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就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出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要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極、高質量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發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京畿大地上的這一抹未來之藍,就是雄安新區,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里。(於《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意見就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作了具體部署。

創新雄安

深入推進疏解到雄安新區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總部及分支機構向雄安新區轉移,在疏解中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

引導現有在京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有序向雄安新區疏解,新設立的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優先在雄安新區佈局,支持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構建現代產權保護體系

建立並完善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保護制度,充分發揮產權激勵作用。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統籌軍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礎設施佈局建設,建立軍民融合重大研發任務協同創新機制,放寬國防科技領域市場準入。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智慧雄安

探索智慧城市

應用新技術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設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實現城市管理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開展大數據應用綜合性試驗,推動建設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和深度應用。支持雄安新區在構建世界先進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基礎上,深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探索建立基於全面感知的數據研判決策治理一體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為交通、安全、環衛等精細化管理提供瞬時反應、高效聯動的解決方案。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一輛小型無人駕駛智能公交車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行駛。

民生雄安

構建新型住房供給體系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職住平衡要求,推動雄安新區居民實現住有所居。針對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個人產權住房以共有產權房為主。嚴禁大規模開發商業房地產,嚴控周邊房價,嚴加防範炒地炒房投機行為。

推進現代教育體系建設

支持雄安新區引進京津及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引導和支持在京高校、有創新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等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雄安新區疏解轉移,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雄安新區辦學。

創新醫療衛生體系和制度

支持在京醫院通過整體搬遷、辦分院、聯合辦醫等多種方式向雄安新區疏解轉移,允許在京醫院在雄安新區設立法人機構。允許設立外商獨資的醫療諮詢機構,支持境外醫師來雄安新區行醫。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實現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人才雄安

構建靈活高效的用人制度

面向全國選拔優秀人才到雄安新區工作,構建適應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幹部人才管理制度。

建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賦予雄安新區科研機構和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探索在科研經費和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實行負面清單制度。

優化境外人才引進和服務管理

建立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服務機制,探索實行更開放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

綠色雄安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小城鎮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差異化特色發展,打造美麗鄉村樣板。

創新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體系

建立雄安新區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長效機制,推進白洋淀及上下游協同保護和生態整體修復,支持將雄安新區納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支持白洋淀上游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

完善市場化生態保護機制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符合雄安新區功能定位和發展實際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多樣化生態補償制度和澱區生態搬遷補償機制。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設立雄安綠色金融產品交易中心。



鳥瞰“千年秀林”。(央視記者郭永良、祁文傑拍攝)

開放雄安

引智引技引資並舉

支持引入國際國內各類資本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支持在雄安新區設立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儘快放寬或取消股比限制。

建立擴大開放新機制

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雄安新區“智慧海關”建設,探索建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支持在京國有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就是未來的雄安

雄安新區建設時間表

到2022年:

適應雄安新區定位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基本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優質寬鬆的發展環境和活躍高效的創新氛圍基本形成,對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吸引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作為雄安新區發展根本動力的作用得到顯現。

到2035年:

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各項舉措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構建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疏解到新區的非首都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發展,“雄安質量”標準體系基本成熟並逐步推廣,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到本世紀中葉:

雄安新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基本完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改革開放經驗和成果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推廣,形成較強國際影響力。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犯,來言速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