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導語:“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婚姻需要雙方共同去經營,愛情就像一架“天平”,如若只有一方在付出,不斷的增重,這架“天平”終有一天會倒塌。很多男人都有一個共性,對外人好得一塌糊塗,可是對家裡人卻是冷漠相待,忽視了妻子在家的付出,把所有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女人為了愛情把婚姻當成是人生歸宿,對於女人而言,最心痛的事情莫過於,她以為找到了一個能護她一世周全的男人,但是婚後卻發現自己原來嫁錯了人,婚姻裡所有的辛酸苦楚都是他給的。“老來夫妻,老來伴”,但是人到晚年,夫妻相伴,如若沒有幸福回憶做基礎,那麼夫妻之間很難共度晚年。婚姻原本是一張床上兩個人,中國式婚姻卻能躺六個人。

“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約翰·貝曼博士說,父母對子女婚姻的入侵,可能會把家庭關係攪成土豆泥:有些婆婆對自己定位不準,想做兒媳的“老闆”。兒媳要麼事事討好婆婆,覺得自己被貶低,不受重視,漸漸在心裡積攢很多怨氣;要麼逃避退縮,對婆婆敬而遠之,和丈夫關係疏遠;要麼指責婆婆和丈夫,家裡硝煙不斷......而通常情況下,對這個男人的爭奪,都會以媳婦失敗告終,因為婆婆是不可能把兒子放下的。除了不能妥善處理差異、父母的無邊界入侵外,有些婚姻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在親密的基礎上。年齡大了,該結婚了;父母催婚,那就找個人一起將就過日子;還有感情基礎讓位於現實利益的考量捆綁……這些想法或因素,都可能讓沒那麼親密的兩個人走進婚姻,最終被婚姻反噬,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一段美好的婚姻裡,一定是愛情和友情都具備,雙方是愛人,也是朋友。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基石,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夫妻之間關係不夠緊密,家庭這座高樓就會搖搖欲墜,四分五裂。有心理研究表明,糟糕的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地獄。當夫妻關係不夠親密,經常爭吵時,孩子能受到父母負面情緒影響。這些孩子往往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是對婚姻產生恐懼。當然,缺乏親密的直接後果,是婚姻關係的脆弱。當兩個人感情基礎薄弱,遇到事情缺乏共同應對的決心時,就會應了那句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而如果父母經常冷戰、爭吵甚至暴力相向,那麼孩子也將會變得暴躁、抑鬱甚至自閉。所以好的家庭環境,會孩子的內心發展有很大保障。搭夥過日子,影響孩子的正能量雖然搭夥過日子是很多家庭的現狀,但是這種現狀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嚴重影響孩子的正能量。希望父母的婚姻,能夠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讓孩子在一個溫馨、寬容、和諧的家庭成長。年輕時不善待妻子的男人,到了晚年,生活的質量也不會有多高。就像案例中的趙志剛,在年輕時不曾善待妻子,到了晚年,妻子把年輕時受的委屈、冷漠和背叛的痛,在晚年統統還給了丈夫。其實經營婚姻,是一種因果循環。對婚姻有責任感,對妻子給予關心照顧,到了晚年,更能得到妻子的溫暖和照顧。而對婚姻沒有責任感,不懂得珍惜,儘管婚姻走到了晚年,也終不會覺得幸福。婚姻中的很多事都是相互的,尊重是相互的,善待也是相互的。許多人在戀愛時能夠明白“互相尊重”和“互相善待”,但是結婚之後就拋擲腦後了,覺得反正都已經是一家人了,怎麼樣都行,這種觀念是非常不正確的感情的事,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都講究“禮尚往來”。“禮尚往來”,指的就是各種“相互”,不僅你和朋友相處時需要真心換真心,和家人相處時更需要如此。

“明明是夫妻,卻過的像室友”?這個回答,令人深思!


結語:人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是總有些人年輕氣盛,不懂得珍惜婚姻,珍惜愛人,到了晚年落得個勞燕分飛的下場。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是抹不掉的,那種痛徹心扉後留下的疤痕,一輩子都無法消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女人在年輕時攢下的心寒,都會在晚年的時候還回去。男人永遠不能體會到當一個寒了心的女人,在漫漫歲月中獨自忍受了多麼錐心刺骨的痛才能在晚年對他如此心狠與冷漠。

婚姻且行且珍惜,人生短短數十載,現在尚有父母可以做依靠,等到了晚年,能依靠的只剩下愛人和自己的孩子。希望那些背叛婚姻的男人能夠明白,年輕時的任性衝動,到老總會受到懲罰,只有學會互相珍惜,晚年才會更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