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團隊從蝙蝠中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一種物質!

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們為什麼攜帶大量病毒卻免受其害?人類是否可以從這裡尋求一條對付多種病毒的普適性思路?

清華團隊從蝙蝠中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一種物質!


據媒體報道,近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這讓解碼君想起武俠電視劇中經常提到的一句看似有哲理的話:“七步之內,必有解藥”)

研究團隊通過對蝙蝠細胞的兩萬多個基因進行系統全面的篩查,確定了數十個病毒複製所依賴的關鍵蝙蝠基因,並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新的宿主基因MTHFD1(亞甲基四氫葉酸脫氫酶)。

研究還發現,蝙蝠細胞的MTHFD1表達水平比人類相應組織的細胞要低很多,這可能和蝙蝠適應飛行生活的生理變化有關。

該研究從蝙蝠基因組分析入手,使用功能基因組學方法,系統地尋找病毒生命週期以來的宿主因子,通過理解病毒-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來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併成功的發現新冠病毒潛在的藥物分子carolacton。

Carolacton是一種天然產物,被作為抗生素候選分子用於抑制細菌的菌膜生成。研究人員發現carolacton也能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在人體細胞中的複製,而且抗病毒有效濃度遠遠低於細胞毒性濃度。

清華團隊從蝙蝠中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一種物質!


他們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幫助新冠病毒藥物研發,也為人類未來突發的病毒流行打下基礎。

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蝙蝠屬於哺乳動物門翼手目,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近年來諸多大規模致死疫情都和蝙蝠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蝙蝠也已經被公認為新興病毒最重要的天然“蓄水池”。

作者們提到,2003年的SARS、2014年的埃博拉以及2019年末開始暴發的的新冠肺炎均給世界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心理恐慌。諸多證據支持蝙蝠是這些致病病毒的共同的天然宿主,病毒從蝙蝠到某個中間宿主傳播最終導致了疫情的大規模暴發。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雖然蝙蝠可以攜帶多種致病病毒,但是這些病毒卻不會對蝙蝠造成明顯的症狀。蝙蝠對病毒的高度耐受性可能也是其能攜帶並傳播多種病毒的重要原因。

清華團隊從蝙蝠中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一種物質!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周鵬曾表示,“從免疫學角度來說,蝙蝠的免疫系統還是很獨特的,它是唯一一個會持續飛行的哺乳動物,飛行這種能力就造成它很多基因和人或者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基因很多就是和抗病毒、免疫系統相關的。”

周鵬等人此前也證實,蝙蝠體內總是保持了一定量的干擾素表達。干擾素是一個很關鍵的抗病毒蛋白,如果它在身體中總是保持“低量”,就相當於動物本身具有“全天候保護”的防禦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