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自由職業上越走越遠的姑娘,真酷!

前同事在朋友圈發出了一則招聘播音主持的消息,衝著不菲的薪酬和不錯的公司平臺,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把消息轉發給了一位朋友。我猶豫是因為我知道她現在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從事有聲讀物、配音工作且成效不錯,轉發是覺得她的條件非常契合那份工作。

朋友考慮片刻,還是執著地放棄了這次機會,看得出她對自己的現狀還是很滿意。兜兜轉轉中她終於找到了願意全身心投入的熱愛的事業中。

朋友播音主持專業畢業,聲音甜美,親和力強,溝通能力強。共事的一年多時間裡,幾次公司的主持中,她都有表現出專業的主持才華,快速攫取目光成為會場閃光的星,緊急救場更是巧妙機智。

我們不禁感嘆,專業的就是不一樣。想來,朋友是幸運的,因為她在大學時候就選擇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專業,儘管後來的職場經歷有過波折和週轉,但好在最後還是迴歸心中所愛且擅長的,在在多年職場磨鍊中越發將自身的特長標籤打磨得越發明顯發亮。那天,沒過一會兒,又有人轉發那則招聘信息給她,她依然果斷拒絕。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有他專屬的“標籤”,有些是幸運的遺傳,有的景觀後天的耳濡目染,還有些是被迫式的一萬小時錘鍊。不過,有些人幸運地早早挖掘出專屬於自己的那座金礦,有些人窮其一生都在試錯中摸索,最怕有些人如小貓釣魚一邊垂釣一邊惦記著時不時飛來招惹你的蝴蝶,永遠在徘徊中蹉跎了歲月(說的好像我)。

一場疫情,當我們大多數人擔心上班沒了收入,公司經濟受損降薪裁員時,我的朋友依然每天雷打不動準時更新她的有聲讀物,我的手機上每天晚上九點左右總會彈出她的作品上架的信息提醒。

我的朋友圈裡還有一個很酷、很厲害的姑娘。

大約四年前,我在一個作家群裡認識了她,90後。彼時她的作品已經刊登在幾乎世面上所有青春文學類期刊雜誌上,後來她結婚生子並開始做全職自由撰稿人。眾所周知,隨著紙媒勢微,自媒體順勢崛起,而她一邊繼續給雜誌撰稿,一邊開始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我也很自然成了她的粉絲。

四年多來,幾乎每晚10點後,她都會準時更新一篇原創故事,五六千的篇幅,不斷變著花樣的故事,更加嫻熟的寫作水平,讓人不禁佩服得心服口服。

因為有一定的讀者基礎,加之不間斷的精彩更新,粉絲量和閱讀量始終雙標在線,自然合作的廣告投放排程也安排得滿滿當當。後來我才知道,她的粉絲已經接近20萬,知道在自媒體領域20萬意味著什麼嗎?大家可以百科去,我在此留個懸念,後來她又運營了自己的第二個賬號。

我們總咂舌著羨慕別人的成績,但這些成績的背後,往往是他們對自身“標籤”的打磨和精進,以不斷的勤奮和努力夾持,成績或許只是一種看起來不那麼費勁的副產品。

願我們都用心打磨好自己的標籤,綻放屬於自己的自由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