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共和國開國將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授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自1955年至1965年間,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將帥曾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開國將帥"。截至2019年9月15日,尚有11人健在,而中將及以上級別則全部逝世。除了10大元帥之外,據統計,這1604位將軍主要來自10個省份:江西籍共325位,湖北籍共234位,湖南籍共196位,安徽籍共128位,河南籍共106位,四川籍共91位,山東籍共87位,福建籍共83位,河北籍共79位,陝西籍共63位,這十個省份的將軍佔據了總數的87%。其中,在10位大將和57位上將之中,湖南籍的大將6位,上將22位。

一、共和國第一將軍省——江西(共計327位)

江西是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著名的老區井岡山市,現在就是江西省縣級市,由江西省吉安市代管。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在南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是共產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軍隊;1927年秋。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瑞金是著名的紅色故都,是中央蘇維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井岡山經歷了五次反圍剿,紅旗屹立不倒。江西孕育了新中國的軍隊,靠著江西人民的支持新中國的軍隊才慢慢壯大。同樣江西也為了新中國做出了重大犧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多人,無名烈士更是難以計數。共計走出了327位開國將帥,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20.26%,他們包括肖華、陳奇涵、賴傳珠3位上將;梁興初、吳克華、王恩茂等38位開國中將;謝振華、曾克林、丁盛等286位開國少將。

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二、共和國第二將軍省——湖北(共計232位)

首先湖北是中國近代革命的重要根據地,從近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給湖北人孕育了革命的種子,目前湖北認定涉革命老區縣就有87個之多。1912年10月10日,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在武昌首發起義,爆發了辛亥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外展上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攻打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紅四方面軍。這塊紅色土地上,共誕生了232位開國將領,包括林彪1位元帥;徐海東、王樹聲2位大將;陳錫聯、王平、韓先楚等14位上將,秦基偉、聶鳳智、王近山等31位中將,王誠漢、譚友林、唐金龍等184位少將。


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三、共和國第三將軍省——湖南(共計202位)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近代湖湘文化的發展體現了其“經世致用”的精神,湖南卻突然人才輩出,成了近代改革的前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點燃的;秋收起義、平江起義、湘南暴動、桑植起義等,無數革命先輩捨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湖南這塊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斷腸將軍”陳樹湘的壯懷激烈,留下了“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在風雲際會的近現代史中,湖南誕生出了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毛主席、劉少奇、彭德懷等這些改變了中國歷史命運的人。在開國將領中,湖南以202位將領居第三位,湖南除了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元帥,還有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許光達等6位大將。從三湘四水走上歷史舞臺的共產黨人如璀璨繁星、光彩奪目,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彪炳史冊、光照日月的貢獻。


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四、共和國第四將軍省——安徽(共計130位)

安徽紅色文化是在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它通過發生在安徽大地上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活動孕育和凝結而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安徽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模範區域。抗日戰爭時期,安徽是新四軍華中敵後抗日的重要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華中抗戰的指揮中心。 解放戰爭時期,安徽是國共兩黨戰略決戰的重要戰場,安徽人民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卓越貢獻。 安徽籍開國將軍共有130人,包括洪學智、李克農2位上將;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12位中將;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116位少將。

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五、共和國第五將軍省——河南(共計109位)

河南大別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襟江帶淮,扼南北咽喉,控東西要害,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紅色大別山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源地,戰略支撐地,走向全國勝利的轉折地。大別山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批豫南兒女踴躍參加紅軍,從而成長了一批威名赫赫的開國將領。特別是“將軍的搖籃”新縣,共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共和國開國將軍、54位省部級幹部。河南籍的開國將軍共有109位,他們分別是許世友1位上將;,鄭維山、錢鈞、李雪三等9位中將;,蘇進、曹思明、尤太忠等99位少將。


共和國開國將領籍貫排名前十的省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