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世界糧食獎基金會原主席:中美應加強合作維護糧食安全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經濟戰“疫”錄:世界糧食獎基金會原主席:中美應加強合作維護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李曉喻)全球糧食安全正因疫情承壓。世界糧食獎基金會原主席肯尼斯·奎因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呼籲,中美應加強協調合作,為糧食安全最脆弱的非洲地區提供支持。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總部設在美國,由其頒發的世界糧食獎被視為國際農業領域的最高榮譽。

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開始限制小麥、大米等口糧出口,不少食品加工廠也因人流、物流受阻無法開工,全球糧食供應鏈正常運轉面臨挑戰。

在奎因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還不到6個月,截至目前死亡病例還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而不是農村,要判斷病毒蔓延到農村地區的程度還為時尚早。

“但是,作為一個曾經密切跟蹤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以及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人,我認為新冠病毒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奎因表示,歐美髮達國家的人口結構或許有助於防止病毒蔓延到人口相對較少的農村地區,但在非洲和南亞國家,在農村從事種植業的人口比例要高得多,這也許會給病毒深入到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大開方便之門。

他警告稱,考慮到這種病毒的高傳染性,當年埃博拉在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蔓延造成的重大沖擊可能重演,而且傳播範圍更加廣泛,有可能席捲非洲,造成大批人死亡,對糧食生產釀成災難性的影響。

奎因回憶說,直到今天,他依然記得利比里亞農業部原部長佛羅倫斯·切諾韋斯(Florence Chenoweth)幾年前在世界糧食獎基金會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的發言。切諾韋斯說,為了重建這個國家的農業系統所付出的大量努力,在短短几周內就因為埃博拉完全反轉,化為烏有。

他表示,相比埃博拉,要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也許更難。如果病毒在非洲國家的農村地區廣為傳播,可能會造成難以想象的重大傷亡,對農業生產造成毀滅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糧食運輸體系可能會遭受更大壓力,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由此導致的城市糧食短缺反過來會催生政治動盪和潛在的暴力事件,正如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人們所經歷的一樣。

奎因呼籲,考慮到病毒給全球糧食體系可能造成的破壞,以及非洲、南亞幾十億人口糧食安全將因此受到的影響,現在是緊急作出計劃並採取措施應對的時候了。國際社會應進一步發揮作用,中美兩國政府也應加強協調合作,共享防疫經驗,為幫助非洲農業應對疫情衝擊提供支持。

“中國、美國與非洲能否共同努力,有效應對新冠肺炎以及未來可能威脅我們整個星球的其他傳染病,將是我們能否成功應對人類歷史上這場最大挑戰的關鍵。”他說。

一些關於國際合作的積極信號已經顯現。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日前發表聯合聲明稱,應謹防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措施對糧食供應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並呼籲加強國際合作,保證糧食供應鏈正常運轉。

聲明稱,在實施封鎖管控以應對疫情期間,必須想方設法維持貿易自由流通,確保糧食生產、加工和零售從業人員的安全,維護糧食供應鏈的正常運轉;同時還必須保障社區內的食品供應,滿足行動受限的消費者,特別是最脆弱人群的需求。(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