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01

2001年,8歲的我剛上小學兩年級。

這一年,北京剛剛申奧成功,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還牢牢霸佔著手機市場。這一年,家庭主流上網方式是電話線撥號,新浪、搜狐和網易是絕對的門戶大站。

同樣是這一年,我們還可以暢通無阻地訪問谷歌,藍極速網吧還沒有震驚全國,中國互聯網的前景一片光明,一切似乎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著。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聚焦網絡和網民的劃時代神劇《網蟲日記》橫空出世,登上電視熒屏。在傳播歡笑聲的同時,也成為了無數觀眾的互聯網啟蒙教材。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截止今天,豆瓣只有800多人評分

以今天的標準,這部劇的演職陣容不可謂不豪華。導演英達、林叢、呂小品,編劇寧財神、俞白眉,隨便拉一個放在中國情景喜劇界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演員裡除了初出茅廬的黃曉明、其他大多也都是觀眾熟悉的老面孔。

即便如此,僅有20集的《網蟲日記》在知名度和影響力上,都不及三位導演的其他作品,豆瓣的評分人數至少相差了幾十倍。但對小時候的我來說,超前的選題與視角讓這部劇與《家有兒女》和《武林外傳》一併構成了我童年晚飯後的歡樂記憶之一。

《網蟲日記》的故事大綱哪怕挪到18年後的今天也不落時:三個來自天南地北、性格迥異的男青年通過網絡聊天結識,線下一面基就成了合租室友。他們的工作也極其前衛:MIKKO是網站的內容總監、寧財神是自由職業程序員,再加上廣告公司合夥人俞白眉,按現在標準那就是典型的創業團隊標準配置。

這可是2001年的電視劇啊。如此富有前瞻性的劇本和人設,別說在當時,就是網劇網大滿天飛的今天也找不出幾個能與之匹敵吧。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三位主角直接套用了編劇的真名,這在中國影視劇歷史上實屬罕見

02

說來慚愧,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黃曉明就是在這部《網蟲日記》裡。作為新人演員的他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印象,只是隱約覺得和另外兩位主角比起來,顏值還算出眾。真正讓我記住他的,是6年後那部和孫儷、黃海波共演的《新上海灘》,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根據百科資料,《網蟲日記》是黃曉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演室內情景喜劇,也是他正式入行後參演的第3部作品。此時的他還沒有被貼上「霸道總裁」的標籤,「鬧太套」和「明學」也沒有誕生,更沒有粉絲叫他「黃教主」。在這部劇裡,他只是黃曉明,一個剛剛踏入演藝圈的青年演員。

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得以在《網蟲日記》裡看到一個與當下人設反差極大、尚顯青澀的黃曉明。單憑這個理由,重溫一遍這部18年前的老劇也值了。

黑色風衣配墨鏡,穿著尼奧同款裝束的黃曉明初次亮相就自帶中二氣場。


他扮酷成性、風度不凡,一開口就忍不住往外蹦英文,舉手投足間滿是小布爾喬亞式的不削與自傲。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如此超凡脫俗、帥氣逼人的形象,讓人不禁聯想到了若干年後那個被B站彈幕尊稱為「逼王」的男人。

回頭想想,「霸道總裁」的人設或許早在那個時候就在黃曉明心裡紮下了根。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除開黑色系套裝,走性感路線的無袖小馬甲也是劇中俞白眉的心頭好。

看到這白晃晃的胳膊和青春洋溢的肉體,你不得不承認可鹽可欲的黃曉明才是三位主角里衣品最好的那一個。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當年的教主應該還沒練成廣告裡的腹肌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演員的衣著舉止都是為了塑造角色。在這部劇裡,黃曉明飾演的俞白眉的人設就是一個喜歡扮酷的偽情聖。初次見面表現得格外高冷,混熟之後發現原來私底下也是個逗比,其實這種人在你我的生活裡並不少見。

愛耍嘴皮子但又膽小怕事、表面仗義背後心機。《網蟲日記》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源自於角色身上的那份「真實感」。

他們就像是住在你隔壁的三個損友,儘管經常互相挖坑,但關係依然鐵得不得了,讓人心向神往。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如今網上總有人批評黃曉明演技不行,演誰都像傑克蘇。我倒是在這部劇下面發現了不少表揚的點評,甚至毫不吝嗇地用上了「演技最高峰」的說法。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B站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知乎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豆瓣

客觀來說,作為一個新人演員,黃曉明在劇中的表演痕跡很重,時常顯得刻意而做作。巧就巧在這些特點擺在俞白眉這個表面成熟內心幼稚的角色身上,竟也不覺得違和,反而露出幾分可愛。

這大概就是選角的功勞吧。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黃曉明的招牌表情:邪魅一笑

既然提到了黃曉明,我忍不住要分享《網蟲日記》裡一個細思恐極的「彩蛋」。在全劇最後兩集,包括俞白眉在內的三位主角偶然認識了一位女網友。三人一見鍾情,輪流展開猛烈的線下攻勢。

姑娘的網名叫「Angela」,字幕顯示的是「Angel」,MIKKO和寧財神叫得也是「Angel」,唯獨俞白眉嘴上喊的卻是「安吉拉」。

儘管到最後誰也沒能俘獲女孩的芳心,但在14年後,黃曉明最終還是迎娶了屬於自己的「Angela」。

就當是巧合吧,當年的三個網絡宅男,還是情聖俞白眉笑到了最後。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03


寫到這裡,標題只解釋了一半。《網蟲日記》之所以能成為我心目中的國產神劇,不僅是憑藉超前的人設和故事,更是因為它對流行文化的承載,和對互聯網時代的展望。

點開OP,濃厚的時代感撲面而來。星際爭霸、古墓麗影、伊妹兒,一連串熟悉的名詞瞬間把你拉回千禧年。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歌詞:星際爭霸我能,命令與征服我懂,拯救古墓麗影,共度虛擬人生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歌詞:煩了的時候,我會E-mail你;請你看看我,我的性格夠不夠HTTP

在劇中,主創團隊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黑客帝國》的喜愛:從劇照封面到背景海報,到處都有那幾位黑衣客的身影。

第九集裡為了破解寧財神的筆記本,兩人分別找來了cos成尼奧的世界級黑客,和打扮成武丑的京城第一黑客切磋過招,戲劇效果十足。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網蟲日記》致敬的遠不止《黑客帝國》一部作品,每集的標題幾乎都化用了經典影視劇的名字,充滿了八九十年代的影迷情懷。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後重看這部情景喜劇,除了上面這些懷舊的細節,最令我感到震撼的還是劇中與互聯網相關的故事情節。在網絡並不普及的2001年,用「超前」來形容這部劇,一點也不誇張。

第三集「小鬼當家」,說的是MIKKO在酒吧和人吹噓自己搶注了「坐便器.com」的域名,估值幾十萬。沒想到被兩個沒文化的蠢賊盯上,引狼入室,上演了一出小鬼當家的戲碼。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搶注域名這個行當的歷史幾乎和互聯網一樣久遠。weixin.com早在2000年就被人拿下,京東更是在2012年斥資近3000萬買下了jd.com。

說者有意,聽者無心。

這一集播出的時候,相信絕大部分觀眾只是把域名搶注當作笑料看待。如果當時有人留個心眼,花筆錢投資域名的話,指不定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當三個大男人被五花大綁之後,13歲的小女孩制服兩個劫匪的方式居然是請他們玩電腦遊戲。兩個蠢賊輪流體驗著當年最酷炫的FPS遊戲《雷神之錘3》,絲毫沒有察覺到人民警察已經站到了自己身後。

觀眾大笑過後,感受到的是對遊戲成癮的深刻諷刺,這才是有水平的黑色幽默。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FPS遊戲史上的經典——QUAKE 3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第11集「七天六夜」。三個活寶想要打破世界紀錄,參加了限制人身自由、只能依賴網絡生存的挑戰實驗。

馬雲爸爸的淘寶要在兩年後才姍姍來遲,在沒有成熟電商和物流體系的2001年,超前於時代的網絡生存挑戰無異於痴人說夢。

三個大男人還沒堅持多久就已經窘態百出:叫不來外賣,買不到床板,就連上廁所用的手紙也只能找別的東西替代。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要是沒有遊客的投食,三個人估計就交代在這兒了。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這個劇本的原意是諷刺現代人對網絡的過度依賴,放在當時來看的確沒有什麼不妥。今天重溫這一幕,心裡更多的是感慨。誰都沒有料到互聯網會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餓了麼美團24小時營業、淘寶拼多多每天保守賣出十幾萬包紙巾,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一兩個月足不出戶,照樣活得輕鬆瀟灑。

那句「北京還沒有賣床的網站」的臺詞,反倒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笑點。

對一零後來說,上面的情節可能就像是天方夜譚般遙遠。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才會深切體會到互聯網的普及與進步所帶來的便利。

天使投資、黑客破解、創業團隊、互聯網電商、互聯網算命... ... 仔細想想,這些直到今天還流行著的互聯網概念,都在《網蟲日記》裡出現過。

如今親自投身互聯網行業,讓我愈加佩服幾位編劇的博學多識。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劇才是我最早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18年後,互聯網算命這套東西依然活躍在朋友圈裡

04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恰好趕上明學興盛,在鋪天蓋地的「油膩總裁」聲討下,我覺得有必要通過這樣一部早期作品來為黃曉明正名——霸道總裁也有過稚嫩的青春歲月。

至於《網蟲日記》本身為何能勾起我的回憶,我想我們懷念的並不是插著電話線上網的環境,而是那個文藝創作自由、編輯敢寫、演員敢演、作品敢表達的年代。

我在說什麼,你們都懂。

18年前的國產神劇裡,黃曉明是我的互聯網啟蒙導師

對了,這部神劇在B站就能看,不用費心找資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