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美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美景,承載著人們精神生活的享受。重慶人民對美食美景有著出了名的喜愛。春來了,在本期“老街會玩樂”中,將帶您瞭解重慶人們記憶中揮之不去、滿是鄉愁的——“渝人碼頭“,講述不為人知的老渡口的傳奇故事,為您推薦重慶踏青好去處。

九十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百花芳。3月的春光正好,暖陽傾灑,南濱路是重慶最美的濱江路,也是重慶文化底蘊最厚重的一條濱江路。在這條路上,有著許多的老渡口,在跨江大橋還沒有建成前,重慶人們的出行,依靠的就是輪渡,它們承載著代代重慶人的記憶。有關於老渡口的傳說、歷史故事伴隨著光陰,滴答滴答地推演,烙印在人們的心裡,這是時間的修為。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南濱路因為有著天然的水運之便,到了清朝的乾隆時期,這一片自然而然就彙集了眾多貨運繁忙、人流彙集的重要碼頭。碼頭在重慶被親切的稱之為“渡口”,可能是一條由江岸邊伸往水中的長堤,也可能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樓梯,或是人造,亦或是天然形成。在渡口,用輪船過江叫“輪渡”,渡輪在重慶還被親切的稱呼為“過河船”,是老重慶人飛渡長江,穿行南北的交通必需品,是“老重慶”的標識之一。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南濱路與渝中、江北之間的渡口有10多個,分別為玄壇廟、野貓溪、呼歸石、龍門浩、海棠溪等。

在這些渡口中,作為南濱路最早的渡口——海棠溪碼頭,是通往南山,銜接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為“黃葛古道”的起點。同時也是二戰期間修建的著名“中緬公路”的起點。重慶“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等地名,都是以海棠溪碼頭為零點計算!

玄壇廟碼頭現在雖然只承載了地名的用途,但是在清代以前,這裡就已形成碼頭,清嘉慶二十五年時已有過渡船4只。從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慶開埠後,各國軍艦紛紛來到重慶,其中法國軍艦就停泊在玄壇廟碼頭一帶。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在重慶,因著渡口,演繹出了許多著名的景緻。其中的字水宵燈、黃葛晚渡、海棠煙雨、龍門皓月,被清朝重慶父母官——巴縣知縣王爾鑑評鑑為老巴渝十二景,盛譽古今。在古人的詩詞中,對渡口的美景多有描述和讚頌。

比如王爾鑑盛讚道:“野渡沙洲晚,江寒古木幽。迷離無過客,彷彿有行舟。兩岸江煙合,長天碧水秋。乘槎者誰子,風送亂星流。”

也有無名人面對渡口美景,成章道:“古樹蔭津渡,黃昏行客多,暮色鎖兩岸,夕陽灑金波。漁歌自唱晚,釣客正獨酌,江煙蒼茫間,遙看五福宮。”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在重慶,因著渡口,上演了許多的傳奇歷史故事。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著名詩人、政治家白居易因向皇上直言進諫,被貶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在職期間,他孤身一人遊覽重慶,就曾在南岸的渡口下船上南山遊覽。1891年重慶開埠後,瑞典安達森洋行幫助故宮藏寶,中央電影攝影場遷渝開啟“大後方電影時代”,大量文化名人遷居此處,文化百花盛開……。百年渡口的傳奇歷史故事就是一部熠熠生輝的城市發展史,成為了老重慶獨具魅力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而關於重慶渡口名稱的由來也是多種多樣。有源於傳說故事的,比如說玄壇廟,源自大財神趙公明(又稱趙玄壇)。相傳很久以前,他曾騎著黑虎來過重慶,在這裡住過幾天。有源於岸邊景緻的,比如說海棠溪,就源自岸邊一條如詩如畫的溪流。有源於岸邊植物的,比如說,黃葛渡,源於等候渡輪的地方有黃葛樹(重慶人稱黃桷樹,重慶的市樹),給乘船的客人濃蔭庇而遮得名。

在渡口的名字中,也有得名古怪的,比如說野貓溪碼頭, 而關於這裡為什麼叫“野貓溪”?相信很多人包括重慶人都會很好奇,難道是因為這裡的從前有許多野貓?現在也無法去追尋到它的來源,對於這個得名真有點“來無影去無蹤的感覺”,不過,野貓溪這個名字卻是透著些小俏皮的。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老重慶的渡口擺渡分為民渡和義渡兩種。

民渡由個體船主設置,過渡收費,官方定價。1930年前,川江渡口航線洪水期間每人收銅錢200文、枯水期100文。有意思的是,枯、洪水的界定以長江、嘉陵江交匯偏南濱江邊的呼歸石為參照,水淹呼歸石為洪水期,露出江面則為枯水期。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義渡由民眾募捐到的資金修建及維護,過渡一律不收錢、物,純粹的民間自助公益行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時,重慶最早、最大、最有名的海棠溪義渡,由鄉紳廖氏兄弟捐建,創辦時本擬名“廖氏義渡”,廖氏兄弟不同意,便按地名取名“海棠溪義渡”。

清光緒年間,渡船多信奉“龍王爺”,實行神會制管理,取名王爺會。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重慶舊時渡江的船主要是梢船,船首尾兩邊各架橈子一把,船尾拖一長梢,適宜推渡,據《重慶指南》記載:“渡船船型無篷蓋,以木板橫置為座,船尾置長梢以代舵,前置三漿為推進工具,大者可容 20 人,小者僅載 8 人”。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到了1937年,重慶成立輪渡公司籌備處。1938年1月1日,正式開行儲奇門至海棠溪輪渡航線,找的民生公司租用的民約和民慶號輪船作為載人船。

自此,安全係數低、載人少、行駛速度慢的木船漸漸被輪船代替。輪船船體較大,大體一次能坐百人以,但是船上能坐的位置並不多,像一個圓形的內艙,圍在周邊一圈是位置,其他的空間都是站位,所以一次輪渡,能坐的人是少部分,大多數的人還是站著過江。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上世紀70年代的渡口光景

從此,在長達數十年的歲月裡,輪渡成為重慶人們過江的首選交通工具。在許多老重慶人的記憶當中,渡口最輝煌的時候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當時,重慶總共有船隻近40艘,過江航線多達19條。那時的渡口通常是早上五點多就開航,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堤岸上早早的就排起了長隊,有時要排一個多小時才能坐上船。輪渡一般不到十分鐘一班,一天在江面上往來穿梭不停,一直到山城的夜晚來臨,十點多的樣子,城市歸於寂靜之後,最後一班輪渡才收航。平均每天的乘客量超過10萬人次。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老渡口,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充滿了煙火氣。熙來攘往的市民,說說笑笑,有的手裡拎著菜,有的提著雞鴨,有的從市場出來,抱著個裝滿貨物的花布包裹,有的從摩登世界走來,蹬著摩登的高跟鞋,拎著時尚的手提包。健碩的水手們拉纜繩、下錨、開關門,提醒著上下乘客注意安全。美麗的姑娘在人群中邂逅了英俊的水手,就是牽手一生。

老渡口,不僅僅是老重慶人的生意場,酒肆茶館林立,百貨日用品種種,就連日常的休閒活動大家也喜歡在渡口邊來。晚飯之後,一家人一起散散步,吹吹江風,賞賞重慶的夜景,或者在邊上的茶館喝喝茶,擺下龍門陣,聽聽說書人的傳奇故事,意猶未盡,滋味霸道。春天在岸邊賞花看景,夏天在江中納涼垂釣,老重慶人一切的娛樂活動都與渡口關連在一起,過得酣暢淋漓。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80年代,老渡口光景

時至今日,橋進船退,輪渡逐漸走向沒落。渡口的每個歷史故事,凝鍊著巴渝文化的餘韻,鐫刻著重慶的滄桑印記,彰顯著兼容幷包的城市文脈。老重慶人不會忘記當年乘坐渡輪出行的日子,輪渡也不會從重慶人的心靈世界中消失。它將作為一個特色符號,繼續見證著山城重慶的未來,重慶的發展。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一張舊船票是否可以登上新渡輪

而隨著重慶旅遊的不斷興起,重慶也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網紅城市,輪渡也正在完成它的歷史復興,以嶄新的視野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不管是重慶人拾回記憶,還是外地遊客趨之若鶩的新的旅遊方式。

春天來了,正是踏青的好時光,來南濱路老渡口,邊品茶邊欣賞美景,邊來聊聊重慶人與輪渡的光陰故事......



老街會玩樂 | 踏青“渝”人碼頭,打卡老重慶的百年渡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