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它與少女漫畫在半個世紀間相互影響,共同樹立了一種名為“清純、正直、美麗”的女性理想。”

在進入今天的話題之前,先讓我們來看幾張動畫作品的海報。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櫻花大戰》海報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少女革命》海報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少女歌劇》海報

看到這些動畫作品,你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的,這些動畫的演出風格以及主題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另一種藝術形式 ——音樂劇。

而如果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它們都曾受到同一個日本劇團的影響。而這個劇團,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

1914年,一個只有二十位少女的小型歌唱團在瀕臨倒閉的游泳館出道。當時為了吸引客源而成立的這個名為“寶冢歌唱隊”的小型樂團大概不會想到,她們在歷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霜之後,成為了日本音樂劇乃至世界音樂劇領域別具一格的常青劇團——寶冢歌劇團。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歌劇團成立至今105年,除了深刻影響了日本的音樂劇形態,還橫向對於不同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和作品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其與日本動畫、漫畫產業的聯繫,不可謂不深遠。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享譽全球、對日本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女子劇團。

清純、正直、美麗的女子劇團

對於不少人來說,寶冢歌劇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劇團團員全員都是未婚女性,因此在演繹故事時,劇中的男性角色也由女性演員來扮演。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幫助寶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女性視角,無論詮釋的是何種劇情,表演與舞臺美術風格都充滿了女性想象。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無論是極端華麗的舞臺美術與服化設計,還是寶冢特殊的表演風格,恐怕都不是能夠維持寶冢這艘大船航行一個多世紀的關竅。

寶冢歌劇團特殊的人才培養模式才是她們獨特劇團文化的重要根基。

劇團下設寶冢音樂學校,而劇團的全部成員都來自於這所學校。學校的校訓“清く正しく美しく”(由於校訓的翻譯版本比較多,這裡採用中文官網的翻譯,譯為“清純、正直、美麗”)的精神也被畢業生們一路從校園帶向了劇團。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位於日本兵庫縣寶冢市的寶冢音樂學校

乃至退團之後仍舊活躍於銀幕和其他舞臺的OG(意為女校友)仍舊貫徹著寶冢的精神。所以報考寶冢音樂學校的考生們除了懷有投身舞臺的心願,更多的還有對寶冢精神的嚮往。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音樂學校畢業典禮

畢業生們在經過系統的培養之後進入寶冢歌劇團,劇團內部分設五組(加上特殊的專科組共計六組,在此不展開),分別是:花組、月組、雪組、星組和宙組。五個組有各自擅長的劇目和表演形式,採用輪流演出的形式與觀眾見面。五組內會有一定的晉升機制,所有團員入團之後都在向著TOP(主演)的角色邁進。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少女歌劇》借鑑了這一晉升機制

這種金字塔形的隊內設置和晉升機制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大正以來日本社會曾經的理想化縮影。

成為TOP的團員無論是資歷、能力還是人格魅力,都足以帶領她所在的組完成演出。建立在這樣的分組機制之下,寶冢得以嘗試不同形式的音樂劇創作。

無論是日化版國外現成的音樂劇劇目,如《伊麗莎白》、《西區故事》、《搖滾莫扎特》等;還是對國內外文學、漫畫、遊戲作品進行音樂劇改編,如《凡爾賽玫瑰》、《三個火槍手》、《魯邦三世》等,在百餘年的光陰裡,寶冢歌劇團進行了豐富多樣的嘗試。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劇目《搖滾莫扎特》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劇目《魯邦三世》

但作為全員女性的劇團,少女漫畫的精神與寶冢的存在和發展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一切要從日本的經濟環境和音樂劇這種形式聊起。

口紅效應與日本女性

熟悉美國電影史的朋友一定了解,歌舞片的發展與所處時代的經濟環境有著重要聯繫。就如同“口紅效應”一樣,每當經濟低迷的時候,口紅的銷量反而會飆升。歌舞片因其與現實天然的距離感,往往是“口紅效應”的受益者。

寶冢歌劇團的發展也是如此。

寶冢歌劇團的英文寫作“Takarazuka Revue Company”,所以雖然中文直譯了日語中“歌劇”一詞,但實際上其演出形式是不折不扣的音樂劇。

隨著一戰結束,美國百老匯迎來了音樂劇的繁榮期,到20世紀20年代中葉,單百老匯的劇院數量就達到了八十多家。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百老匯

作為一戰的戰勝國,日本在戰後國際上攫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在人文政治領域出現了“支持政治自由主義和要求實現普選權的政治運動。”

然而好景不長,這股熱潮終止於當時的首相原敬。伴隨這次政治運動遇冷,民間也在此時也爆發了糧食危機。

而寶冢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將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帶到了日本。

羅茲·墨菲在《東亞史》中這樣描述這個時期的日本“這個時代出現了日本版的‘時髦少女’(flapper),日語讀作‘moga’,意思是剪著短髮、穿著短裙的‘現代少女’;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樣打扮入時,會跳最流行的爵士舞、緊跟好萊塢時尚,並且會讀司科特·菲茨傑拉德的‘現代少男’。”

可以想見,寶冢歌劇團的姑娘們應當是墨菲描述中“時髦少女”的一員。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1927年,寶冢首演了音樂劇《我的巴黎<Mon Paris>》,講述的是日本人在巴黎的所見所聞。

這之後不久日本便陷入了戰爭泥沼。在軍國主義背景之下,寶冢歌劇團初期演繹的是懸浮於世情的愛情故事。

除了原創的三部劇目以外,還改編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作為戰爭期間人們逃脫現實的精神慰藉,獲得了當時普通百姓的好評。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1927年寶冢劇團演出《我的巴黎》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經濟被不義之戰掏空,日本戰敗的第二年春天,寶冢大劇院就再度開始營業。演出的劇目也盡是如《虞美人》、《爪哇的舞娘》等在複雜歷史背景之下的愛情故事。

劇院內殘酷的歷史與你死我活的較量都不及悽美的愛情更令人動容。人們找到了一個逃避現實痛苦的地方。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花組於2010年上演的劇目《虞美人-新的傳說》

在美國的經濟扶持之下,日本於20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經濟的高速發展期。

高速發展的經濟幫助寶冢在場景美術、技術改革(如無線麥克風的使用)等方面再上一個新臺階,但與此同時,電視也開始湧入日本的家庭。

所有劇場與影院藝術都無一例外的收到衝擊,寶冢的經營也變得每況愈下。而扭轉這一頹勢正是由漫畫作品改編的寶冢劇《凡爾賽玫瑰》。

其實從先前的劇目不難看出,寶冢劇目對於女性觀眾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嚴肅戲劇愛好者。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100週年時推出的《凡爾賽玫瑰》上演記錄盤點

在NHK電視臺出品的紀錄片《寶冢主演男役傳說 狂熱的100年》中,我們也能看到寶冢音樂劇對於女性觀眾的吸引力。

自《凡爾賽玫瑰》開始,寶冢開始大量的創作改編自少女漫畫的作品。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寶冢的精神氣質與少女漫畫之間產生了鮮明的共振。

少女漫畫的流變與不變的寶冢精神

自1976年首演由少女漫畫改編的《凡爾賽玫瑰》之後,在20世紀八十年代,寶冢接連改編了三部少女漫畫,分別是《奧爾菲斯之窗》(1983)、《大江山花伝》(1986)和《とりかえばや異聞》(1987,也譯作《紫子》)。後兩部作品都出自被人稱為第一代日本少女漫畫家的木原敏江。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大江山花伝》漫畫與寶冢劇目

其實早在木原敏江出生之前,日本的少女漫畫便已見雛形。

二戰之前,連載在少女向雜誌上的一些面向女性的以漫畫為形式的創作被稱為少女漫畫的雛形。然而直至二戰之後,日本漫畫界泰斗手冢治虫才開始將故事引入到少女漫畫的創作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少女漫畫受到了來自寶冢劇團的深刻影響。

“寶冢繁複的服飾設計、濃密的睫毛、狹長的眉目以及男裝麗人的造型等等”都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少女漫畫。

然而對於木原敏江來說,寶冢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

木原敏江在高中畢業後進入了銀行工作。直到21歲(1969年)的時候,她向集英社旗下的少女漫畫雜誌投稿,並隨之出道。當時的漫畫市場上流行兩種少女漫畫,一種是如《凡爾賽玫瑰》那種大時代背景之下的愛情故事,另一種是則是以現代的日本或歐洲國家為背景,浪漫化的描述以少女為主人公的現實故事。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木原敏江

木原敏江在出道伊始選擇以後者為主要創作選題,但她恰恰處在少女漫畫分流的一個重要歷史時間點。雖然當時沒有少女漫畫家振臂吶喊或者開會宣言,但正統少女漫畫的精神卻隱於每一個讀者心中。

可以說由於早期受到寶冢音樂劇的影響,正統少女漫畫精神與寶冢音樂學校“清く正しく美しく”的校訓不謀而合。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歌劇團100週年紀念演出,舞臺背景為寶冢音樂學校校訓

進入二十世紀70年代,少女漫畫的類型與題材不斷豐富,科幻、耽美、歷史……應有盡有。

少女漫畫隨著“花之24年組”*的出現,向著嚴肅藝術的方向邁出了一步。(*“花之24年組”指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湧現的一批少女漫畫家,她們當中大多出生於1949年——昭和24年左右,因此得名。)

如果說正統少女漫畫精神是一柱石柱的話,那麼“花之24年組”的出現則宛若在石柱上盤旋著,同時又若隱若現的巨龍。

一反傳統以少年為主人公的同性愛情故事也好,以三島由紀夫的《豐饒之海》為藍本創作的嚴肅漫畫也好,時不時背離正統少女漫畫精神的新一代少女漫畫開始出現。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少女漫畫家池田理代子基於《豐饒之海》第一卷創作的漫畫

就在這個時候,反哺寶冢歌劇團的《凡爾賽玫瑰》為劇團重振旗鼓奠定了根基。

不知道是不是這件事鼓舞了木原敏江,也就是在這個時刻木原開始轉入歷史背景的少女漫畫創作。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創作的兩部作品《大江山花伝》和《とりかえばや異聞》被相中,在八十年代被改編為音樂劇,登上了寶冢舞臺。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とりかえばや異聞》漫畫與寶冢劇目

另一方面,自1958年手冢治虫以寶冢明星目白千鳥為藍本創作的《カーテンは今夜も青い》(《窗簾今夜依舊是藍色的》)開始,以寶冢上演的作品及相關人士的故事為藍本創作的少女漫畫也開始出現。直至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寶冢和少女漫畫之間的共鳴才有所停滯。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手冢治虫

這一階段日本經濟進入了第二個高速發展期。寶冢劇團的發展也相對順遂。然而少女漫畫受到青年類漫畫的衝擊,讀者大量流失。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少女漫畫在這一時期在畫風上有明顯的去寶冢化傾向。

省去繁複的背景,選擇更加幹練的線條去勾勒人物。女性角色相比過去寶冢式的妝容,有了更多現實主義的氣息。這一時期的少女漫畫出現瞭如高橋留美子等能在男性觀眾中爭得一席之地的少女漫畫家。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高橋留美子作品《犬夜叉》

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崩潰。

人們經濟上的苦悶反而使得他們更加熱衷於來到寶冢的夢幻世界消遣。

九十年代至新世紀這十年光陰,寶冢改編了大量的日本傳統文學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儼然向著嚴肅的戲劇演出邁進。

與此同時,這十年也是也是寶冢能人輩出的時代。但受到公眾禮遇的寶冢歌劇團此時面臨著一個嚴重的隱患——觀眾年齡層較高。為了吸引年輕觀眾,寶冢再度開始了與少女漫畫的密切合作。

從2000年改編大和和紀的《あさきゆめみし-源氏物語》開始,寶冢在新世紀至今改編了包括《花樣男子》(流星花園)《天是紅河岸》在內的十餘部少女漫畫作品。

新的少女漫畫的湧入,給寶冢這家百年劇團的舞臺帶來了新鮮的氣息。而少女漫畫領域也不斷湧現了“寶冢系”(姿容秀麗,身形纖長,行事帥氣)的女性角色。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寶冢劇目《花樣男子》

至此,寶冢在日本已然成為國民級的音樂劇團,就連天皇夫婦也曾現場觀賞過劇團的演出。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明仁天皇夫婦於2010年一同觀看寶冢歌劇

結語

1902年,以第一本將少女設定為目標人群的雜誌《少女界》發售為標誌,日本的少女文化由此拉開帷幕。現代人談論“少女”一詞,除了是個年齡概念,似乎也不過是個稀鬆平常的名詞。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然而在明治年代,在劇烈的社會變革和厚重的男權圍欄下,以“少女”為名的文化被稱為是一種革命也並不為過。

能夠集中的展現少女迷思、幻想與慾望的空間是在主流審美視野之外的野花,而以此為名的少女漫畫也在一戰後的不起眼角落裡,悄然發芽。

寶冢歌劇團與少女漫畫在半個世紀間相互影響,共同樹立了一種名為“清純、正直、美麗”的女性理想。信服這一理想的少女們仍然在源源不斷的向著劇團TOP的目標奮進。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成立105年的日本女子劇團,塑造了日本動漫的少女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