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人窮且一生都在探尋愛的意義,愛就是佔有,除非不愛,我一直是這麼相信著的。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都不允許分享,不允許背叛,因為愛,所以才想要佔有與獨享。

但是,一部電影《蒲公英的灰塵》改變了我的看法,她告訴我們愛除了佔有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放手,愛可以是無私的。

放棄對於愛情來說可能更加容易一些,因為時間會撫平舊的傷口,還會帶來新的“春天”,但是對於親情,對於自己的孩子,那是很本無法做出的抉擇,因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和無法癒合的傷痛。

電影《蒲公英的灰塵》裡的一位母親溫蒂這麼做了,在一場愛的爭奪中,她選擇了放手,讓蒲公英帶著自己的愛與希望飛散到了遠方。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這位母親不是殘酷無情的,相反她是愛的最深的,只是這種愛揭露了人類情感中最殘忍的真相。

生育之情與養育之恩,自古兩難全

電影圍繞一場奪子大戰展開,溫蒂的男友波特因為長期家暴被溫蒂報警判刑7年,然而波特入獄之後,溫蒂發現自己懷孕了,因為沒有能力撫養孩子,便把孩子送給了別的人家。

7年之後,波特出獄,知道自己有了孩子,便計劃把孩子奪回來,因為當初撫養授權書上波特的字是溫蒂找別人代簽的,所以他們謊稱自己對簽名毫不知情,是別人偽造的,於是根據法律規定撫養授權書無效,孩子必須歸還親生父母。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在法律面前,孩子的歸屬權是毫無爭議的,但是情感上,卻無法判定孰是孰非。養父母撫養了孩子整整7年,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愛和心血,給了他一個幸福完整的童年,他們對孩子的情感遠不亞於親生父母。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而對於親生父母,畢竟是骨肉至親,血脈相連,他們失去自己孩子7年,如今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重新建立一個家庭,繼續愛孩子,在情感上也無可厚非。

孩子只有一個,生育之情與養育之恩註定要有取捨,這個孩子該給誰繼續撫養?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和標準答案的問題,生養之情是觀眾心中天平的兩端,需要自己去衡量。

而在我看來,生育之恩在於給予孩子生命,但是這只是一個時間點,真正的父母沒有這麼輕鬆,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到孩子牙牙學語,再到孩子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個過程遠比生育孩子的功勞要大。

養育是愛的澆灌,是不能間斷的,每天都要,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所以養父母在我心中是天平裡更重要的一端。

父母對愛的決定可曾給孩子一份話語權?

在這場奪子大戰中,從一開始的一切以孩子的感受為重,逐漸演變成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來爭奪,養父拿錢去和孩子的親生父親談,彷彿要用高價購買珍寶一樣。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這場談判徹底擊潰了孩子親生父親的心理防線,他又變回了7年前的自己,酗酒、暴力,把孩子直接弄傷了,養父母看到孩子的傷後,更是不顧法律的規定,帶著孩子連夜跑路,想要逃出國外。

他們已經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想法了,沒有人再想到孩子的未來怎麼樣,仔細思考哪裡才是孩子的歸屬地,也沒有人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論這件事。養父母的焦躁轉化成了自私,也把孩子的親生父親逼的瘋狂。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在父母眼裡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他們重視孩子,把他們視若珍寶一樣保護和寵愛,他們也不重視孩子,任何決定都不讓孩子參與,不過問他們的意見,甚至是關乎孩子的成長、心理健康的問題。

父母美其名曰是:“他們不成熟、不思考、不懂事。"其實不過是父母的自私與自以為是。

《奇葩說》裡一期辯題《父母生二胎,必須要經過老大的同意嗎》,詹青雲的一番話發人深省。

她說:”世界不是圍著我們轉的,但是這是我的家,我的家裡的決定都沒份參與嗎?在一個家裡,如果你告訴小孩子重要的決定她沒有份參加,就是告訴她明天你走向社會,社會上重要的決定,弱者、普通人沒份參與,你就接受這件事。“

孩子的獨立、自主、果敢、決斷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是需要他們參與一個個家庭決策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直被父母決定裹挾的孩子,只會變得自卑與敏感,父母愛孩子就要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尊重他們的意見與決定。

因為愛的最深,所以選擇放手

當所有人都為孩子想盡一切辦法,不顧一切,近乎瘋狂的時候,只有孩子的親生母親溫蒂是最冷靜理智的,她看清了事情的本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重要不是說,他屬於誰,而是他心裡到底是怎樣的想法,哪種生活才是適合他的。

溫蒂做了最為妥善的讓步——她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這個放棄不代表她承認她的愛比養父母少,相反而是證明她愛的最深。溫蒂最後含著淚對養母說:“請你告訴孩子他有兩個母親,一個如此愛他,不肯放他走,一個如此愛他,不得不放他走。”

《蒲公英的灰塵》|一場愛的爭奪與救贖,揭露人類情感最殘忍的真相

在我看來,能夠放孩子走的母親,更愛孩子,因為她放棄了自己的一切,這個一切不同於養父母的財富、地位,而是近乎她全部的生命。

生而為人,甚至是作為母親,溫蒂是優秀的,值得人敬佩的,因為作為母親,愛有很多種,奮不顧身的保護,努力的爭取,用盡一生的培養與教導,哪一種都偉大。但最為難做的,就是放棄。

影片最後,溫蒂對著孩子說:“還記得我和你說的蒲公英的故事嗎?蒲公英里有願望,我們要學會放飛願望,而有時候人也是一樣的,我希望你能記住我,並且只記住快樂的時光。”

孩子一生的快樂和幸福是溫蒂的願望,她把自己的願望放飛到了遠方。



人們常說:感情的世界裡,沒有公平可言,兩個人的感情,總有一方愛的更深。這句話適用於天下所有的情感。

而情感中最殘忍的真相就是:當愛而不得時,愛的最深的人,往往最先放手。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在失去自己所愛之人並且是永遠失去的悲劇。

如果你想挺直腰桿去爭取你想要的,或者留住自己所愛所珍惜的人,讓自己原本的悲劇看上去比別人要光鮮或者有人情味,那麼請你拿出點資本。

而這資本,是錢,是權,還是人情,請各自衡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