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首先糾正一下“繁塔”在當地的正確讀法叫——繁(po)塔,沿用的是古時的發音。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繁塔位於開封老城區的東南角,如果是初次過來的話,位置相對難找一些。老城區的特點想必大家都有所體會,我來的時候大多路段還在整修,所以駕車的話沒辦法直達現場,我在800米開外的一個夜市閒置場地停放了車子,然後步行去了現場。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這邊臨著鐵路,穿過地下道剛好有趟列車經過,看著列車緩緩離去,畫面安逸且平和。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往前走拐進一個衚衕遠遠的就望見了繁塔的身姿,讓人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不過我好像是從背後走過來的,正門還要繞到前面去才行。

之前聽人說這個地方有點荒涼,可能是我來的晚,這裡顯然已經被濃厚的市井氣息填滿,離荒涼還差的有點遠。

不過景區的一側確是有種跳脫的感覺,有種大草原的既視感,估計荒涼感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從外圍看景區確是很小,如果不是提前購了門票,我可能會站在牆頭拿望遠鏡看看就撤了,哈哈!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正門看起來也很小氣,售票處是個老大爺,去的時候正在打瞌睡,我禮貌的問了聲好差點沒把人嚇死,兌了票才發現網上價格跟實際價格是一樣的,都是15元。只想說網上套路太深,標註原價30團購價15,我還以為撿個大便宜呢,原來是我想多了!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這裡呢,先講一講繁塔前世今生。

繁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原名興慈塔。當時這個塔所建位置正好在當時的皇家寺院天清寺內,所以又叫天清寺塔。

再有呢,這個塔當時興建於繁臺之上,所以繁塔一名也有此來處。

它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歷史遺蹟之一。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繁塔從籌建到竣工前後經歷了20多年。原塔共九層,高八十餘米,是當時開封最高的塔,這比著名的開封鐵塔(55.88米)高得多,至今流傳一種說法是:“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到繁塔腰”。

後來佛塔毀於元末兵火,遇雷擊至部分損毀。再有,朱元璋時期因“鏟王氣”將佛塔強拆後僅剩三層。據實測,目前繁塔總高度為31.67米。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清初時期,清政府對佛塔進行了修繕,不過也僅是做了一個濃縮版的六層塔尖封頂而已,估計也是為了保持原貌不想有太大改動吧,想必這也是對古遺址最大程度上的保護了。

再後來就是經受了抗日戰爭的洗禮,塔身千瘡百孔,至今仍有一枚炮彈在塔樓沒有取出,也是警示大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吧。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佛塔通體一磚一佛,內外皆是。雕刻工藝精湛且細膩,造型千姿百態,多達7000餘種。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不過還是有部分佛像損毀嚴重,大都是觸手可及的地方,佛頭和肢體部分殘缺,讓人痛惜不已。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繁塔內部與外部相同地方都是一磚一佛,不同的是,有部分是彩色的,目前也做了完善的保護措施,另外還有很多經文的碑刻,現存碑刻大概200餘方,以宋代為主,有178塊宋代佛經碑刻,其中更以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安仁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我去《繁塔》觸摸了一下快被世人遺忘的千年古蹟

本來要上佛塔二樓看看的,但管理不讓去,說裡面太黑不太安全,所以現在不讓上了。

其實還有個地宮,1984發現的,就在一層塔心的正下方,但發現時封口的石板已經裂為兩塊,裡面空無一物,顯然是被盜賊光顧了,至於何時何人一共盜取幾次,由於時隔久遠,現在也無從考證了。

最後,談一下繁塔之行的感受。

這個景區確是很小,僅僅是一座佛塔建了四面圍牆而已,而且周邊也比較混亂,對旅遊來說多少是會有些影響的,而且景區也極少對外推廣,來開封多次也是偶然才知道的。

來之前也確實沒抱太大的期望,畢竟也做了一番瞭解,但親臨現場後看到實物,給人的第一感覺還是比較震撼的,畢竟佛塔歷經千年之久,如今還能為世人一睹當年風采,確是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總體來講給我感覺還是值得的,景區雖小,但沒有繁瑣雜亂的人為景觀,進來之後直面文物,給人視覺的撞擊感更強烈些,反正,繁塔之旅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