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北京糧食供給充足,不必集中採購囤積

【訊】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德奇介紹,近期,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部分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嚴峻考驗。中國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北京市糧食供給充足、儲備到位,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市民不必集中採購和在家中囤積糧食。

放心!北京粮食供给充足,不必集中采购囤积

圖為山西太原一超市,消費者購買麵粉。(圖片來源:中新社)

建立了穩固的糧源基地

《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近年來,北京市與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山東等7個主產區,建立了良好的糧食產銷合作關係,政府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通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方式,不斷鞏固和拓展糧源供給渠道。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在外埠建立了多處糧源基地,“一手糧源”的掌控能力接近全市消費量的70%。

糧食加工能力充足。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內骨幹加工企業及時復工復產,增加產量和市場投放量,50%的米麵可以在市內加工企業生產。北京周邊地區加工企業較多,能夠實現從原糧到成品糧的快速轉化。除正常貿易渠道外,政府通過定向銷售和公開競價交易等方式投放儲備原糧,保障加工企業原料供應。

糧食流通渠道暢通

北京是“北糧南運”的重要物流樞紐。糧食總供給大於糧食總消費,在北京落地的糧食中,除滿足本市需求外,還有20%的糧食在京中轉流入外省市。小麥主要來自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稻穀主要來自東北三省。糧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糧食物流體系健全,糧食流通效率更高。加上首都的特殊地位,對全國各地的名特優產品吸收力較強,糧食品種更加豐富。

建立了完善的政府儲備和應急投放體系

中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北京市地方糧食儲備相當於6個月市場供應量,輪換購銷機制健全,在調節糧食市場供求和價格方面發揮了“壓艙石”和“穩壓器”的作用。若加上其他性質的糧食,北京轄區內糧食庫存相當於10個月的市場供應量。疫情期間,成品糧儲備量由15天增加到36天的市場供應量。再加上企業的商品庫存,全市成品糧庫存相當於48天的市場供應量。市、區兩級政府都有糧食應急供給預案,全市共有800多個應急供應網點,配備了必要的應急運輸、配送能力,能夠確保應急狀態下的糧食有效供給。

北京糧食市場受國際市場影響有限

近三年來,北京市糧食進口數量不大,主要用於品種調劑。2019年實際進口糧食只有12萬噸,國際市場糧食形勢變化對北京糧食市場影響有限。下一步,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還將加強貨源組織和調度,加強儲備糧執法檢查,確保首都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四川等地糧食產量有望創新高

《北京商報》報道,從中國國內來看,當前全國糧食產量、庫存量等數據均現明顯盈餘。中國連年豐收,糧食產量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消費量。

近期,北京之外的其他各省市,也相繼將“米袋子”保供穩價列入政府工作重點,進一步保障地方糧食安全。4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數據顯示,四川現有庫存糧食近1000萬噸,而每個月全省城鄉合計口糧消費不到120萬噸。對此,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當前庫存口糧能夠滿足全省需求。綜合研判,今年四川糧食產量將比去年增加2.5億公斤,有望創近年新高。

對於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居全國第一的廣東省而言,糧食生產儲備量充足。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公開表示,當前全省糧食儲備可滿足全省6個月正常市場需求。“今年的早稻新糧約3個月後就可以上市。”鄭文慧認為,中國稻穀、小麥已連續多年產大於需,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充足的糧食庫存為該省的糧食供應保障提供了強大後盾。

中國國內糧食供給關係總體寬鬆,除得益於糧食產量充足外,也一定程度緣於國民營養結構的轉變。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鄉村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文華博士指出,當前隨著國內居民食物結構發生改變,由原來倚重碳水化合物轉向蛋白質等多遠營養的補充,營養結構轉變後,對糧食的需求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緊迫。

“目前中國國內存糧總量是沒有問題的,現在還需做好糧食結構的調整,同時幫助種糧大戶提高生產力,進一步在國外糧食進口量減少的情況下,增加各品類糧食的市場供應。”孫文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