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親兒子”:微視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

簡介:暌違4年,微視重新起航,騰訊的強大流量和資金加持,能讓微視走多遠?

最近,不論是微信、QQ或者QQ音樂,都能看到下載微視APP的快速通道。使用微信發朋友圈時,習慣性點按最後一個選項,結果跳轉到了下載微視的界面。仔細一看,原本是“從相冊選擇”,已悄然變成了“用微視拍攝”。如今,騰訊大力推廣自己的“親兒子”,試圖讓微視走上短視頻巔峰,可是騰訊能夠如願以償嗎?

微視的復活

微視當之無愧的是最早出生的一批短視頻APP。

騰訊“親兒子”:微視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

2013年9月28日,第一版微視登陸Apple Store上線。接下去的三個月,微視不斷更新,也在各個系統應用商城上線。

而後四年,微視消失了,雖然沒有完全下線,但是微視停止了更新換代,停滯不前。原因很簡單:生不逢時。2013年,那是連朋友圈都還沒有小視頻出現的時代。

直到2017年8月,微視復活了。這時候,正是短視頻APP的黃金年代。到2018年春節前,快手的日活用戶達到了1.2億,抖音也突破了1億。

短視頻的崛起讓騰訊對微視的死而復生寄予厚望。騰訊有什麼?有錢啊。怒砸30億補貼微視,想送“兒子”上天。不得不說,錢還是還用的。大量的短視頻達人加入微視,當然,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補貼。讓騰訊萬萬沒想到的是,30億補貼也沒能讓微視爆火超越抖音。到今年中期,微視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那麼,微視到底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呢?

時機不對

騰訊“親兒子”:微視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

回顧微視發展的這5年,每一次微視的推出,似乎都不是短視頻該出現的時候。以前是短視頻整個行業都處於新生,微視沒能帶領整個行業崛起。而現在,短視頻用戶總量已經被抖音、快手等APP搶佔一空,即便是轉戰微視的用戶,也不會輕易放棄原本實用的APP。短視頻的市場已經逐漸趨於飽和了,新客戶基本不可能獲取了,各家爭搶的都是同一群人。

所以說,不論騰訊“爸爸”給了微視多少支持,補貼也好,讓微信和QQ為微視站臺也好,沒有找到短視頻市場的發展時機,都很難扭轉微視的頹勢。

內容至上

即使抖音最初的陡增是來自於2018年春節前的一波廣告和紅包活動,真正讓抖音屹立短視頻市場之巔的是它的內容。海底撈番茄牛肉飯、蝦滑豆腐泡等網紅吃法真正走紅於用戶之間。如今走進海底撈,只要點了蝦滑和豆腐煲,服務員自然知道要做成網紅吃法的樣式。

這就是抖音和其他短視頻不一樣的地方。憑藉獨特的商業化內容,打通品牌營銷的另一個維度,讓廣而告之被用戶心甘情願接受。

而微視,除了砸錢請流量明星加持,似乎沒有看到內容上的獨特性。如果沒有核心內容的優勢,僅憑更新功能也很難保持用戶活性。所以說,微視如果要想追擊抖音,還需要動動腦筋推出“能打”的內容。

騰訊“親兒子”:微視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

難以創新

從功能上講,騰訊在技術上的研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現如今,短視頻的格局已經被抖音、快手等巨頭平臺框定,騰訊想從中開闢新道路絕不是容易的事情。

針對抖音,騰訊利用自身強大的流量,在微信和QQ上限制抖音短視頻的轉發,希望將騰訊的用戶群都引入到微視之中。但如果微視不能讓用戶有新鮮感,不論是功能還是內容,短視頻用戶為什麼要拋棄在用的平臺轉投微視呢?即使騰訊用流量支持微視,試圖迅速增加微視用戶數,沒有創新的功能很難留住用戶,

所以說,微視想要單槍匹馬挑下抖音、快手等行業領頭羊,除了保證核心內容的優質,還要推出全新的功能打破現有格局,看看能不能對短視頻行業造成重擊。

能不能真正讓用戶提起短視頻就能想到微視,而不是抖音,這才是微視能否真正復活的核心問題。騰訊“爸爸”的背景再硬,也強行改變用戶的興趣。因此,微視的未來,還是隻能靠微視自己去開創了。

[用投資人的眼光做BP,以創業者的思維做融資] 創業融資 點擊:瞭解更多 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