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生活裡的件件小事,都是很好的教材。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還是要多一些耐心,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剝豆》,作者是畢淑敏。畢淑敏是一知名作家,她還有11年的軍旅生涯。她是一個醫生,還是中國名牌大學的文學碩士。

在《剝豆》一文中,畢淑敏通過一個母親和兒子比賽剝豆子的小事兒,在細膩的心理活動描中,她向我們娓娓講述了一個滿是育兒哲理的故事。

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育兒哲理一:愛他,就給他真實的人生體驗!

故事裡,母親在和兒子剝豆子的比賽中,因為不想讓失敗傷害孩子的自信心,所以產生了放慢速度,讓著孩子的想法。

接著,她又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競爭的殘酷。於是決定加快速度,讓兒子接受失敗的殘酷,從而鍛鍊兒子。

可當母親看到兒子那麼投入,那麼認真地剝豆子時,慈母憐愛的心又不忍了,手又緩了。然而,當她考慮到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時,她覺得那樣做對孩子不好。因而剝豆子的節奏又緊了。

這幾個快慢的調整恰好暴露出了我們家長現有育兒過程中的病態心理。讀了本文,我們可以靜靜地反思一下往日裡,我們在育兒中的做法。我們的教育是否滿是虛假的體驗呀?

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育兒哲理二:明白選擇後,就要有承擔壞結果的勇氣!

母親與孩子比賽剝豆。雖然孩子很努力,很拼,但是最終,還是母親贏了。

讓母親感到欣喜的是,孩子非常樂觀。他坦然接受了比賽失敗的現實,沒有賭氣,沒有沮喪。依然那麼自信。孩子勇敢面對失敗、不氣餒的精神,讓母親感到非常的欣慰。

文中,孩子的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好到讓母親吃驚的地步。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如果遭遇了類似的情形,我想,能夠理智對待失敗的不是很多吧!

這其中能暴露育兒中的什麼問題?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遵守約定的教育。

我們應該讓孩子清楚得懂得:如果我們選擇了,就要努力去做!即使,我們的努力失敗了,我們也不能灰心。

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剝豆》的故事中蘊含著的教育理念的辯證關係。

畢淑敏《剝豆》這個故事仔細讀來,其實可以從中接受到許多教育孩子的重要信息,而且其中的許多道理有著很強的辯證關係。

比如,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理念就是: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由此衍生出來的,還有不要給孩子虛假的榮譽,虛假的鼓勵等等。我在這裡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家長:“不負責任的虛假鼓勵,就如飲鴆止渴般的行為。表面上能夠解決眼前的需要,但對於日後的發展卻是害處無窮。”

虛假的鼓勵,雖然可以讓孩子在眼前提高一些所謂的自信。但日子久了,我們給孩子的這些虛假評價,必將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成長失去了準確的自我判斷。而教育上最可怕的結果就是學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樣的學生到了社會上便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眼高手低的人。

這些人對自己的評價值和期望值相當的高,可是其心裡確是非常的脆弱。當他們在現實中遭受挫折時,他們會因為沒有承受失敗的經驗,沒有走過人生坎坷的韌性,最終落得人生大幕黯然落下。這正可謂是虛構了少年成功,卻步入了悲苦人生。

畢淑敏小《剝豆》,洞悉育兒大道理!


其實,文中最後一句說的已經很透徹了:“生活是實在的,真實的生活有快樂,也一定有磨難。”

這句話就是畢淑敏在告訴我們每一位家長:我們經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大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在溫室裡生長的花朵。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就不應該給孩子總是製造一些他是最聰明的,他是最優秀的等等此類假象。

我們應該學會引導孩子真實地面對生活中的失敗、磨難。讓他們學會在一個個小挫折中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從而變得更加堅強起來。我們要用心去培養他們勇敢面對失敗,不氣餒的精神。只有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真正是我們每一個家長心中的驕傲,才是祖國合格的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