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三方面加強協作 防止全球經濟大幅下滑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學者:三方面加強協作 防止全球經濟大幅下滑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中國學者:三方面加強協作 防止全球經濟大幅下滑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發,因此今年全球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屬於大概率事件。”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鬍必亮6日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各國需要團結協作,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全球經濟出現大幅下滑。

胡必亮表示,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可以在三方面加強協作:

首先是通過有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推出經濟刺激計劃。

全球抗疫的關鍵時點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於3月26日召開,就刺激經濟取得一致共識,會後聲明承諾啟動5萬億美元,用以重振全球經濟。

美國已於3月底推出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美聯儲在上月中也緊急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0-0.25%的超低水平,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世界上幾十家央行都追隨美聯儲降息。

歐洲央行因為存款已是負利率,降息沒有空間,也推出了量化寬鬆方案;歐洲疫情十分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也都在上月中推出了鉅額財政刺激計劃。

相對而言,中國尚未推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貨幣政策也比較穩健,既沒有跟隨美國降息,更沒有大幅“放水”,但為促進復工復產,中國人民銀行已提供了3000億元人民幣專項再貸款和增加了5000億元人民幣再貸款再貼現額度。

“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然有比較大的調控空間,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很可能根據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出臺刺激政策。”胡必亮說。

其次,各國要通過聯手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由於受疫情影響,有些國家採取了限制入境、甚至關閉國境等措施,有的國家不僅不降低關稅反而還加增關稅,使得貨物和人的流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或放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正常運行受阻。胡必亮認為,各國必須協調行動,共同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而出臺新的降低關稅、減少壁壘、促使經濟要素流動的政策措施。

第三,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政策溝通渠道和機制,加強金融政策的溝通與協調,防止發生區域性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時候,如何儘快重振全球經濟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如大力推進復工復產,為全球抗疫提供必要的物資供應;組織好貨物運輸,為全球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創造良好條件,促進外資企業在中國繼續發展等。

“中國的復工復產一方面全面促進中國經濟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生產抗疫所需的醫療設備和物質,支持全球抗疫。”胡必亮表示,中國還積極幫扶外資項目和外資企業復工復產、保護外資項目合法權益、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等。因此,即使中國在第一季度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外商投資仍然表現出比較穩定的態勢。這不僅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於支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