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文 | 直言不會

初聞不知婧中意,再聽已是婧中人。

早在3月12日這天到來前,得知今年偶像選秀市場會呈“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的公眾,大多還在擔憂著“全網300位追星女孩”是否已疲憊可否已心累。不曾想,於這一晚上線的《青春有你2》開播後徹底打消了市場的疑慮,且以無法預估的姿態“爆”了。

本週,《青春有你2》第一次公演舞臺全部結束,第二次分班結果已揭曉。雖然不乏個別訓練生爆出黑料、網友質疑分班標準和實力選手被埋沒、節目被吐槽進度慢等槽點,但並不影響它不可撼動的高熱度和話題度。

“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全網374個熱搜、微博熱搜霸榜80多個、連續兩期愛奇藝站內熱度破9000、節目主話題微博閱讀量達313億、話題討論量1.9億。《青春有你2》節目熱度不斷上漲的同時,被各種話題和討論聲吸引而來觀看節目的“婧人”也越來越多。

線下娛樂生活受阻的公眾,已然習慣於等待並收看每週兩期的節目正片。或真情實感打投、或為生活找尋笑料、抑或是抱以吃瓜心態,一時之間,“出圈”的《青春有你2》成為了現階段互聯網用戶的社交貨幣,但也一步步走向了“吃瓜有你”的奇觀化。

話題、人設、流量,《青你2》的魔幻出圈

“哇哦”“做人不能太冰清玉潔”“reader”“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無論看或不看,與《青春有你2》相關的話題就擺在微博首頁、朋友圈、B站、抖音快手等各大互聯網平臺中,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使用“小作精”虞書欣、“臭臉姐”趙小棠、“小夫”段小薇等表情包隔屏聊天,朋友間見了面或許還會彼此戴著口罩對一句“淡黃的長裙,就像是一場夢”。

可以看到,《青春有你2》自開播至今,流量上漲背後是訓練生們頻頻出圈的人設和不間斷的正反話題。

早在開播前,與訓練生們相關的各種“料”便層出不窮,諸如秦牛正威和吳亦凡的戀情舊事重提、林小宅被錘賣假貨、孔雪兒私生活及藝德爭議、蔡卓宜被爆離婚整容、段小薇P圖事件等,“話題先行”下的《青春有你2》因諸多話題人物的存在可謂提前收割了一波關注與流量。

“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隨著節目的開播,本欲眾嘲的追星女孩兒們卻真香了。上官喜愛、安琦、謝可寅、林凡、喻言、乃萬等訓練生因實力人氣暴漲,與此同時,虞書欣憑“哇哦”走紅、“冰清玉潔”抱團爭C位惹爭議、秦牛正威朗誦式rap成reader,以及個別訓練生被爆曾參與校園暴力、政治立場曖昧或是插足別人感情等,話題人物及其相關言行的衍生話題亦不勝枚舉。

而在一系列話題與衍生話題中,最火的還是莫過於上週出現,且刷屏各大社交平臺的“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就像是一句魔咒,自它被“念”出那一刻起,觀眾先是跟著導師Jony J共同一臉問好加一頓爆笑,而後就陷入再也停不下來的“循環播放”中。部分明星藝人關注並加入翻唱、營銷號趁勢進行二次剪輯加工、網絡紅人模仿翻唱、B站UP主也投身其中。

諸多二次傳播與發酵,令“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時時刻刻縈繞在公眾的耳邊和腦海裡,原話題和節目也在此過程中,因呈倍數級的傳播裂變而收穫可觀熱度。

為何人人皆成“婧”中人?大眾娛樂又為何對“淡黃的長裙”如此著迷?《青春有你2》掀起的“娛樂盛事”,讓市場彷彿再次回到了“超女快男”時代,那個人人皆在參與、人人皆在聽說與關注的時代。而其爆紅背後,自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傳播規律。

全網皆為“婧”中人,《青你2》的大眾狂歡與奇觀化

狂歡與奇觀,是附著在《青春有你2》這檔節目中的兩大顯性特質。

俄國思想家米哈伊爾·巴赫金曾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理論概念:狂歡。在生活於中世紀的他看來,人們大多體驗著的兩種不同生活形式和狀態的對沖,一種是常規而嚴肅的生活,一種則是狂歡廣場式自由自在的生活。而狂歡的狀態顯然更利於人們發洩情緒。

如今,網絡世界的搭建令人可以隱藏或豐富自己的身份,甚至扮演與體驗更多角色。網絡媒介承擔的作用也不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實現全民參與狂歡的舞臺。大眾在參與媒介文化時不再細細品味,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式文化,娛樂、有趣越發成為大眾喜好。所以能夠看到,每經節目的上線播出,大大小小的話題總可以在第一時間被提取併發酵。人們參與著,也在證明自己的參與。

“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節目中被冠以“廉價”之名的娛樂,越發成為現階段公眾能獲取到的為數不多的快樂,他們從媒介娛樂中獲取精神的滿足與快感,節目也進一步收割話題流量與熱度紅利。諸如“淡黃的長裙”被多次再創作、訓練生表情包不間斷產出、“哇哦”等言行被不斷放大,公眾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接收並獲得了不經大腦思考便產生的愉悅感,這些精神上滿足的反哺讓娛樂節目有了更蓬勃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周邊話題先行,但節目剪輯、訓練生實力、評級等事關核心命題的要素卻屢遭吐槽,《青春有你2》在大眾文化娛樂場域中的奇觀化,並不見得皆是利好。

立足當代社會文化語境,美國媒體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聚焦媒體熱點事件,從媒介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媒體奇觀論”。所謂的“奇觀”,是在大眾傳媒的基本上,產生的新的社會文化現象,呈表面熱鬧、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外在形態,且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形式存在直接關係。

就國內市場而言,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消費時代到來。從早期的“超女快男”到如今的“偶練”“青你”,光鮮、熱鬧的視覺觀感是這些節目的表徵,但其背後也往往牽繫著大眾娛樂、文化景觀、意識形態,以及資本、商業、權力、等紛繁複雜的元素,節目呈現的視覺與效果不過只是一種中介,連接著形形色色的人與事、資本與訴求,共同構成了—種社會奇觀現象。

“淡黃的長裙”出圈,《青春有你2》如何走向大眾狂歡的“奇觀”

不得不承認的是,基於天時、地利與人和,《青春有你2》有意或無心的話題與事件營銷都取得了想當然的成功。但有意思的是,節目從開播至今,關於選秀節目該重視的剪輯敘事、訓練生實力與待遇等議題不僅屢遭爭議,且隱沒於八卦、娛樂等話題看點的高熱度下。

本週四節目第七期上線,#Lisa教虞書欣跳舞#這一點開後並無實質性內容營養的話題衝上了當晚熱搜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針對黑料予以回應的#孔雪兒方聲明#,到了第二日,#青春有你賽制#也在一片質疑聲中躍居微博熱搜榜前排。改為今早八點上線的第八期,則主要呈現了主題曲onetake考核、等級再評定、主題曲中心位競選等內容,節目播出後#孔雪兒哭了##Lisa嚴格##金子涵顏值#等相關話題紛紛登上熱搜。

出圈了、爆了,然後呢?流量時代,話題先行並沒有錯,但當看客散去,內容迴歸內容,選秀迴歸實力,這些沉澱下來的財富或許才是市場對節目應抱有的最大期待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