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同性戀,在現時的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什麼新現象,古籍也有記載:“斷袖分桃之癖”、“龍陽之癖”等等。同性戀如同生物學中存在的“同性繁殖”、“無性繁殖”的現象一樣,既然其他的動植物都有脫離了“異性繁殖”的行為現象,那麼,對於靈長類的人類出現“同性戀”、“雙性戀”的性取向行為也就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現象了。但如果從相學方面的角度來探討研究,相信是一個比較空白、少人論述的課題。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同性戀的由來有兩種,一種是先天的因素造成的,也就是原本的性取向就異於常人。另一種則是後天的,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生活經歷的干擾而形成的。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一款AI,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據說可以通過觀察人臉部判斷這個人的性取向,並且判斷男生和女生性取向的準確率分別達到了81%和74%,它的判斷是基於對約會網站上超過3.5萬張男性和女性的照片進行分析學習得出的,在大量樣本數據分析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同性戀群體的一些面部特徵。跟直男、之女相比:

男同性戀者:下巴更窄、鼻子更長和額頭更大。

女同性戀者:下巴更寬、額頭更小。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大數據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性取向,是能夠通過面相精確判斷出的。一個人的面部特質,是能判斷個人的性取向的。那作為研究面相的一大體系,我們中國相術又怎麼看呢?

漢朝時期,同性戀現象在高官貴爵中相當盛行。在那時,但凡王侯將相都流行養一個甚至多個形貌美麗的男寵,作為性愛對象。這種男風持續到明朝,直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概念,才逐漸收斂。縱觀此類男寵,以姿容俏麗者為典例,作為一名男同性戀者,很多人都是生得臉皮白皙而細嫩,眉清而目秀,眼睛似乎是帶著水的,惹人憐愛。

同性戀相的第一點:皮膚白嫩。男性皮膚較之女性還細嫩,本身是一種雄性激素缺乏的表現。容易導致陰盛陽衰,其表現多為舉止矜持柔順,聲線細而低柔。雖然與之相處如沐春風,但總會覺得缺乏陽剛之氣。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同性戀相的第二點:眉毛疏淡,在相學中,一般認為眉毛順而長者為佳,而散淡的眉毛就認為是不好的一種,因為這種眉毛象徵著情緣淡薄,容易在感情上受挫,也易受到婚姻的挫折。我發現很多後天造成的同性戀者,他們的眉毛稀疏散淡者為多。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同性戀相的第三點:眼若秋水。眼若秋水並非指眼睛裡面真的有水,而是說眼神迷離,多指具有如風似霧又像雨的眼神。這樣的眼睛,深邃而憂鬱,的確是帶有迷人的氣質,帶有蠱惑人心的魅力。相術中,眼眸帶水,目露桃花,是指一個人具有多情之相。這種多情,很容易發展至同性。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同性戀相的第四點:唇薄如紙。在相學中,唇薄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冷酷薄情的特徵。其實,這正是因為性格的偏執,難以控制造成。當然這也是同性戀者的一大體現,在面對同性誘惑時,容易一頭扎入,最後義無反顧的成為一份子,而不會顧及身邊人的感受。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在同性戀者的面相、手相中必會有異於常人,(這點從眼神、感情線、理智線和放縱線多方面來印證),有樣板可觀的可從張國榮的面相中得到一些啟示:張是同性戀者是公開的秘密,只要從他的眼神中就得知一二,他的眼神是流露和憂鬱的混合體,張的眼神流露有別於陶大宇、鍾麗緹等人的眼淚光浮露;憂鬱有異於齊秦、王傑等人般不得志的憂鬱,而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時清時濁,時喜時鬱(這點是我從張國榮所開的不同年份的演唱會觀察得知)。

“情人節”談“同性戀”的面相研究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同性戀,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恥辱。事實上,當人們一眼就能從他們的面部判斷出其是同性戀時,應該保護他們免受歧視的權利。同性之間的愛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受得了社會的質疑。作為一種另類的真愛,非常值得嘉許其中的勇氣。因此我們更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歡迎關注支持,您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預告:下一篇我會從手相角度談一談“同性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