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的影響力: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

媒體巨頭、金融寡頭與巨型高新企業CEO是當今世界最有力量的核心人群。新聞記者埃莉斯•奧肖內西把他們稱為信息時代的“流氓”或者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攔路強盜”:“他們是計算機、娛樂以及電信行業的領袖,他們擁有的權力和影響力足以在華爾街和華盛頓興風作浪。”其中,媒體巨頭尤為突出,金融寡頭與巨型高新企業CEO都要藉助媒體擴大其影響力。

在英國一家家政雜誌公佈的“英國100名最有權勢的女人”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排名第89位,而默多克的長女伊麗莎白•默多克(英國的天空廣播公司的節目總監)卻排名第一。

默多克的影響力: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

拉莫內如此勾勒媒體無與倫比的力量:當今社會,真與假有了新的定義,凡是媒體說是真的就是真的,就算是假的也變成了真的;反之,凡是媒體說是假的就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也變成了假的。

中國古代“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不斷被西方媒體真實演繹。溫室氣體排放是否導致地球變暖,而地球變暖是否導致氣候變化,本身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但是近年來這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定論,而被世界廣泛接受,這就與西方媒體的步調一致的宣傳報道密切相關。 政媒聯手,法力無邊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為防止大公司對信息的絕對壟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本著反托拉斯原則,限制電視網絡在全國的佔有量,對電臺、電視臺的併購實行嚴格限制,規定一家公司在一個大的當地市場只能擁有4家電視臺,在小的市場只能擁有3家,電視網不能佔有全國市場的25%。

默多克的影響力: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

傳媒巨頭

但是,媒體巨頭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公關遊說,默多克還向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預付450萬美元稿費,以讓他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將相關電信法案儘早在國會通過。1996年,國會批准了《1996年聯邦電信法》,法案取消了一家公司擁有電視臺數量的限制,電視網可以佔有全國市場份額由原來的25%增加到35%,由此廣播電視業併購興起,傳媒壟斷由此形成。默多克的一位資深助手曾感嘆說,在操縱政客為自身利益服務方面,從未見過比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媒體背後總不難找到國家的支持力量。西方傳媒多數由私人和財團投資興辦,其控制權掌握在私人機構手中,但政府機構可以通過多種“軟手段”,對大眾傳媒進行制約和調控,如政府廣告選擇、決策傳播業發展規劃、提供技術支持、基礎設施改善、遠程傳輸光纜提供、衛星技術幫助,以及對傳媒的傳播活動進行管理,對傳媒內容進行監督和審查,控制消息發佈源等等。政府的影響力無處、無時不在。

默多克的影響力: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

美國批判學派的先驅赫伯特•I•席勒在《思想管理者》一書中揭示:美國媒介受到的是雙重束縛,一方面受到來自大廣告商和大公司在經濟上的控制,另一方面受到政府

在政治上的嚴格管理。因此,政府和媒體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媒體受到政府束縛與管理的同時,也得到政府力量的支持,由此媒體通過市場與國家的雙重力量向世界擴張。

當今,全球50家媒體公司佔據了95%的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其中有70%是由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索尼等巨型跨國傳媒集團控制,僅美國就佔據了全球75%的電視節目生產和製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市場調研表明:在全世界跨國流通的每100本書中,就有85本是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在跨國流通的每100小時的音像製品中,就有74小時的製品是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

默多克的影響力:世界傳媒市場,90%以上的新聞由西方媒體壟斷

2007年,美國時代華納集團營業收入447億美元,依照年末匯率折算,約合於330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與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3440億元人民幣總收入相當。時代華納旗下有130種期刊,其中《時代週刊》年收入約10億美元,《人物週刊》年收入7億美元。另一個傳媒巨頭——魯伯特•默多克所創建的新聞集團,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淨資產就超過400億美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發行,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書籍出版以及數字廣播、加密和收視管理系統開發,是個道地的龐大的傳媒帝國,默多克本人的影響力則遍及西方朝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