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八年未盈利的創業公司,居然就這麼上市了

2008年的時候,我關注過一陣子燃料電池技術,那時候有個叫Bloom Energy的美國公司特別火。他們推出了第一款商業化產品,就像一個小盒子一樣,能夠使用天然氣和空氣發電,效率極高。

這種技術太吸引人了,安全高效無汙染,看起來絕對是一項能夠改變人類未來的技術,所以他們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不過後來就沒什麼音訊了。

前些日子再看到這個熟悉的名字,人家居然已經上市了。再仔細一看,驚訝地發現這個公司到現在都沒有實現盈利。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十年過去了,上溯到公司建立的2001年,就是十八年過去了,這個神奇的公司既沒有盈利,也沒有破產,居然還能夠上市,這不由得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一個十八年未盈利的創業公司,居然就這麼上市了


Bloom Energy公司的核心技術是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它是通過一種離子傳導陶瓷將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也稱為陶瓷燃料電池。

與被戲稱為“燒開水”的傳統熱發電方式相比,燃料電池技術的發電效率很高,而且汙染極少,其碳排放僅為傳統火電廠的40%,而如果採用非化石能源,比如氫氣,則可以實現零排放。燃料電池可以做的非常小,靠近用電單位分佈式佈置,這樣就不用依賴電網,用電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良好的經濟前景。

Bloom Energy公司的技術源於美國NASA的火星探索任務。NASA希望用燃料電池技術在火星上建立支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和燃料供給系統。公司的創始人K.R. Sridhar博士和他的團隊負責了這個項目,不過他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技術在地球上也很有經濟價值。

2001年,項目結束的時候,Sridhar博士決定成立一個公司繼續他們的研究,目標是為地球上的人類提供清潔可靠的能源。很快,在2002年,他們獲得了John Doerr和 Kleiner Perkins的投資,Kleiner Perkins是個傳奇投資人,曾經投資過谷歌、亞馬遜等顛覆式創新公司,這讓初創的Bloom Energy公司聲名鵲起。

可是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研發之路並不適合那麼順利,技術研發耗資巨大,同時需要很長的孕育期。

直到2008年7月,第一套比較成熟的100千瓦商業化燃料電池系統才被運往谷歌公司進行試運行,此時公司還虧損8500萬美元。

當時有分析稱,燃料電池能否收到市場認可的關鍵在於能否解決造價過高的問題。儘管公司聲稱他們的先進技術避免了價格昂貴的貴金屬的使用,從而儘可能降低了燃料電池的成本,但是一臺工業級Bloom Box的造價仍需70萬到80萬美元。

經過歷時8年內耗資4億美元的研發後,公司聲稱,投資者們將會在3到5年內獲得回報。然而,2018年公司上市前披露的財報中顯示,2016年公司收入2.085億美元,虧損2.796億美元。2017年,收入2.76億美元,虧損2.63億美元。

可見十年過後,公司仍未實現盈利,看到這裡,真心覺得Bloom Energy公司的投資人耐心真好。

截至2013年,該公司已經籌集到11億美元的資金。除了KleinerPerkins Caufield Byers公司,其他投資者包括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高盛、瑞士信貸集團、摩根士丹利、GSVCapital、Apex Venture Partners、Mobius風險投資、Madrone Capital和SunBridge Partners。

2014年,Bloom Energy公司從新西蘭養老金基金籌集了5000萬美元。

2015年從另一個未知名來源籌集了1.3億美元。

與此同時,BloomEnergy公司還與包括2014年Exelon在內的一些大型公用事業客戶及其子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進行了融資。

不過形勢正在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在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淨收入為1770萬美元,收入為1.6940億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7220萬美元,淨虧損為5950萬美元。第二季度收入1億6890萬美元(約11.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5%。扭虧為盈似乎近在眼前了。

Bloom Energy公司的主力產品是100千瓦的燃料電池模塊,它由許多小的燃料電池堆疊而成,結合將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的設備,就可以為一幢大樓供電,而其大小僅相當於一個停車位。

除了谷歌,eBay、沃爾瑪、美國銀行、可口可樂、考克斯公司和聯邦快遞都是他的用戶。

2016年,蘋果在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數據中心安裝了24臺“Bloom Energy Server”,並在6個月之後又繼續裝備了另外26個燃料電池使總容量達到了1000萬瓦特。蘋果的光環加持讓Bloom Energy公司大放異彩。

2017年8月,Bloom Energy宣佈與數據中心運營商Equinix公司達成37兆瓦的交易,成為迄今為止美國國最大的燃料電池部署項目。

根據IPO文件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Bloom Energy客戶群包括財富100強企業中的25家,包括AT&T、家得寶等。

2017年公司售出了622個100千瓦的燃料電池系統,略低於2016年銷售的687個,但2018年第一季度166個單位的銷售量相比於2017年第一季度的119個增長了40%。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工藝成熟,但其產品成本以每千瓦燃料電池容量計算,已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5086美元降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3855美元,而其安裝成本已從同期的1280美元降至每千瓦526美元。

公司創始人兼CEO Sridhar博士預計,但隨著產能增加和規模效率得以實現,Bloom能源系統價格有望大幅下降。五至十年後,家庭使用的一臺機器大概冰箱大小,價格將在3000美元左右。這將創造更為廣闊的家用能源市場。

憑藉這樣的底氣,Bloom Energy聲稱:“我們是電力供應商,但我們不是電網,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特的定位使得它作為清潔能源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7月25日,BloomEnergy登陸紐交所。首日大漲66.67%,收盤價25美元,首次公開交易日市值達26.5億美元。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燃料電池市場的增長前景向好,看好該公司未來盈利能力。

一個十八年未盈利的創業公司,居然就這麼上市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Bloom Energy的燃料電池系統的盈利空間來自於美國政府對於清潔能源的大力補貼。調研機構LuxResearch的分析顯示,若剔除補助,則Bloom能源服務器的真實成本為每度電13美分至14美分,較電網的價格高一些,這樣一來,他們的產品就完全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寫到這裡的時候,看了一眼美股,BloomEnergy公司今天的股價是15.62美元,在這裡向站在山頂上的投資者問好,順便祝Bloom Energy公司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