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地起烏衣——浙南祕境古村傳奇

本文轉載自 | 藝術中國 作者 | 劉鵬飛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展覽海報 攝影:左靖

在浙江南部泰順境內,山巒幽翠,霧靄繚繞,一座古宅村落隱秘其中,它就是筱村鎮徐岙底古村落。這座古村小而古樸,卵石巷道蜿蜒,古木參天。由於交通不便,如今村中只有7戶人家,寂靜而荒涼,宛若一座失落的桃花源。

觀眾沿村中石子小徑,行不多遠,一座軒朗的大宅隱現在竹林掩映下,這裡就是剛剛改造完工的紅粬展館。2019年7月8日上午,古村喧鬧起來,四面八方的賓客彙集到紅粬展館,《紅地起烏衣——紅粬主題展》在此拉開了序幕,開幕式上舉行了左靖鄉建人才工作室授牌和紅粬展館的揭牌儀式。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老建築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老建築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街巷 攝影:張鑫

徐岙底古村是泰順縣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目前村中文元院、舉人府、吳氏宗祠、廊橋等古建築保存尚好,但古村的保護和發展已迫在眉睫。

2018年6月,泰順縣政府與鄉村運營商墟里團隊簽訂了徐岙底整體村運營協議。墟里邀請左靖工作室在此開展鄉土文化挖掘工作,內容包括烏衣紅粬等非遺考現、筱村童謠的影像記錄、清代以來契約文書的收集整理、方誌小說的在地創作等。此次《紅地起烏衣——紅粬主題展》就是團隊一年來成果的集中展示。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展覽現場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展覽現場 攝影:張鑫

此次展覽分佈在紅粬展館上下兩個展廳,主要圍繞徐岙底村的改建築造、民俗記錄、文書檔案整理、童謠收集等內容。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演變過程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紅粬啤酒 攝影:張鑫

一層展廳核心內容是烏衣紅粬文化和老建築改造。烏衣紅粬文化是本次展覽的核心主題。烏衣紅粬製作以大米為原料,經接種粬母培養而成。用紅粬釀成的酒稱為紅粬酒,它具有色澤鮮豔,酒味醇厚的特點。其中烏衣紅粬是紅粬黴、黑粬黴和酵母共生製成的粬子。當地的慄栗燒肉、燉雞,喜愛添加紅粬酒,而蛋絲酒、紅粬酒蒸肉是這裡的紅粬特色美食。本次展覽活動中,嘉賓都領到了紅粬啤酒,酒瓶之後將被用於再創作。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製作工序 繪圖:日堯

展覽中烏衣紅粬製作的浸泡、蒸煮、攤勻、接種、養花、過水、站窖、烘曬八道工序以精美的插畫方式清晰地呈現出來。其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製作,米和菌種的選擇以及動作火候都需要精心把控。在站窯這個階段,粬母們忙著長出菌絲,米飯的顏色在之後六七天的時間裡,如天邊的光影,由白色變為紅色再變為灰白,再次過渡到紅色,最後轉為黑色,這一過程稱為“紅地起烏衣”。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製作 gif動畫:馬博瀚

烏衣紅粬的製作工藝複雜,工作辛勞,在發酵過程中,藝人會吸入大量有害氣體,損壞健康。很多紅粬藝人早已放棄了這項工作,現在徐岙底村也只有兩家紅粬作坊,這項手藝面臨失傳的風險。目前,烏衣紅粬傳承人吳建雲的工作間經部分改造,列為紅粬工坊,向公眾開放。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傳承人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晾曬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烏衣紅粬煉成記》 攝製:張鑫

影像《烏衣紅粬煉成記》講述了吳建雲和兒子吳思敏的故事。吳建雲掌握著嫻熟的紅粬製作工藝,他用自己辛苦賺到的錢供養自己的兒子讀書,他希望兒子將來學業有成,不再像自己辛苦的做紅粬,但他也希望自己幾十年的技藝不要失傳。吳思敏如今已經讀研,在談到父親夜色中送他讀書情景時,淚水奪眶而出。他希望自己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早日讓父親得到解脫。同時,他也希望能將紅粬手藝作為自己愛好的方式得以傳承。

老建築改造是鄉建中的必備元素,徐岙底村的建築改造集中展示了紅粬工坊和紅粬展館,它們和廊橋都被製成精緻的模型呈現在展覽中。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紅粬展館模型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體驗區 攝影:劉鵬飛

紅粬展館原是一座荒廢多年的木結構老宅,墟里團隊最初看中了這座大宅樸實無華、舒展開朗的氣質,富有“宋的感覺”。在建築改造中,建築師在尊重原建築的格局下,注入了視覺通廊,提升室內空間高度,擴大采光面積。觀眾穿行在靜謐的木板房內,漫山幽竹映入格窗,古意油然而生。在功能上,以堂屋為界,將博物館分為西側展示區和東側體驗區,體驗區照明和陳列是質樸、家常和慢節奏的,人們可以在這裡品紅粬、讀書、做手工、喝茶聊天,或坐於塌上,觀賞溪邊翠竹,聆聽瓦簷滴雨。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提線木偶展區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筱村鎮木偶劇團 油畫:王遠錚

在二層的展廳中,展示了徐岙底村其他特色文化。提線木偶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流行於閩南方言區。木偶頭用樟木或紋質細膩的雜木雕刻而成的,木偶內設機關,通過絲線控制,使眼、鼻、口、舌活動,身體可作前後俯仰、左右擺動。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衣袂飄飄、妝容精緻的木偶,在十數根細線一提一放地細緻操作下,從肢體到眉眼都活靈活現。一般的木偶戲,演員隱藏在幕後,但提線木偶,演員在臺上操縱,觀眾可以同時欣賞真人演員的唱腔和木偶的動作,表演生動傳神,難度極高。展區內集中展示了妝容精美的木偶原型、劇照和畫家王遠錚為筱村鎮木偶劇團繪製的油畫作品。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童謠影像 影像: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小河和他的尋謠(童謠)團隊在展館前留影 攝影:朱銳

童謠展區是本次展覽的一道清新風景, 影像展示了泰順縣筱村鎮小學生的童謠朗誦,小演員稚嫩的童音方言令人印象深刻。以方言為主的童謠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但長期不為人所重視。這些童謠多是生活瑣事,語言簡潔質樸、機智詼諧、朗朗上口,高水準的童謠具有詩歌的雅韻、民趣的鮮活,近年來很多文化人重新發現了童謠的價值,以童謠為靈感的作品不斷湧現。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徐岙底吳氏族人合影 攝影:李玉祥

二層還展示了徐岙底村吳氏家族的調研成果。徐岙底村雖名為“徐岙”。可村中的居民卻不姓徐,而姓吳。宋端平三年(1236年)起,泰順本境庫村吳氏先祖吳畦公後裔遷居此地,已經在此生息和繁衍了八百年。展區中展示了吳氏家譜、文書資料和吳氏家族成員的多張合影。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厲致謙、朱琺的米字作品第三回 攝影:張鑫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厲致謙、朱琺的米字作品戶外展示 攝影:厲致謙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2019方誌小說駐村計劃裝置作品《徐公考境》作者:王威

厲致謙、朱琺合作的米字作品第三回也在二層展廳呈現,作品選字順序扣合制粬過程,作品在戶外亦有展示。在展廳一個角落,散落著一堆白米和粬米,上面擺放著書、草帽、毛筆、眼鏡、玩具小鼠等物品,這是王威的2019年方誌小說駐村計劃的裝置作品《徐公考境》,作品取材於泰順地區民俗活動、民間傳說,通過實物結合環境的方式,視覺還原為各個章節,作品為開放式格局,邀請參觀者留下物品。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展覽現場 攝影:張鑫

整個展覽始終貫穿著策展人左靖為展覽定下的日常性基調。左靖反對鄉村博物館模仿城市模式,鄉村博物館所展示的即是徐岙底村最日常化的生活與民俗。而鄉村博物館不僅侷限於館本身,整個鄉村的老建築和民俗生活都可泛化為展示的一部分。正如他所說:“我們更建議觀者走出展館,把審視或欣賞的目光放到整個村莊,用行走,而不是用地圖,來了解它的道路、古蹟、民居、工坊、水系和田地,人們的勞作和生活,還有村莊之外,聯結村與鎮的公路、新的居民點和村鎮小區。”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六月六禳神節活動 攝影:劉鵬飛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六月六禳神節活動 攝影:劉鵬飛

上午開幕式結束不久,隨著一陣震天的鞭炮聲。一年一度的禳神節開始了。泰順的六月六禳神節源於唐末,主要祭祀地方神祗,歷時十五天左右,每年農曆六月期間都舉行廟會盛典。徐岙底村主要祭奠的是地方神——徐三翁。北宋時徐震(徐三翁)抗擊方臘之亂,歿而成神,村民將此地命名為“徐岙”,以此紀念。

7月8日這一天正值陰曆六月六,此時的男女老少村民身著彩妝,舉旗、抬轎、放鞭炮,隊伍喧聲鼎沸、浩浩蕩蕩從徐岙底村穿行而過。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鄉建文化人才論壇現場 攝影:左靖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邱靜慧在論壇上演講 攝影:左靖

下午的鄉建論壇由王旭主持,首先來自浙江麗水的雷建華分享了《山水間的詩意生長與空間生產——古堰畫鄉》;臺灣的鄧海演講了他在福建嵩口的改造項目《打開老聚落的平方術》;四川的李耀分享了《明月村鄉村文化現場》;陝西的車明陽演講了《袁家村——以人為本的設計》;臺灣的邱靜慧講述了《節慶與地方文化的發展——以黃蝶祭為例》。自上世紀90年代在臺灣美濃地區發起的“黃蝶祭”是以生態優先為主導的鄉村文化慶典活動,對大陸的藝術鄉建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鍾永豐在論壇上演講 攝影:朱銳

同樣來自臺灣的著名詩人鍾永豐,深受兩岸網友追捧,他的演講題目是《月光華華,先生跳過河——民謠路上試吟童心》,他的演講強調了各地童謠對地方文化研究和詞曲創作的價值。他在現場還分享了一首自己作詞、林生祥譜曲,反映臺灣外籍新娘心聲的歌曲,深摯的情感和婉轉的旋律,感動了現場觀眾。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鄉建文化人才論壇現場 攝影:左靖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鄉建文化人才論壇現場 攝影:朱銳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論壇現場 攝影:朱銳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鄉建文化人才論壇結束後的大合影 攝影:朱銳

接下來的兩場圓桌對談,姜珺、杜曉帆、劉慶元、劉伯山、季海波、賈蓮娜、羅德胤、張德元、鍾秀梅、李玉祥、左靖和小熊等相關專家與學者圍繞非遺文化和鄉村建設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對話。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藥發木偶表演 攝影:朱銳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藥發木偶表演 攝影:鍾鵬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藥發木偶表演 攝影:張鑫 gif動畫:劉鵬飛

晚上七點左右,首先在徐岙底村外玉溪河灘上舉行了藥發木偶表演。藥發木偶源於宋代,是一項以火藥帶動木偶表演的傳統手工技藝。相傳宋人王立宦所創。目前僅存在於浙江泰順民間。在一根長度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隔層裝置特製煙花輪和身穿光臘紙服裝的彩色木偶,當最低層的煙花輪引線點燃後,會逐層噴放豔麗火花,帶動木偶表演。焰光下紙人凌空飛舞,甚是美觀。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童謠演出 攝影:朱銳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提線木偶演出 攝影:劉鵬飛

红地起乌衣——浙南秘境古村传奇

五條人樂隊演出 攝影:朱銳

夜晚的文藝演出在徐岙底村吳氏祠堂上演,十里八鄉的村民和嘉賓們沿村中小路魚貫而來,小小的院落裡擠滿了觀眾。首先出場的是童謠表演,幾位身穿淡藍色古裝的小演員用稚嫩的童聲演唱了童謠歌曲,緊接著非遺傳承人季天淵表演了提線木偶劇《貴妃醉酒》。來自廣東的民謠組合五條人樂隊成為本場的壓軸演出,五條人樂隊創作了大量方言歌曲,富於南方音樂旋律,伴隨著漸起的雨聲,他們演奏了多首樂曲,將晚會的氛圍推向高潮。

據悉,《紅地起烏衣——紅粬主題展》將設定為徐岙底村常設展覽,長期向公眾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