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新冠疫情:科學防治有多難?

在印度尼西亞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直到今天,研究人員和專家的意見從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

2020年2月,衛生部長Terawan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的質疑,仍然猶言在耳。當時,哈佛大學的研究預測印尼應該已經有感染病例,而印尼的1號和2號病例剛好就是在2月中旬被感染的。

不僅衛生部長特拉萬,許多政府人士似乎也低估了新冠疫情對印尼的影響。不少印尼政府官員都曾以非理性的口吻對新冠病毒發表過看法。而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成為讓印尼進入緊急狀態,印度尼西亞的死亡率為9.13%,高於全球平均死亡率(僅5.38%)。

印尼的新冠疫情:科學防治有多難?

印尼政府從一開始就缺乏對疫情的預見性,許多研究人員呼籲政府對疫情實行強幹預,以及封城的建議都沒有得到執行。

印尼總統佐科維稱由於民族性格,文化和自律因素不同,許多國家實施的封鎖政策無法在印度尼西亞實施。而最合適的就是社交疏離。

世界衛生組織和印尼醫學界的態度

另一方面,科學界同意,封城是抑制疫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封鎖或區域隔離是一個國家政府減緩病毒傳播的唯一途徑。

“我們必須實施公共衛生監督,隔離,發現病例和確診。世衛組織執行主任邁克爾·賴安(Michael Ryan )在週一(3/30)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必須能夠證明我們可以對抗病毒,雖然封城還是不夠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封鎖是政府可以採取的唯一措施來控制病毒傳播。

政府本身實際上已經意識到印尼的冠狀病毒病例數量並不少。2020年3月,印尼政府發言人阿赫瑪德·尤里安託(Achmad Yurianto)透露,印度尼西亞可能有700,000人感染這種病毒。

不幸的是,政府更喜歡發佈大規模社交疏離(PSBB)而不是區域封鎖,來應對新冠疫情。許多法律專家和觀察家認為,這種PSBB政策可能收效不大。

印度尼西亞預算中心執行主任羅伊·薩拉姆(Roy Salam)懷疑政府不願實施區域封鎖,是因為政府不願承擔因隔離而造成的社區生活費用。

《悉尼先驅報》援引莫根貝瑟的話說:“在東南亞所有國家中,印尼是我最擔心的國家,人口眾多,官僚機構效率低下。”

印尼醫療機構收治能力也與印尼的開齋節返鄉人流有關,由於擔心在雅加達感染病毒和經濟不確定性,人們更願意返回家鄉。

有趣的是,政府在返鄉問題上的態度似乎模稜兩可,難以理解。例如,在4月2日星期四,總統發言人Fadjroel Rahman發表聲明,允許民眾如果同意在返鄉後自願自我隔離14天的情況下,可以返鄉。該聲明沒有持續多久,隨即更正了政府呼籲公眾不要返鄉。

天氣能否有助於抗疫?

佐科維(Jokowi)在4月2日的電視講話中說:“我認為天氣也會影響疫情的傳播。”

海事和投資事務協調部長Luhut B Pandjaitan也提到溫度對病毒有影響。據他介紹,印度尼西亞將在四月份受益於高溫和高溼條件。

印尼國家氣象局BMKG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氣候可能是抑制新冠病毒爆發的因素。但是,如果政府對社會流動干預措施沒有有效實施,自然因素不會發揮太大作用。

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Vittoria Colizza 表示,與BMKG一致,冠狀病毒的傳播更多地是通過患者與其他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發生的。因此,印尼政府必須立即採取具體行動,而不是僅僅依靠自然因素或人為疏離。現在是時候聽從科學家的聲音來挽救生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