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在我們的課程裡,一個常見的苦惱就是: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

都說父愛如山,他真的是像山一樣,紋絲不動。

什麼都不幹,什麼都不管。

其中一個同學提交的作業:

1.情境

老公晚上藉口應酬,不回家面對孩子。

2.情緒

憤怒,失望,累,孤單。

3.期待

期待老公能和我一起分擔養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

4.邏輯

老公經常藉口應酬,不回家,這就是逃避的行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他不負責,我就要自己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就會很孤單。

我也想逃避,也想不負責任,可如果我也不負責任,那孩子就沒人管。

沒有人管,孩子就很可憐,就很孤單,孩子就沒有人愛。而我就不配做父母。

5.匱乏:陪伴,關心。

聽完這個故事,我是忍不住心疼了同學一下,好可憐,自己要承擔這麼多。

然後替她責怪了下老公:

你還是孩子親爹嗎?咋一點都不負責任呢?你就不怕我也不負責任了,孩子就沒人管了嗎?你就不怕沒人管了,他這麼孤單這麼可憐沒人愛嗎?你配做父母嗎?

當我罵完我又想了下:

指責老公一點都不負責任,老公應該不會同意吧。跟他說我不管了孩子就沒人管了,他也不會同意吧。咱覺得他不負責任,他不覺得自己沒有不負責任。那誰說的對呢?咱總不能霸道地認為,自己的視角才是事實吧。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先看第一個邏輯:

老公經常藉口應酬,不回家,這就是逃避的行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於這個標籤邏輯,我個人是同意你的。

老公一個人在外面花天酒地,你一個人在家辛苦帶孩子。

他這個行為,的確應該貼個不負責任的行為的標籤。

你很委屈。

但接下來有個非常微妙的過程被你的潛意識忽略掉了:

做了不負責任的行為,等於不負責任嗎?

老公經常藉口應酬,這的確是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這能說明他是個不負責任的人嗎?

他對這個家別的地方就一點責任心都沒有?

也不賺錢?

也不出力?

也不照顧家?

對你和孩子完全熟視無睹?

不聞不問?

如果真是一點負責任的地方都沒有,我想你不會堅持這段婚姻。

顯然你的堅持裡,雖然有不滿,但依然是有獲益的。

老公在別的方面,是有參與和負責任的,只是沒有達到你想要的程度。

因此整體上,你可以這麼評價老公:

老公是這樣一個人:有的地方有的時候負責任,有的地方有的時候不負責任。

試問誰不是這樣?

你是所有時候所有地方都對孩子負責任的嗎?

所有時候所有地方都問心無愧嗎?

你的本質,跟老公是一樣的,都是一個不夠負責任但又有點負責任的人。

可能老公整體負責任的分數比你低,負責任的領域和程度不如你高,但不能說明他是個完全不負責任的人。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當然,我並不是在給老公開脫。

我也說了,老公對於負責任的標準的確比你低。

問題就在這了。

我要揭示一個你很難接受的真相:

你的標準比別人高,就只能自己幹。

舉例如:家務

總有人抱怨一個人拖地收拾家,一個人洗碗做飯,對方什麼都不幹。

實際上,你壓根沒有給對方做的機會。

地天天這麼幹淨,他拖啥?

碗當天就乾淨了,他洗啥?

飯天天有熱的,他做啥?

什麼都準備好了,根本沒有他做的空間。

你不做,他也不會做嗎?

這得取決於現實有沒有觸發他的下限。

假如你一天不拖地,第二天他肯定不拖的。

假如你一個月不拖地,一年不拖地呢?

當地板的髒度超過了他的耐受下限後,他就會自動解決了。

怎麼解決呢?

要麼指責你懶,要麼自己去拖。

而這時候你只要不接受指責,比他更能推脫和逃避。

他就會因為無法耐受髒而去拖地了。

比如說:賺錢和上進

家裡誰更上進呢?

誰更積極賺錢呢?

誰對錢的焦慮和慾望更大,誰就會承擔起這部分來。

孩子也是一樣的,誰對於孩子更焦慮,負責任就是誰的事了。

家庭是個系統,在這個系統裡,每件事情的動力都會自動化地分配,按照這個原則分配:

誰更焦慮,誰幹。

誰更無法忍受,誰幹。誰的標準更高,誰幹。

所以家裡的活,永遠是那個更無法忍受的人去幹的。

事情先觸及到誰的忍受下限,誰就會忍不住先幹了。

因為在晚上陪孩子這件事上,你的責任標準比他高,就只能你負責了。

在別的哪件事上你的責任標準比他高,也只能你負責。

很難接受吧。

很想問憑什麼吧。

我其實也很想問憑什麼。

不是問憑什麼他對自己的標準要求那麼低,而是你憑什麼對自己要求那麼高。

你為什麼要對自己要求那麼高呢?

為什麼他可以接受低標準,你卻不可以呢?

如果你享受也就罷了,你就可以一個人不亦樂乎地去做了。

你抱怨了,說明你並不享受。

那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因為你太焦慮了。

你的第一個焦慮就是:

他不負責,我就要自己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這句話其實對了一半。

他那天晚上應酬晚回家了,那天晚上就是你一個人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了。

他經常應酬晚回家,你就經常晚上一個人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了。

可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晚上的事嗎?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

他承擔了一部分,你承擔了一部分,你們共同承擔了一部分。

因此,再重新思考你的這個邏輯:

老公經常藉口應酬,會導致你一個人面對孩子教育問題嗎?

不會。

老公經常藉口應酬,只會導致你那天晚上,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已。

不會導致所有教育問題都是你一個人面對。

“今天晚上我要一個人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和“我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受會有什麼不同呢?

雖然你要一個人面對的,不僅是晚上的教育。

但其實並不是所有教育問題都是你自己在面對。

這是一個泛化的焦慮。

一個點不好,泛化到所有點都不好,讓自己害怕。

因此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多去想到他負責任了的那些方面,你的內在焦慮和無助感,就會減輕一些。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你的第二個焦慮就是:

如果我也不負責,孩子就沒人管,孩子就很可憐,就沒人愛,就很孤單。

這是一個糟糕至極的焦慮。

1.老公即使晚上不回來,孩子只能是今晚沒人管。這個不會導致他可憐、孤單,即使導致,也是一晚上日常的、可承受的孤單,沒什麼大不了的。

2.即使你晚上不管,老公知道了後,或者會通過對你提要求和憤怒來實現管孩子,或者會減少應酬自己回家管。

所以這一刻,他為什麼能應酬不回家管孩子,因為那一刻他知道有人管啊。

他知道即使沒人管,一晚上他自己待著也沒事啊。

老公能坐視不管,這說明老公的認知裡,孩子這幾個小時不負他的責任,是沒事的。

那為什麼你會比他更焦慮呢?

這一刻,你的焦慮被激活了。

你害怕的不是孩子這一晚上沒人管,你害怕的是自己加工出來的“我一直要一個人面對”、“如果我不堅持,孩子就會特別孤獨可憐”,然後你就特別無助。

在你的焦慮裡其實是這樣的:

彷彿我降低標準,就是0了。

害怕一點點沒做好,就萬劫不復了,是焦慮者的通用底色。

而別人沒有這個想法,所以別人就從容了。

老公沒有這個焦慮和聯想,他就無法理解你的憤怒和委屈了。

只會覺得你無理取鬧。

因此,需要改變的,是你。

不是他要學習如何委屈自己,而是你需要學習放過自己。

你需要睜開眼看看:

其實沒事的。

你今晚不管孩子,不負責任,什麼事都沒有。

你也可以……喝酒去吧。

做你想做的事,做你真正喜歡的事。

像老公一樣,為自己而活。

你不必焦慮。

你不管,自有人管。

只是管的程度比你低,不是不管。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世界就是這樣:

你做太多了,別人就不用做了。

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

你潛意識裡有個抱怨的需求,就使用做太多的方式來讓自己有機會抱怨。

只要你做太多,做的比老公的標準還高,他就不用做了。

這樣一來可以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二來可以把對方顯得不好,這兩個效果一實現,你就可以成功抱怨了。

所以其實是你想抱怨,發現了老公不做,而不是老公不做,你才抱怨。

你潛意識裡為什麼要有個抱怨的需求呢?

認同

每一個做太多而抱怨的人,早年都有一個同樣能幹又愛抱怨的媽,讓自己煩不勝煩。

然後人長大後,就會產生向攻擊者認同,成為當年的她。

這就是常見的“長大後我就成了跟我媽一樣的人”。

人為什麼要向攻擊者認同呢?

先自己想想吧。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當然,對你來說,其實是你孤單了,你需要被陪。

然後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認為他需要被陪。

可是你又不能承認,不能直接跟老公說。

於是藉著孩子的名義要求老公了:

你不管孩子,是孩子會孤單啊。你怎麼能讓他這麼孤單著呢。

是你投射了。

要求一個賭氣出走的女孩子回家的高級方式,不是“我想你了,你回來吧”,而是“你的貓想你了,你快回來吧”。

這招放在老公身上就不好使了:他壓根不覺得孩子會孤單需要他回去,他也想不到是你孤單需要他回去。

是你潛意識裡不合理的信念,讓你又累又煩了。

找到並矯正它,可以讓你的一生,開始走向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