系統保險,進入準備狀態。

在戰車即將觸地時,點燃火箭,火箭產生的推力可使得戰車下降速度降到4到5米/秒,再加上氣囊緩衝的作用,使得其成功觸地。

整套系統十分複雜,又因為重量限制無法安排安全冗餘,因此可靠性極差。蘇聯方面的評估認為人車一體空投成功率只有95%,這意味著每次合成訓練都會出現車毀人亡的情況。因此蘇聯這套人車一體空投系統在經過測試後很快就唄束之高閣。

四、中國空軍後起之秀

出於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的迫切需求,空降兵一直以來在解放軍的序列中佔據重要地位。在空降坦克領域,中國可謂後起之秀。

1976年,我國軍工部門研製出了WZ141空降戰車,其重量只有6噸重,裝備了2門105毫米無坐力炮,火炮的上方還安裝了一具紅箭73反坦克導彈發射架。不過WZ141沒有修成正果研發工作就停止了。

1998年傘兵戰車項目重新立項,代號WZ506,2003年該車正式定型,是為03式傘兵戰車。

03式傘兵戰車參考了俄製同款裝備的設計,使用了鋁合金材料全焊接結構車體,嚴格控制車體重量,使得其總重只有8.2噸;其主要武器為1門30毫米機關炮、1挺5.8毫米並列機槍,1具紅箭-73C反坦克導彈發射架。

我國空軍的運8可以一次可運載2輛03式傘兵戰車,伊爾76則可以一次搭載3輛。和平使命2014軍事演習時,中國空軍出動了3架伊爾76運輸機,投放了9輛03式傘兵戰車,對外展示了連級規模的重裝空投能力。

看完了空降坦克的歷史和現狀,再回到《陸戰之王》上來,可以看出,影視作品中影視作品中出現40噸級主戰坦克載人夜間空投是嚴重偏離現實情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