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佬談區塊鏈,金融大佬說風險,哪種風險最具殺傷力?

區塊鏈如同一個資本魔咒,能夠吸引大量關注,並帶來股價上漲。更多公司也打出了“區塊鏈”的旗號,其中不乏國內互聯網巨頭。現在國內區塊鏈創業者也揭竿而起。當然,對於目前處於剛剛崛起的行業,行業的發展存在諸多的風險。

全國兩會上,金融大佬開始出沒在媒體的鏡頭下,科技大佬們也開始拋頭露面。不過,他們聊的話題“完全不投機”,一個說著金融風險,一個聊著新科技奇觀——區塊鏈。

科技大佬談區塊鏈,金融大佬說風險,哪種風險最具殺傷力?

就風險而言,金融大佬們的觀點比較一致,他們大多認為,金融機構的脫實向虛容易暴露更多金融風險問題,必須注意防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表示,“我們不能像此前有段時間‘脫實向虛’,搞一些委外業務、通道業務,資金層層轉移和騰挪,價格層層加碼,這樣對實體經濟降低成本起了反面作用,同時也造成金融風險的隱患。”

全國政協委員、原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在政協小組發言時表示,對金融亂象必須治理,“脫實向虛”的問題必須糾正。牛錫明提到,從這幾年暴露的情況看,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還是比較嚴重的,需要出重拳給予打擊,也要承認,在這一領域,監管還是有漏洞的,還沒有實現全覆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表示,促進金融控股集團的健康發展,應加強金融控股公司股東的審查,與此同時,要堅持不同牌照在營運上的風險隔離,要堅持金融控股公司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這一根本宗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呂隨啟表示,這兩年,國內金融創新速度比較快,比特幣、區塊鏈等創新讓人眼花繚亂。創新過程中,存在打著金融創新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變相高息攬存、進行虛假宣傳等偽創新現象,這些活動是金融領域的風險點。要想標本兼治,必須加大打擊亂象的力度,才能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區塊鏈如此火爆,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信息中心主任張野表示,證監會鼓勵證券期貨行業要緊緊抓住全球金融科技變革的歷史機遇,引導行業機構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應用的風險防控工作。

科技大佬談區塊鏈,金融大佬說風險,哪種風險最具殺傷力?

然而,區塊鏈技術推出僅僅七、八年的時間,技術及法律還不成熟,還存在以下風險:

1、技術風險

如以太幣的推出曾經風光一時,但因其是帶智能合約的數字貨幣,由於智能合約可能存在的漏洞而帶來黑客攻擊的風險。以太幣最大的眾籌項目THE DAO被黑客攻擊損失超過6000萬美元。

2、法律風險

數字貨幣發行的合法性問題、公證確權、以及舉證的合法性問題,包括智能合約、數字票據、記賬清算、股權眾籌的合法性問題,目前在我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在法律上依然是空白。

3、優質工程師人才稀缺的風險

區塊鏈技術本身,都知道是一個不可串改、具備匿名性、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擁有加密算法的分佈式數據網絡。目前,隨著行業的進化,技術開始發生升級。目前,在市場中看到的,DAG、抗量子密碼、脫機交易、公鏈資源隔離、以及改善網絡吞吐的算法等等。這些技術,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能夠駕馭密碼學、數學、經濟學,以及各項技術的開發人員,尤為稀少。因此,對於未來區塊鏈的廣泛應用,和落地進程的發展而言,研發人才和優質工程師,人才稀缺的風險,可能是最大的一個風險。

4、Token生態中的安全性措施缺失的風險

談區塊鏈,目前離不開鏈的數字資產,在數字資產這個流通和運行生態中,有公有鏈,側鏈與應用層,也有各種數字資產錢包,還有就是二級市場。TOKEN在流通的任何一個過程,出現了安全問題,都是一個十分巨大的風險。比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公告指控,對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under, 7000萬美元的虛擬貨幣被黑客盜取的事件,進行的司法介入。也說明了監管層面,對於數字資產安全的重視,和對區塊鏈投資者利益的一個保護措施。而且,類似的數字資產被盜取事件,也很多。因此,技術層面的安全性措施的稀缺,也是一個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巨大風險。其次,還有在傳輸、交易、過程之中,由於技術層面的機制,所產生的安全性風險。

5、區塊鏈項目融資的不規範機制風險

利用發行數字貨幣然後攜款潛逃,利用數字貨幣進行洗錢、違法賭博,利用其設計的智能合約、數字票據騙取利益,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犯罪等等,由於目前的監管空白,因而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犯罪風險。

這個風險,其實上2017年已經開始爆發,多個項目在一級市場進行融資的過程,爆發出了項目方跑路的騙局行為。而事實上,這樣的項目方的不誠信行為,對區塊鏈的願景,信任的機器而言,是一種十分巨大的打擊。嚴格來說,這是項目融資的不規範機制所引發出來的風險,當然,建議未來的區塊鏈項目,在融資機制,以及投資者門檻上,需要做一些新的調整。最好,能夠進行公開、透明的融資方式。

6、二級市場缺乏監管與合理機制的風險

這2天市場都在討論火幣網收取項目方1個多億上幣費的事情。目前而言,交易所要一個天價上幣費,對於那些真正做事的團隊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壓力。4千多萬用於研發的話,可以招聘到很多開發人才,加速區塊鏈的發展。很顯然,目前,國內出海的交易所,在這一點上,有的做的真的不好。

7、國家戰略層面的監管缺失的風險

這一點,很好理解,目前,94之後,國內的監管層面還沒有具體的一個監管文件,去監管區塊鏈創業者,投資者、以及二級市場。因此,2017年,可以看到,各類事件的爆發,以及行業的野蠻生長所呈現出來的一些問題。當然,對於區塊鏈的監管,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保持對價值互聯網有效的推動,和對行業系統性的風險進行防範,進行監管,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現在區塊鏈行業的人的心態是,一方面期待監管,讓行業走向良行發展,一方面又害怕監管,因為擔心在監管框架下,造成區塊鏈行業發展滯後性。

相信,在未來,市場逐步完善之後,這些對於區塊鏈行業發展,具備殺傷力的風險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資。一方面國家應該積極探索法律、法規、監管政策,設立研究部門、監管部門;另一方面,金融企業在積極投入、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可能產生的風險,防範風險。大家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金融生態環境,積極穩妥的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