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將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主任說

1、今年起,全省中小學生每學年要安排1~2次校外研學旅行。

2、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3、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增長知識。

今年起,全省中小學生每學年要安排1~2次校外研學旅行。

省教育廳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全省中小學要將學生研學旅行納入教學計劃,評價結果逐步納入學生學分管理及綜合素質評價。

河南將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什麼是研學旅行?有哪些要求?

《方案》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據介紹,研學旅行須遵循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公益性、協同性五大原則,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河南特色,打造具有中原風格、國家標準、國際視野的研學旅行“五個一”精品工程。

按照規劃,將建設一批層次分明、各有特色、示範引領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打造一批河南特色、主題鮮明、影響深遠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培養一批志在研學、專業過硬、結構合理的研學旅行師資隊伍,研發一套基層可推、一線可學、外地可鑑的精品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建立一套責任清晰、科學規範、保障到位的研學旅行管理機制

河南將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

據瞭解,各中小學將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制定學校整體方案,做到有課時、有師資,同時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在課時安排上,學校可根據教育教學計劃,在正常上課時間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一般安排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七到八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含中等職業學校),儘量錯開旅遊高峰期,每學年安排一至兩次研學旅行。

在師資配備上,要求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研學旅行專業人員,培訓納入河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學校教師組織研學旅行活動要計入教育教學工作量。

《方案》提出,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依託河南豐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紅色教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綜合實踐基地等資源,遴選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

,對基地(營地)實行定期評估驗收和動態管理,力爭做到“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

以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為支撐,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題相對集中、交通相對便利、體驗相對豐富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各地可結合本地特色資源,打造主題式研學線路,如:

圍繞“老家河南”主題,結合河南的根親文化、黃帝文化、姓氏文化等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圍繞“紅色河南”主題,挖掘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河南三大精神”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圍繞“厚重河南”主題,結合我省五千年中原文明、八大歷史文化名城等豐富的歷史文化、世界遺產、非遺傳承、博物館藏等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圍繞“生態河南”主題,利用我省豐富的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生態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圍繞“出彩河南”主題,利用河南改革開放40年成果、科技創新、科研院所等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河南將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研學旅行評價結果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在健全經費籌措機制方面,《方案》提出,各地可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經費,加大經費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

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開展研學旅行。同時,有關部門要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提供多方支持,減免場館、景區、景點門票政策,提供優質旅遊服務,並建立安全責任體系。

在充分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多元發展的前提下,學校要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科學評價,將研學旅行評價結果逐步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此外,各中小學應精心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提高研學旅行質量,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開發具有河南特色的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編寫適合河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專題讀本

,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情縣情市情為主、初中階段以市情省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地方課程體系。

河南將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