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3月29日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累計超過70萬例),世界各地民眾開啟“掃貨模式”,開始囤積糧食和日用品。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與此同時,多個國家開始禁止或者限制糧食出口——

主要小麥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禁止小麥、胡蘿蔔,糖和馬鈴薯等產品出口;塞爾維亞已停止葵花籽油和其他部分農產品的出口;越南自3月24日起暫停各種形式的大米出口;埃及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俄羅斯出口糧食的大門雖然依然敞開,但是該國稱也將每週對糧食出口進行評估。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由於疫情的蔓延,各國恐慌性囤積糧食行為正不斷增加。不少專家擔心,這種疫情引來的行為變化,將使全球糧食危機的出現變得不可避免。

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上來,面對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現在很多人開始擔心:國內糧食夠不夠?糧價會不會像豬肉一樣大幅上漲?

畢竟14億人可不是個小數字,況且我國耕地並不算多。據統計,中國耕地為12593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

而且,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增多,病蟲災害呈高發態勢,尤其是去年全球旱災,使美國、阿根廷等多個主要糧食生產國出現減產,起源於美洲的草地貪夜蛾和起源於非洲的沙漠蝗,已肆虐多國,給各國糧食生產造成的危害更甚以往。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那麼在這個情況下,今年咱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3億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而進口方面,2016年我國實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60萬噸,其中進口越南大米僅48萬噸。進口大米佔我國大米消費約1%,來自於越南的進口大米則佔我國大米消費量的約0.2%。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其實,平日裡我們吃的那些國外農產品,像泰國香米,多半都只是用來嚐鮮罷了,並不是進口的大頭。我國進口的糧食中,絕大多數為玉米和大豆,其主要用在商業加工中。

事實上,我國稻穀和小麥已經連續多年供給充裕,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2019年我國稻穀產量2.096億噸,食用消費1.58億噸,預計年度結餘1430萬噸,連續多年處於結餘。2019年我國小麥產量1.34億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算小麥消費1.235億噸,年度結餘1400萬噸,也是多年產大於需。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另外,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而且,今年我國夏糧豐收很有基礎,夏糧情況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土壤墒情充足,苗情總體較好,豐收很有基礎,田管切勿放鬆。

夏糧的主體是冬小麥,目前北方的冬小麥已經開始起身拔節,江淮地區開始孕穗,西南地區正在灌漿。今年小麥的面積基本穩定,越冬期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較到位,目前小麥的苗情長勢好於上年也好於常年。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禁糧出口,國內糧食會大漲價嗎?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真的不需要太擔心自己的口糧問題,就算各國開始控制糧食出口,基本上也不會造成我國糧食價格大漲, 所以老百姓就按照正常生活購買所需糧食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