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最近,“刷臉支付”話題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對於這種新的支付方式熱議不絕。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隨著人臉識別在各種應用場景陸續落地,刷臉支付的市場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甚至眾多創業家說刷臉支付是移動支付的下一個風口。

但耐人尋味的是,即使巨頭拼命為氣搖旗吶喊,刷臉支付卻依然叫好不叫座。

這是因為當消費者和商家在對刷臉支付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刷臉支付安全性的擔憂。

不少網友認為刷臉支付存在臉部信息的洩露、照片偽造、消費場景不能準確識別等一系列安全風險。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那麼,除了潛在風險外,刷臉支付還遇到什麼坎了呢?未來,刷臉支付又將走向何方?

消費者怕不安全,操作又麻煩

據業內人士透露,刷臉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將終端硬件採集到的信息與雲端的存儲的信息進行比對,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後解鎖完成人臉支付。

如果雲端生物數據庫發生信息洩露,那對賬戶安全會帶來一定風險。

這意味個人信息外洩的話,會讓刷臉支付面對較高風險。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那麼刷臉支付的過程如何呢?

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時,系統會自動關聯支付寶帳號。第一次使用時,需要用戶輸入手機號碼的後四位,下次在同一家商店使用,就可以直接完成支付。

而使用微信刷臉支付時,每次都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才能完成支付。

所以,刷臉支付聽起來似乎很便捷,但從使用體驗上,依然需要打開手機接收驗證碼並在終端設備輸入。

商家顧慮成本和利用率

刷臉支付終端硬件價格昂貴,無疑也在加大商家成本。

據瞭解,支付寶刷臉支付終端硬件售價近2000元,超過多數POS機的價格,這讓中小商家難以承受。

相比紙質、亞克力二維碼立牌數元的價格,刷臉支付終端硬件的價格還確實會讓中小型商家望而卻步。

而且二維碼的體積較小,可隨意擺放,刷臉終端硬件體積較大,會佔據不少空間,這也讓中小商家很為難。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刷臉支付更適合大型商超一類的商家,人流量大,空間大。

但對小型商家來說,刷臉支付帶來的效率提升並不明顯。

相比傳統二維碼掃描的支付方式,刷臉支付甚至會顯得更為繁瑣。這也是很多個體商家,對刷臉支付持以冷淡態度的原因。

刷臉支付正在破局

雖然刷臉支付遇到不少挫折,但其前行態勢卻不會停下腳步。

1.監管方面

相關部門正在加快進行頂層設計,保證刷臉支付的平穩、安全前行。

比如央行在此前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特別提到,“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由持牌金融機構構建以人臉特徵為路由標識的轉接清算模式”。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2.企業自身

相關企業除了不斷優化技術以提升安全性外,還展開了“軍備競賽”。

比如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首個人工收銀的刷臉支付相關硬件“蜻蜓”。今年4月,支付寶推出又推出升級版——二代“蜻蜓”

而微信支付則於今年8月底發佈智能商業硬件“微信青蛙Pro”,這是一款以刷臉支付、雙面屏為亮點的智能硬件。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3.補貼策略

此前,支付寶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30億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臉支付硬件的數字化改造。而在今年9月,支付寶再度推出“無上限投入”政策,並將最高1200元的補貼提升到1600元。

此外,微信支付也對每臺刷臉支付設備提供1000餘元的補貼。

一場有關刷臉支付的燒錢大戰,已然打響。在燒錢補貼下,刷臉支付終端硬件的普及有望加速。

麻煩不安全?叫好不叫座的“刷臉支付”還走的下去嗎?

最後,說幾個大家好奇的問題

Q:盜用照片和視頻能刷臉成功嗎?

A:3D人臉識別通過硬件結合的方式和檢測,判斷採集人臉是否是照片、視頻或者是模擬生成的,有效的避免了身份的冒用。

除此之外,很多的手機APP採用的線下智能終端進行身份驗證時,會要求用戶在認證過程中眨眼睛、左右轉臉或是連續做出指定動作以確定活體。

Q:雙胞胎使用刷臉支付的不會出現問題嗎?

A:雙胞胎雖然長得像,但並非無法辨識。雙胞胎的瞳距與耳朵形狀都不相同,依據算法在後臺比對,刷臉設備可以識別雙胞胎。

Q:臉部整容可以識別嗎?

A:一般情況下,微整不會影響人臉識別;但是如果整容面積過大,則會對識別造成影響。

當然,如果面部變化過大,術前需去公安進行備案,術後重新進行信息採集,否則將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刷臉支付在跨過幾道坎後,有望迎風起航。

屆時,大眾的支付方式將會變得更為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