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是一種智慧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說一句謊話,要用九十九句話來圓” 。由此可見,一句謊話,牽扯的不僅是精力,更多的是對自我內心的折磨,對謊言背後的恐懼,以及讓自身人格的貶值。

有一位師長經常教導“發生問題或工作出現失誤時,實話實話可能當時會讓對方很氣憤,但這樣會有很大的挽回餘地,對當事者個人的品質不會有多大影響;但如果因此說謊,問題還是問題,當真相明瞭之時,個人的信任度和人品就會極大降低,甚至喪失了進步的機會。所以說,實話實話不僅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智慧。”這種教導我時刻銘記在心,因為這不僅是為人處事的教誨,更是人生智慧的傳承。

“狼來了”的故事家喻戶曉,謊言背後潛藏著的不僅是巨大的危機,更深埋著不可挽回的損失。歷史一再證明,善聽實話,敢說實話,往往可以創造時代的輝煌,使文明得以傳承,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一意孤行,不聽真言,不說實話,其結果就是民不聊生,喪權辱國,如奸臣亂政、晚清之傷。

我有一種感覺,說了謊話之後,內心始終會處於焦灼不安的狀態,在很長的時間裡會反覆的想這件事,擔心謊言被戳穿,擔心事情被暴露,擔心因謊言無法彌補所帶來後果自己無法承擔,因而把自己的整個思緒都困在了這件事上而無法逾越,以至於在做其他事情時無法有效的集中精力,出現各種漏洞和問題。倘若謊言能順利過關而未造成後果,心中也只是會感到一種僥倖,也只相信是運氣的成分而已,因為更多的謊言最後都是被事實所擊破,讓人在無言以對的尷尬中降低了身份,喪失了主動,丟掉了信任,同時也讓自己的人品打了折扣。

說一次謊言,離真實的自己就遠了一步,如果一個人長期用謊言來解決各種問題,那麼時間長了,註定會被謊言所擊倒、所淹沒,從而一步步的迷失自我,連自己都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在哪裡了,弄不清哪一個是真實的自己,哪一個是虛假的自己,害怕現實、害怕真實,以使自己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到窒息,感到惶恐,惴惴不安的虛度生活,浪費光陰。

商業上有一名詞叫做“止損”,也就是說當損失不可避免時,那就要努力減少損失的程度,不要再一味的盲目蠻幹,要冷靜的看待事物。而實話實話就是“止損”的一種表現形式。實話實話可以讓自己以及同僚看清問題的所在,分析問題的原因,集中大家力量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實話實話,問題就有可能進一步惡化,最終釀成禍端,給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帶來嚴重的信任危機。

實話實說,也是個人品質的代名詞。工作中有分歧,交往中人意見,生活上有矛盾,這些都是必然的,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當面實打實的講出來,不要讓人去猜,不要讓人一知半解造成誤會,這更有利於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以不至於讓分歧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深,還更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是一個誠信的人,可信的人。

每當我們想說謊時,想想上一次謊言給自己心理造成負擔,想一想上次謊言所帶來的危機,想一想謊言如果無法彌補其後果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想一想如果謊言被捅破,自己會處於何種境地。不要讓僥倖干擾了正常的生活,不要讓謊言充斥著自己的內心,做一個真誠的人,誠實的人。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

艾琳·卡瑟說:“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高度自重和內心安全感與尊嚴感。”

工作中實話實說可以提升工作的質量,生活中實話實說可以提高生活的品質,與人交往中實話實說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

實話實說應該是一種習慣,它不僅是人格尊嚴的體現,更是人生智慧的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