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為什麼賣不動?這六個原因一定要牢記!

咱東北地區的好糧,已經賣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品質不好或想等到年後在賣的糧食,前者想賣賣不動或是給價低,後者就是想賣高價。

今年東北的水稻主要集中在兩大類:即二大粒與小圓粒。由於去年二大粒價格低迷,小圓粒價格堅挺,今年小圓粒就佔了大部分種植市場。

所謂種的多了就不值錢,充分體現在了小圓粒上。去年能佔到7個出米率的,價格在1.35元一斤以上,今年也就是1.2元。同比下降0.15元,根本原因就是種植它的農民太多了。

今年收糧的少,賣糧的也少,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高品質的糧農民要價高

農民對水稻價格的把握,並沒有根據,只是看村裡鄰居,賣了多少錢,在與自己糧食對比。一旦自己的比較好,就開始提價,不給到一定價格他不會賣。

收糧的人,有時米質不太好給高價,是有原因的。要麼是因為親戚關係,要麼是因為湊車,要麼就是米商要米太極等等。

他們給米質不太好的米高價,也是被迫無奈,但其餘農民不管。他不好的都這麼高,我這個好的應該更高,不到價不賣,就導致了收糧少,賣糧也少的局面。

水稻為什麼賣不動?這六個原因一定要牢記!

2.品質不好的糧糧商給價低農民嫌棄便宜

許多收糧的人,在農戶家裡驗糧,出米率低的都不會給價格。怕給的價格低了捱罵,米率低的,他們給的價格,都低於糧庫保護價。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證掙錢,要不然他們怕,糧食賣不出去,留到自己手裡。

有許多糧商,就是因為碰到不好的糧,給價高了,最後自己賠錢賣的。瞭解更多農業資訊、糧價信息、補貼政策、種植技術請微信或快手搜索:農業論談,農業論談與大家一起暢談農業!

3.農民等糧庫開庫

糧食價格低到一定程度,農民也會不認可,會等到糧庫開庫。糧庫一旦開庫了,低品質的糧就走的快一些,不至於被糧商壓的太低。

在糧庫沒有開庫之前,農民不賣,糧商高價不收,就只能僵持在這。糧庫開庫以後,低品質糧能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農民也認了。

水稻為什麼賣不動?這六個原因一定要牢記!

4.米低糧高米廠利潤小

今年收糧以來,我們這的二大粒大米價格,就在2.2元一斤。量再大它也不漲價,反而可能降低一到二分。而農民這頭,高品質的糧食,出米率在7個的,要到了1.6元一斤。

正常米廠給價是0.22元一個米,他們的機械再壓0.2個米,這樣就能保證他們的利益。可是7個米率,要到了0.225元一個米,他們就收不下去了,利潤不能保證。

5.種普通品種的太多

與種植小圓粒超級稻相同,農民在二大粒上,也同質化太嚴重,要麼種香型的,要麼種出米率高的,產量高的。

今年的香型水稻就賣得比較火,無論是什麼情況,只要想賣,基本都能賣出去。其它的水稻品種,就比較費力,需要看出米率,米率不好就賣不動。

6.種植特殊品種

也有一部分農民種了特殊的品種,像我們這有種龍洋11的,龍稻18的,龍洋16的等等。現在除了龍稻18,在1.48元一斤賣了,其餘兩個品種都在家留著。

開始的時候,這龍洋11與龍洋16,還是挺火的,每斤給價1.6元,種植戶嫌棄便宜沒賣。結果火過以後,就沒有人收了。

今年水稻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點,是當地的米廠。不磨特殊品種的米,比如我們這就磨二大粒,小圓粒與大長粒他們不磨。

不是機械磨不了,而是沒有客商,沒有米商來這要這種米,他們磨了也沒用。這也側面導致,收糧的不多,賣糧的很少。

以上就是今年收糧不多,賣糧很少的主要原因。從現在的水稻上看,能賣青糧就賣青糧,即便後期漲價也不後悔,要不後期太操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