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一定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文 | 風停夜泊

01

古語有云“孝子萬千例”的說法,但擱置現在沖刷古語孝道時,卻發現內含太多的愚孝行為,記憶深刻的是一則“為母埋兒”的孝道,如今看來實在過於迂腐以及無邊的荒誕。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這樣的“孝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實在荒誕的令人氣憤無比。

當代男婚女嫁時,男人對女人過多的叮囑怕是這樣一句話最多:

“我可以把你寵上天,但唯獨有一件事你必須做到,那就是要孝順我媽,我媽非常不容易!”

天下做母親的人,沒有一個不辛苦,沒有一個不是全心全意為了兒子好,只不過有些婆婆大概因為自身曾經成長因素和生活環境因素導致,在行為做事上稍有瑕疵,也就把一個家庭該有的正確三觀的家風吹歪了。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但對於養育自己的母親都不能孝順的男人,大抵上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恩心和責任心,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過程中,太多人的宗旨便是“不孝順的人不相交”,甚至有些企業,對於不孝順的人都會將其置之門外。

也正是那句“百善孝為先”的話,讓所有人把孝順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從而個別一小部分的人,把孝順也就在重要位置擺放的時候,扭曲了本來的含義。

孝順是一種美德,但愚孝是一種愚昧的表現。但因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百善孝為先”的話,所以在孝順和愚孝的區分上也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

而愚孝的愚昧,往往出自於那些看似大道理通透卻不明是非的男人身上。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02

曾經,一位名為馨蕊的讀者曾經私信我這樣一段經歷:

馨蕊是一名護士,結婚3年時間裡差不多有一半時間老公回去陪婆婆住。 婆婆才56歲,身體也很健康,懷老公7個月時候,公公有外遇和婆婆離異,婆婆獨自撫養老公長大。

馨蕊和老公結婚後,婆婆就會找各種理由讓老公回去陪她。

馨蕊說婆婆所有精神支柱就是老公,老公是她所有的希望,可是這種嚴重的戀兒情節實在沒法接受。並且,婆婆對馨蕊非常冷淡,也明顯感覺婆婆非常不喜歡自己。

馨蕊懷孕後,就和老公商量月子期間是找月嫂還是怎麼辦,婆婆知道後卻說她當年自己坐月子時候也沒找過月嫂,女人都生過孩子沒必要那麼嬌貴。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馨蕊想,那就找自己家媽媽或者婆婆兩個人誰來照顧自己的月子,為了讓婆婆心裡舒服先問的婆婆,婆婆又不高興了,說馨蕊故意讓她難做,理由是婆婆伺候兒媳月子多有埋怨。

對於婆婆所有的行為,馨蕊的老公一直都是配合的,他一直認為婆婆太不容易,馨蕊在懷孕期間,婆婆一直說晚上睡眠不好做噩夢,馨蕊老公便經常回去陪婆婆。

等馨蕊坐了月子,孃家媽在這裡伺候時,婆婆總認為馨蕊孃家媽私藏伙食費,或者馨蕊背地裡給孃家媽錢了,沒等出月子婆媳的矛盾就來了,孃家媽心疼女兒不能女兒沒出月子就走,也只能憋悶,可馨蕊氣不過月子裡就和婆婆大吵一架。

這一吵,老公不願意了,揚言馨蕊出月子就離婚,並表明若不是自己母親壓著早就和馨蕊離婚了,嚴厲呵斥馨蕊實在過於嬌貴也不懂孝順,完全不顧岳母在場……

見兒子和兒媳鬧翻,婆婆直接告訴兒子“好女人多的是,你為啥就選了她?這樣的媳婦不能要!”

時間很快,馨蕊出了月子,便和老公民政局辦理了離婚,走出民政局的那一刻,馨蕊看著老公狠狠的說“我餘生都不會原諒你和你媽所做的一切!”。

離婚2年後,老公(前夫)來電話求複合,理由是後來又結婚的媳婦,在自己母親看來,還不如馨蕊,但卻被馨蕊堅決拒絕了。

對於馨蕊婆婆的做法,究竟是情理之中還是故意亂摻和?其實二者都不是。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03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馨蕊的婆婆因為離異一人帶著兒子獨自生活,有著嚴重的戀兒癖。

可以說兒子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道光,她不允許任何人入侵到自己與兒子的親密關係當中,她不允許更不會接受有人把自己養大的兒子從自己身邊奪走,何況兒媳在婆家被當成外人的例子是90%以上。

婆婆之所以總是不顧年輕夫妻的生活總是夾在兒子和兒媳之間,最多的不過是想和兒媳宣佈自己的主權,那是自己的兒子,自己一定要在兒子心裡佔有最重要的位置,她以為只是要兒媳逆來順受的處於自己以下的位置並過分,甚至她根本感覺不到自己這樣的行為是要坑了兒子一生的。

莫說一任兒媳離婚,就是任何人嫁給她的兒子,都會是夫婦半途。

而馨蕊老公的愚孝,堪比“為母埋兒”的“孝子”,迂腐的認為只要不計任何後果的滿足自己的母親就是最大的孝順,以為“百善孝為先”就是要無條件對母親的要求滿足,所以會不明是非地夥同三觀不正的母親把自己原本該幸福的家拆散了。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我們回到文中開頭那個“為母埋兒”的故事中,看看那個極其孝順的兒子,在為母埋兒時,可曾想過妻子的感受?可曾考慮過埋下的也是一個生命?可曾想過,如果真的只為母親好,又何必娶妻來多一份口糧?左右是和母親一起相依為命也不用擔心母親的口糧夠不夠吃了不是?

或者說,既生下來又要為母親埋掉的兒子,當時自己在要這個兒子的時候只圖自己一時之快了嗎?

婆媳之間的關係,總不乏看到太多的建議和意見,告訴如何相處緩解關係,但不同的婆媳定然要有不同的相處方式,針對於馨蕊的婆婆,不過是因為馨蕊從一開始對她忍讓太多,為了曾經答應老公孝順的話,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退步,造成了月子過程中就確定離婚的事實。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而馨蕊的老公,不光愚孝的三觀不正,還絲毫不顧及坐月子的馨蕊,心裡只有自己的母親,甚至說出“若不是母親壓著早就離婚了”,實際上明白人都知道,定是婆婆明知道兒媳不願意自己總把兒子留在身邊,典型的“偽聖母”,而且你會發現,往往這種“偽聖母”的婆婆,總能獲得兒子更多的理解和心疼,總能扭曲兒子的三觀。

其實,婆媳之間,雖說從一開始就不是仇人,但所有的大矛盾爆發都是積少成多的。

在真正的孝順面前,沒有頂撞父母一說,能夠及時擺正是非曲直,能夠為父母提出正確的是非道理,這些和孝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若是馨蕊的老公能夠明是非,能夠讓自己的母親知道自己哪裡做的實在不妥,也不至於和馨蕊夫婦半途,甚至馨蕊餘生都帶著對婆婆的怨恨,馨蕊一味沒有底線的忍讓助漲了婆婆偽聖母的氣焰,老公的不明事理的愚孝導致了婚姻瓦解,婆婆的自私把兒媳當外人毀了兒子,這似乎成了惡性循環……

“兒子回來陪陪媽吧”:婆婆自認為情理之中,卻被兒媳恨了半生

婆媳之間相處的技術,方式用好了是矛盾緩解,最重要的,每一個人都該有一個正確三觀的同時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底線。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百善孝為先但要明是非知對錯。

你贊同這樣的說法嗎?

文章最後,奉勸各位“孝順”的男人,請及時自省,自己對父母的孝順是愚孝還是孝順,不要因為愚孝負了那個想要和你共度一生的愛人。


End.

情,是人在世間的煉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才能修成正果,若你認為文字能夠帶出的能量是正向的,並恰巧讓你喜歡,點擊右上方“關注”,和我一起探索情感的真諦!

今日探討話題:

你認為文中馨蕊婆婆應該以怎樣的方式相處?歡迎談談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