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經過長時期的社會動盪,中國的版圖被人為劃為兩個部分,這就是歷史上的南北朝。南朝因襲晉制不準立碑,所以帖多。而北朝則沒有這種禁令,尤其是北魏,孝文帝“篤好文術”,欽慕中原文化,故而北朝時期碑刻最多。僅造像刻石一種,在短短百餘年的時間裡,北魏就留下兩千多件。帖宜於行草,自然以流美為能;碑宜於楷隸,自然以方嚴為尚。再加之歷史、民族、政治以及生活習尚等多方面的影響,南朝書法,多體現為婉轉柔媚、富有逸氣;北朝書法,則體現為雄奇朴茂、富有豪氣。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講,魏碑書法藝術是中原文化與鮮卑文化的融合,是外夷文化衝擊華夏本位文化所產生的瑰異結晶。魏碑的出現既體現了外族文化的巨大的衝擊力,也體現了中原文化的巨大的融合力,它由隸而始,入楷而終。魏碑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即:造像記、碑刻、墓誌銘和摩崖。其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雄峻偉茂、斬釘截鐵,如《始平公造像記》;靈動自然、挺拔剛健,如《張猛龍碑》;精美嚴謹、莊重典雅,如《張玄墓誌》;大氣磅礴、意趣生動,如《石門銘》。魏碑是漢隸的變異,是唐楷的雛形。按照漢民族本位的文化意識來說,魏碑是不成熟的。然而,正是這“不成熟”給它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待續)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