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產業,皖南如何發力 -宣城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近年來,皖南地區按照國際水準建設一批精品景區、樹立國際視野打造一批精品線路、順應國際潮流創造一批新興業態、面向國際市場發展一批特色產品、立足國際競爭培育一批領軍企業等目標,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仍存在著如何進一步合理佈局綠色產業、優化資源優勢、提升效率補足短板等問題。

立足生態旅遊資源,綠色產業多點開花

漫步在寬闊整潔的林蔭大道,徜徉在幽靜舒適的茶園石子路,賞道路兩旁徽派風格的民居,品一杯香濃的新茶……走進黟縣碧陽鎮深衝村,能強烈感受到“生態宜居、興業富民、文明和諧”的閒逸與舒適。“深衝村以建設茶文化體驗遊、茶製作愉悅遊、農家生活品味遊基地為目標,精心打造生態旅遊產業。”碧陽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皖南示範區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富集,拉動內需的潛力巨大。示範區搭乘“國”字號列車以來,發展潛力加速釋放,對於省生態旅遊業發展的貢獻力、帶動力和輻射力都非常強。

績溪縣等9縣(區)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旅遊+生態”深度融合。九華山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池州市基本形成以蓮峰雲海、溫泉養生谷、九華神龍谷等組成的環九華山旅遊走廊和以牯牛降、醉山野、大王洞、杏花村等組成的沿秋浦河旅遊走廊。朱備禪修小鎮躋身全國最美特色小鎮50強,九華山森林特色小鎮獲批國家試點,石臺富硒氧吧小鎮、貴池杏花村詩意田園入選省級特色小鎮(試驗)名單。

為全面總結示範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同優化路徑和綠色產業發展現狀,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近日赴示範區核心區開展調研。“調研發現,皖南示範區立足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富集的旅遊資源,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業、休閒農業、徽文化產業、綠色食品業、民宿業和大健康產業等綠色產業。”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處處長焦山斌告訴記者。

調研顯示,示範區各地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加大綠色食品的開發力度,推進旅遊伴手禮研發銷售。池州市開發了九華素餅、黃精丸等20餘種藥食同源食品和茶葉、富硒產品、野葫蘆籽等特色農產品,推進特色食品進超市。黃山市茶葉、幹筍等徽州特色食品實現規模化生產,黃山臭鱖魚、黃山燒餅年銷售額均超過5億元,黃山小罐茶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

綠色發展剛性約束顯現,產業持續發展模式需創新

聚焦當下,皖南古村落、環黃山—太平湖—九華山、沿江、安慶—天柱山等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正在不斷形成。黟縣獲評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南陵縣丫山花海觀光園等12個園區被評為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潛山市等10市、縣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黟縣柯村等13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歙縣休閒養生等4條線路獲批全國休閒農業精品景點線路。黃山市重點打造板橋泉水魚等10個農業示範區和30個休閒農莊,池州市立足青山、秀水、村落和民居,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現有各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1601個。

通達的大交通是基礎。合肥—宣城—杭州、合肥—黃山—福州、六安—安慶—景德鎮、合肥—安慶—九江;沿江通道、杭州—黃山—景德鎮、南京—宣城……一個以“四縱三橫”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通道愈加清晰。“近年來,我省加快完善示範區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提高示範區可進入性和便利性。”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示範區綠色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焦山斌告訴記者,比如,綠色產業發展戰略佈局不合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效率低下;綠色產業發展結構性技術增長緩慢,生態保護價值無法有效輸出;綠色產業發展剛性約束顯現,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生產要素初始分配不公等。

示範區產業自身具有較為富餘的環境、資源要素。多年來,皖南特別是黃山、九華山旅遊的名氣從未減弱,但調研發現,其旅遊業發展水平及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缺乏明確分工、特色缺失、同質化嚴重,總體仍處於旅遊外延擴大式再生產的傳統粗放發展模式,尚未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旅遊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產業整體技術水平低下。

“示範區的支柱產業主要為傳統觀光型旅遊業及茶業等,相較於區域內其他產業,因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在當地及市場確實具有一定競爭力,但從產業結構性技術增長角度看,其知識、信息、智能等技術性生產要素投入較低,即使目前存在部分經驗輸出,但依舊處於較低的管理水平,無法形成正式的管理輸出和技術輔導,無法有效輻射惠及區域各處。”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區域內高速公路及高新技術產業等基礎設施建設也並未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起到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配套,堅定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這裡是黃山第一家沒有前臺的民宿,推門進入公共區域就只有茶臺,管家以“茶”為媒介,迅速拉近與客人的距離。“在餐廳設置了廚房,客人全程自助,像在家一樣自在。房間價格從550元到1280元不等,客人多是來自北上廣深等地,都市白領、金領居多。”在黃山黎陽IN巷,不捨美宿創始人陳幸告訴記者。

近年來,徽州民宿影響不斷擴大,持續向縱深發展。黃山市編制發佈徽州民宿地方標準,打造黎陽IN巷等4個城市民宿集群和西溪南等8個鄉村民宿集群,利用徽派古民居推出豬欄酒吧等200多家徽州民宿,對組源村等“一批中國傳統村落”通過招商引資實施重新包裝進行高端民宿開發,御前侍衛、山水間、安若、澍德堂等一批精品民宿不斷湧現,黃山市獲評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範區,黟縣榮膺中國十大民宿發展示範縣。

“在保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滿足多元發展需求,提供高質量的遊憩空間,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政策配套等,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生態空間細化保護需求以外,還要著眼於生產空間發展綠色產業,生活空間引導綠色生活方式。”焦山斌認為,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構建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根據《新安江生態經濟示範區規劃》,黃山周邊社區應以生態旅遊業、綠色食品產業、徽文化產業等為主導產業,構建循環型產業鏈,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深入推進節能降耗,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池州應根據資源稟賦,推出一批優質旅遊產品,重點打造鄉村旅遊和富硒養生旅遊。同時,建立培育發展生態文化的體制機制,加強基層群眾的生態文明教育和科普宣傳。樹立綠色生態文明理念,引導消費者樹立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市場準入等手段,調節消費行為。引導全民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依託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綠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