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這一週,印度的關鍵詞似乎是“空空蕩蕩”。


截至3月26日晚,印度全境已經確診共694例,死亡16人,其中以馬哈拉施特拉邦與克拉拉邦疫情最為嚴重。


幾天前,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封鎖”全國。


效果如何尚不可知,圍繞政府關於封鎖和加強監測等一系列措施,印度各界再次燃起了爭論之火。

文 | 章華龍 上海《文匯報》駐德里記者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封鎖”真的能控制疫情嗎?




繼3月22日執行“人民的宵禁”(Janata Curfew)後,印度總理莫迪在23日晚的全國講話中宣佈,為抗擊新冠疫情,自24日零時起“封鎖”全國——民眾禁止出門、暫停一切公共交通,除特定領域的企業商鋪一律關門、學校停課,等等。


面對異常嚴峻的疫情,莫迪向全體國民發出警示:


“7至10天時間,病毒便可以從患者身上傳播給上百人,這意味著,病毒如野火一般地傳播著”。


“印度無疑將因此(封鎖)面臨經濟代價,但人民的生命至上”,“如果疫情未能在21天內得到控制,整個國家與你們的家庭將回到21年前的狀態”。


莫迪還將冠狀病毒的英文“Corona”按發音音節拆解成印地語中的“Koi Road Pe Na Nikle”,意即“任何人都不準出門”(no one should go out on the road)。


由此,印度全國正式進入了為期21天“封鎖”狀態。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原本人群熙攘的道路上空空蕩蕩


事實上,對於印度政府採取的封鎖政策,媒體輿論也是褒貶不一。


持消極態度的媒體則認為,印度政府的封鎖政策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賭博”。


印度學者米哈爾•夏爾馬在《彭博商業週刊》撰文指出,印度這樣一個有著太多倚賴工作維持生計的人口,長期封鎖是十分困難的,3周的封鎖很可能已經將民眾的生機逼到了底線,所以這種情況下封鎖令是否足夠及時是個問題。


夏爾馬認為,封鎖是不夠及時的,無論是在檢測問題上的行動遲緩,還是經不起推敲的有旅行史人員自我隔離體系,都顯示出印政府的行動滯後。


封鎖政策的成敗在於國家對封鎖執行的監督,印度民眾能夠安然度過封鎖也取決於政府的核心物資供應,而且對於十幾個外來務工人員擠在一間小屋子的普遍國情也對封鎖政策的效果構成了嚴峻挑戰。


3月26日,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學者雷尼塔·蘇扎撰文稱,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約有6500萬人口居住在貧民窟。社區隔離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奏效,即便是一個確診病例便會讓社區感染變得難以控制。


因此,當3周的封鎖結束後,無論這項政策成敗與否,屆時,印度的情況都將發生難以逆轉的變化。


積極的一方認為,莫迪領導下的印度能夠快速決策很不錯。


莫迪政府從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中展現出的果斷高效舉措中汲取經驗,將民眾的生命安全置於決策首位,可以規避如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民主國家政府在應對疫情過程中未能及時作為所帶來的種種弊端。


他們贊同莫迪的觀點,“所有針對過去兩個月相關國家疫情應對的分析與醫學專家的建議證明,應對新冠疫情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社區隔離”,這也是當前印度官員、學者、民眾全力配合政府執行封鎖政策的核心動力。

2

醫療資源不夠,怎麼辦?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建議所有國家對所有可疑病例進行檢測,以減緩大流行的進程,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所言,“如果我們不知道誰被感染,就無法制止病毒的大流行。”


他說“我們向所有國家傳達了一個簡單的信息:測試,測試,測試,不停地測試。”然而,國際社會對於印度疫情的一個普遍疑問就是,“印度是否正在進行足夠的測試?”


據《今日商業》報道,“截至3月25日,印度只對24254個個人進行了25144次核酸檢測”。


印度前聯邦衛生秘書蘇賈塔·拉奧稱,“許多人認為,印度無法大規模進行病毒檢測是因為擔心資源匱乏與不平衡的公共醫療體系會被患者沖垮。印度很可能是在爭取時間囤積更多的檢測試劑並增加更多的隔離點與床位。我知道大規模的測試並不是問題的解決手段,但是我們目前的檢測規模似乎太有限了。我們必須快速行動,限制病毒的社區傳播”。


印度政府已經大幅增加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力度。據《今日商業》25日報道,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已經對採購100萬支抗體試劑盒(血清學檢測)進行詢價,同時該機構還將採購70萬組核酸提取試劑盒。


報道稱,該機構已經邀請生產商進行報價,並詢問了供應的時間線與國際標準認可的檢測試劑產能。檢測試劑的供應地點為迪布魯加爾(阿薩姆邦)、孟買、金奈、海德拉巴、博帕爾與德里。


同時,印度政府還批准了超過100所政府實驗室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近日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還徵集了近30所符合標準的私人實驗室,共能提供17000個樣本採集點,而且上述實驗室已經開始採購檢測試劑。


為保證醫護人員的健康,德里首席部長克吉利瓦爾宣佈將對所有參加新冠患者治療的醫護人員進行檢測。


同時還有另一種聲音,如“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的負責人巴爾拉姆·巴伽瓦認為,對於印度來說,譚德賽提出的建議並不“成熟”,只會徒增恐懼。


目前,印度23582所政府醫院可以提供710761張病床,其中在鄉村地區有19810所醫院,共可提供279588張病床,而在城市地區的3772所醫院能夠提供431173張病床。印度共有2900個血液庫,平均每1個血液庫對應100萬人口。


3月26日,《今日印度》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稱,按照印度現有的醫療資源,醫生與印度人口的比例是1比11600;病床數量與印度人口的比例是1比1826,而呼吸機的比例則更小。


印度中央政府準備了一項從3周到3個月時間範圍內的應對方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形勢。目前,至少有14個部委在與各邦區政府評估後製定了應對方案。


印度官方認為,隨著檢測結果在未來兩週的出爐,政府將可以對目前社區傳播進行明確的評估。按照計劃,印政府已經在全國各地區制定了隔離點,並將在每個地區指定專門用於治療新冠患者的醫院。


面對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軍方也行動起來。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表示,印度軍方也將協助地方政府抗擊疫情。目前,印度軍方已經接收隔離了1462名國外撤回人員,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實驗室也向各類組織提供了消毒液、口罩、防護服等物資。


3

物資不足,怎麼破?




隨著“封鎖”的開始,最先遭受影響無疑是藥店、超市、社區小商店之類供應食物、飲用水、藥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地方。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印度街頭


印度政府表示封鎖期間將保障一切必要物資的正常供應,然而,政府的許諾無法阻擋民眾對物資短缺的擔憂。為保證一家老小正常生活所需,老百姓不得不提心吊膽地出門購物,於是,大家便看到了網上各種關於印度民眾在地面畫圈保持安全距離排隊購物的場面。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畫個圈圈保護自己


3月24日,筆者也加入了這場採購大潮,屯了肉類、瓶裝飲用水、水果、口罩等緊俏物資。


3天后,筆者再次造訪社區的雜貨店,發現雞蛋等商品早已下架,就連瓶裝水也僅剩下數量有限的當地最昂貴的品牌,而外國人最常光顧的肉類超市也已暫停營業,能採購到的食品唯有各種綠油油的蔬菜。


看到這種情況,筆者心中頓時不禁對自己的物資囤積量生出了一絲擔憂。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印度涼了,“封鎖”全國!6500萬人擠在貧民窟

超市裡空蕩蕩的各種貨架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對印度而言,首要挑戰就是如何在封鎖狀態下確保重要物資的及時充足供應。


目前,民眾的大量囤積物資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一部分人面臨物資短缺,很可能導致商家哄抬物價。實際上,類似事件在印度屢見不鮮,過往發生的西紅柿、洋蔥危機就是典例,這都是需要印度政府做出早期應對的問題。


印政府計劃分階段推出大規模救助計劃幫助貧困人口,這不僅僅是在保障民生,也是在保障社會秩序,防止疫情衍生出社會危機。一位印度官員說得很清楚,“如果我們不把錢送到窮人的手裡,他們就會反抗封鎖政策,走上街頭”。


25日,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宣佈將執行一項高達1.7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600億元)的救助計劃,幫助在封鎖期間的印度民眾度過危機,特別是對於貧困人口與弱勢群體,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將獲得保險保障。


據稱,這項救助政策將使8億印度人口受益,民眾將通過直接轉賬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同時也將獲得免費的食品與燃氣。


具體說來,按照這項救助計劃,在4月第一週,8690萬農民將會收到2000盧比(約合人民幣189元)的補助;


對於《瑪哈特碼甘地國家農村就業法案》覆蓋的工人,每個工人的平均工資約將增加2000盧比,預計有5億家庭受益;


向約3000萬貧困老年人、寡婦與殘障人士支付每人1000盧比(約合人民幣95元);


向200萬處於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每人提供理賠額度達5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47萬元)的保險覆蓋;


將設立建築工人福利基金,向建築工人每人發放2000盧比補助,預計將使3500萬工人受益。


此外,德里政府宣佈,在首都地區設立235個免費食物發放點,給在德里打工的外省工人與流浪者提供幫助。


4

印度經濟恐將“再創新低”




回顧2019年,印度經濟增長依然“再創新低”,圍繞疫情所展開的一系列救援措施無疑將給已不容樂觀的政府財政加上沉重的負擔。


更值得關注的是,正如莫迪在23日的演講中所言,“印度無疑將因此(封鎖)面臨經濟代價”,在2019年GDP遭遇接連“跳水”的印度經濟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恐將迎來又一場“寒冬”。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經濟目前已經遭遇了來自新冠疫情的兩輪衝擊。


第一輪是今年一月份疫情在中國國內迅速蔓延導致嚴重依靠中國進口的企業面臨供應端停供的影響,其中汽車與製藥領域首當其衝。


第二輪衝擊則是印度確診病例不斷增多背景下“封鎖”政策導致的經濟活動停滯,包括水泥、重型工程、汽車製造等一系列企業已經宣佈暫停生產,多家快消品企業也宣佈了暫停生產。


這兩輪衝擊已經導致印度權益投資者損失了52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9萬億元)的財富,孟買Sensex指數與Nifty指數也暴跌到了多年未見的低點。


第三輪衝擊很可能將更加嚴峻,前兩輪的衝擊將傳播到其他經濟領域,如失業、降薪、資產負債增加、現金流斷鏈,進而導致消費者需求進一步降低。


英國巴克萊銀行稱,封鎖政策將導致1200億美金的損失,或者說是4%的GDP。其中,剛剛開始的21天封鎖將導致900億美元的損失。因此巴克萊銀行將印度2020財年的GDP預期從4.5%增速下調2.5%,將2020-2021財年的預期從5.2%下調至3.5%。


另外,停工也給各用人單位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印度勞動和就業部發文明確表示,在嚴峻的形勢下,希望所有用人單位、公立機構、私營機構能夠延長員工的勞動期,而非解僱員工,特別是對於臨時工與合同工。如員工確因疫情無法工作,應視作工作狀態,照常發放工資;如因辦公地點原因無法工作,員工也應被視為工作狀態。


印度正面臨著疫情的嚴峻考驗,我們祝願印度人民早日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