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

米野見到隱士的時候,給他提起一件傷心事。米野說他公司一個年輕媽媽,剛在公司幹了兩個月,現在提出需要馬上辭職。大家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她,她馬上就嚎啕大哭起來了。後來才慢慢說出情況,大家才知道原來她3歲的兒子被診斷出是中度自閉症。需要干預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米野說起也覺得蠻可憐的,他說“她是全職媽媽帶娃帶到了3歲,因為沒有老人帶,也沒多餘的收入請全職的阿姨,孩子3歲的時候開始上幼兒園,然後自己出來找工作,進了我們公司。但是老師們感覺孩子各種不正常,最後醫院確診是中度自閉症。我感覺她都要崩潰了,我想起這個畫面我都快要哭了。”

喪偶式育兒


隱士也被觸動了情緒,有點憂傷得說“這種事情得發生,很不幸,有時都會讓人產生這是不是命啊!這樣的感嘆!”

米野繼續說“最大的問題是,我同事講,她這3年,全是自己獨自帶孩子,孩子的爸爸基本就是甩手掌櫃,能做點基本的家務都不錯了,至於孩子的養育,她自己說,基本就是喪偶式育兒了!”

隱士聽到這話,很奇怪,因為他從來都認為:任何一個人如果對一個事沒有安排時間去做,要麼是不在乎這個事,要麼是自己的時間安排是一團漿糊。米野看到隱士的表情,繼續解釋到“她說,孩子的爸爸整天忙著工作的事情,所以沒有時間帶孩子,即使回到家要麼很晚了,要麼就是很累了。”

隱士想了想,對米野說到:

“米野,你今後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也會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你也是一個男子漢,所以我接下來說的話,希望你牢記:

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不論這個人是女人還是男人,但是你一定要搞清楚,什麼是事業什麼是職業!職業就是那種你在一個公司、機構、組織裡工作,你和它之間的物質鏈接是打工收入,你的公司股份是0!同時你和它之間的精神鏈接是不把它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如果你在一個公司有股份,你可以說為這個公司工作是你的事業;或者你在一個公司、組織、機構裡,即使沒有股份,但是這裡是你的精神家園,你可以說為這個公司、組織、機構工作是你的事業——想想那些為教會工作的人,那些為慈善機構工作的人,那些為國家發展而工作的人,那些愛國者的任勞任怨。這可以是叫做你的事業。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只把有股份的工作,或者有精神家園般鏈接的工作稱為事業,否則,請只稱為職業。

那麼按照這個定義來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你的事業呢?當然是!所以你今後對你的孩子,請務必投入時間在他身上,不要讓他成為喪父式的孩子。像你同事的丈夫那樣,他可能只是忙於職業而不是事業,也可能是真忙於事業,但是孩子也是其中的一項事業啊,他卻不會投入時間來經營這個事業,是失敗的。

我常常遇到這樣的人,藉口說自己很忙,那麼問題是,他忙到沒有養育孩子的時間了嗎?每天他得睡覺吧,每天少睡30分鐘,早上孩子起床後,用這30分鐘陪孩子不行嗎?每天得吃晚飯吧,不至於每天晚上都在外應酬吧?如果加班可以把工作帶到家裡做啊,邊看著孩子邊做啊。或者在週末的時候,即使周6,周7也上班,也至多每天上班10小時吧,那回來後不是至少有5個小時陪孩子嗎?

為了一個重要的事業擠出時間的方法多的是!每天為工作類的事業可以投入12個小時,為孩子類的事業投入1小時不過分,也能做到,這樣也不至於孩子經歷喪父式養育了。我再說兩個忙的要命的事業大成功男人,他們是怎麼帶孩子的吧。

(1) 馬雲。一本他助理寫的書,講到了當年的一個故事。他和他老婆都是前期阿里巴巴的員工,他們的兒子8歲的時候,晚上帶著兒子一起在辦公室工作,然後兩人加班完後,兒子在車裡快睡著了,兩人就不停跟兒子說話,不讓他睡著。馬雲助理就說,這麼晚了孩子太累,讓他睡吧。結果馬雲他們回答,不能讓他睡著的原因就是不久就要到家了,但是家在6樓,孩子又很重,大人已經抱不動爬6樓了。

(2) 瑞-達利歐,美國橋水基金公司創始人。他說到:我的家庭,由同事組成的大家庭以及我的工作,一直以來對我都極為重要。像任何人一樣,兼顧工作和家庭,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兩邊都照顧得很好,所以我總是儘可能得把兩者結合。例如,我在出差時都會帶上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