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很火。首先,它的題材夠抓心,講述了當代互聯網創業者的故事,也是關於造夢的話題。其次,三位主演都很具有話題性,黃軒、週一圍和楊穎。

它就是《創業時代》。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雖然這部劇有兩個演技派鎮場,但最終還是沒繃住。所以你懂的,網友關注的焦點一下子就爆發了。

關於本劇的細節今天暫且不談,筆者想通過主角郭鑫年(黃軒 飾)的視角,感同身受地來聊一聊郭鑫年們在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郭鑫年和他的追隨者們】

郭鑫年(黃軒 飾),資深互聯網民工,數次創業,屢敗屢戰。在認識到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免費之後,著手開發一款免費的語音交互、圖片視頻分享軟件——“魔晶”。

期間,郭鑫年遇到了諸多難題,比如資金短缺,技術短板等。更為嚴重的是,他的創意被實力強大的捷訊剽竊,“魔晶”的生命接連遭受重創。在退無可退之時,為了夢想,郭鑫年放手一搏。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對於郭鑫年的創業之路,筆者太熟悉了。

8年前團購風靡,喜歡窮遊的我和同學萌生了一個“創意”:如何能讓窮遊一族,花最少的錢享受一次逼格滿滿的旅行?“拼盤”創意由此而生。

僅僅在這個創意出來之後,我們沒有考慮其他問題,先把域名買了,找了3個同學組建團隊,買了編程的書,分配好工作,準備著手大幹一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畢業之後,我和同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這次還是以團購理念為基調,只不過把範圍縮小到學校,類似現在風靡的“區塊鏈”概念。

雖然這次在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彼時美團等APP的無孔不入,讓我們的小打小鬧顯得太微不足道。這次創業,再次撲街。

在認識到創業之路,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創業難度係數太大之後,我只好老老實實上班去了。所以對於電視劇《創業時代》裡“郭鑫年們”創業的經歷,以及網絡上的一些評論,筆者想借此表達一下觀點。

【創意不是創業,想法不能天真】

郭鑫年在一次開車時,因為只顧著發短信沒有注意前方,車頭“輕吻”了一下交警,險些釀成大錯。巧的是,一位和郭鑫年同樣不走心的司機卻結結實實撞了郭鑫年的車屁股。郭鑫年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激動地和交警大談在他看來價值一百個億的“創意”。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想當初我們的創意提出來後,我都好幾夜沒睡好。可以說郭鑫年(黃軒 飾)的舉動,形象生動地詮釋了創業者在獲得靈感時的表現,有點神經質又有點傻乎乎。

在郭鑫年從西藏回來後,他依舊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然後拉來曾經跟他創業的盧卡和楊陽洋,準備再次大幹一場,創造“魔晶”。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但擺在郭鑫年面前的問題非常明顯。

團隊:3個人,而且楊陽洋對技術一竅不通。兩個人想要在短時間內開發一款全民APP且上線,這無異於痴人說夢。

資金:郭鑫年離婚後把房子給了前妻,身上只剩下一部車和少許現金;盧卡的一點生活費;楊陽洋和盧卡“假扮情侶”從媽媽那裡騙來的30萬。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互聯網創業不比實體店的小打小鬧,這是一個週期很長、非常燒錢的行業,要考慮服務器、帶寬、辦公場所、員工工資等等,這些郭鑫年都沒有考慮清楚。想要憑這點連塞牙縫都不夠的錢,和一個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創意”驅動,想法不可謂不天真。

更天真的是郭鑫年的想法:沒想到盈利模式,只想純粹搞產品。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所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都是耍流氓。

不過大家還真別笑郭鑫年們,因為很多初創業者,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有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而同為創業者,我們當年比電視劇《創業時代》裡的主人公郭鑫年,則沙雕一萬倍!

在我們買完域名準備大幹一場時,才發現原來還有服務器這一說;5人的團隊沒有一人精通編程;盈利模式倒是有,但對於未涉足社會的大學生來講,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創業者,尤其是小白創業者。他們原以為自己的一個天才設想,能改變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能日進斗金,到頭來才發現,這僅僅是一個idea而已。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不過,每當看到郭鑫年慷慨激昂的用喬布斯的話給自己加油打氣時,我想很多創業者能從這黃軒這張臉上,看到當年為夢想奮鬥的自己。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用旅行找回自己,這個直男很純粹】

在電視劇《創業時代》開篇,經歷過上次創業失敗的郭鑫年,來了次說走就走的西藏單車之旅,進行身體和靈魂的放空,試圖找回自己。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這樣的事情我們在網絡上、身邊的朋友處聽過很多次。而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這有點不太靠譜啊,難不成一次旅行就能找回自我了?

還真別說,有些時候這確實管用,很多大佬也曾經這樣嘗試過。

在王石第一次攀登珠峰時,坊間傳聞是因為工作上遇到了瓶頸,公司內鬥激烈,他幾乎被架空。不管這消息是否屬實,但在登完珠峰後的接下來幾年,王石萬科的實力確實提升了不少。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再看我們這些籍籍無名的創業者,我們在初創業失敗後,單車1400公里在全國浪了一圈。雖然這段經歷對之後我的創業看不出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我卻因此成為單車達人,還險些靠此謀生。

不過在這裡有必要提出,失意去旅行可取,但不要誤把旅遊當旅行,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一次國內知名景點的三五天遊,放空自己,難度不小。

而在《創業時代》裡,郭鑫年單車西藏期間,持續和那藍(楊穎 飾演)傾訴,排解壓力。也是在這段時間,“魔晶”的靈魂賣點被郭鑫年慢慢參透。為表達對那藍的感激之情,被曬的黑黝黝的郭鑫年,特淳樸地提出要送“土特產”作為回報。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很多人可能又要吐槽了,再怎麼說郭鑫年也是數次創業的人,“土特產”則完全暴露了郭鑫年在情商上的不足,不符合高精尖創業人才的性格啊!

別忘了他是一個日夜埋頭在“1”和“0”之中的“攻城獅”“程序猿”、一個徹頭徹尾的直男啊!在他們眼中,敲鍵盤就是彈鋼琴,“魔晶”初版粗獷的頁面就是女生手中的購物APP。而這個來自雪域高原能減肥養生的“土特產”,無疑就是饋贈他人最好的禮物。

“土特產”不土,它恰恰證明了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者最純粹的本質——直。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而最能體現郭鑫年“直男癌”性格的,還是他和溫迪(宋軼 飾)的一段談話。

請你原諒我,我愛上了你的身體,和另外一個女人的聲音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此句一出,很多網友都炸了,說這是“今年最尷尬的臺詞”云云。筆者表示對這句臺詞毫不驚奇,甚至對“最尷尬臺詞”一說表示懷疑:你真的瞭解碼農嗎?真的瞭解郭鑫年嗎?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從影視創作的角度來看,郭鑫年的人設是真實的、不完美的、不再是理想化的,而是有些俗氣的,而且是大俗特俗的那種。他是現實生活中會出現的真人真事,甚至,現實可能會更狗血!

《史蒂夫·喬布斯傳》裡有記錄,喬布斯曾經不僅連自己的私生女都不認,卻還想倒打一耙——筆者無意抹黑這位改變人類歷史的人物,只是想延伸,一直把喬布斯奉為神明的郭鑫年就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在感情上就是不會處理。

情商低、直男癌、不完美又怎樣,起碼這是一個純粹、真實的人。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夢想誠可貴,資源更重要】

在“魔晶”的創意被實力雄厚的捷訊剽竊後,郭鑫年信誓旦旦地說,不論捷訊的靠山如何強大,但“魔晶”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其他人再怎麼抄襲都是後媽,所以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幹掉捷訊。

郭鑫年還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試圖說服僅投了200萬的投資商。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說實在的,這句話放在上世紀下海時代完全成立。但在現在,我們必須承認,單一的技術終究抵不過手握巨大資源的財團、資本方,尤其是處於草莽階段、知識產權等法律還未健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實力雄厚的企業看到你的idea可以不用告知便可立即立項、付諸行動,即便你已經成了氣候,他們照樣可以進行收購,把你踢出自己親生的團隊。

這個就不用舉例了,但凡一個玩過手遊的人都知道。

而且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對於我們這些草根而言,創意這玩意,沒錢沒技術,有時候僅僅是一個創意而已——縱使你這個創意前景值幾百億,甚至能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所以有人常說商業、創業是有錢人玩的遊戲。就像《創業時代》劇中靠抄襲郭鑫年的“魔晶”創立捷訊的富二代金城說的那樣:當你們還在起跑線的時候,我已經到終點了,我跟你們不是一個境界。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不好意思,這次我站這位富二代身邊。

其實,能做到像郭鑫年這樣拿到天使投資的創業者們,已經是天選之子了。你看那些小微企業在應用市場上架的APP,很多產品的下載量還不到三位數。

可即便拿到投資,這些創業者仍舊高興不起來。因為資本的本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他們的控制之下,產品的發展往往與創業者的原始思路背道而馳。所以很多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咖,在被資本稀釋話語權後,反而被自己的公司彈劾了。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所以你是想繞過資本,按照自己的理念做一個純粹的產品?還是被資本控制,發展方向卻和你的夢想相左?如果選擇前者,那請做好一敗塗地的準備。如果選擇後者,固然自己可能流落街頭,但起碼還能知道這是自己親生的。

說實在的,誰還不是夾著尾巴在創業呢?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回到《創業時代》。

按照一般電視劇的思路,我們能猜測到,在主人公郭鑫年不折不撓的艱苦奮鬥下,魔晶最終取得了勝利,贏得了市場,成為現實版的“張小龍”,在世界互聯網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電視劇完美收官。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把這部劇僅當電視劇、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好了,不必太當真。

但在我眼中,我更希望《創業時代》的結局是郭鑫年被資本方掃地出門,親媽變路人,掙扎著、咆哮著接受現實。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順便表白黃軒,在黃軒賦予的郭鑫年的形象中,上面這張劇照最為震撼,這是來自一個因夢想被碾碎的憤怒的有志青年。而他在愛情和事業上的態度也很精確:簡單、直白、不摻雜一點雜質,黃軒的準確拿捏讓郭鑫年這個角色變得如此豐滿和立體。

從現實的客觀規律上看,郭鑫年的結果本該如此;從電視劇的藝術層面來講,失敗的結局要比完美收官的意義大很多。

因為創業本身就是一座獨木橋,那些成功的人是帶著“遍體鱗傷”才摘得了最後的榮耀。而至於靠資本取得最終勝利的人,你也只能“望錢興嘆”。

不說楊穎!《創業時代》裡的郭鑫年,才是創業者該有的樣子!

不是筆者太悲觀,而是現實就是這麼骨感。

不過,夢想還是真要有的,萬一撿漏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