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調劑"門外漢"必知三大祕籍

首先,先預測一個事情,研究生複試鐵定延期了。根據2月24,黨組會,傳達學習中央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統籌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全年教育重點工作。其中第四條提到四是統籌謀劃高校開學工作。要堅持屬地原則、建立跟蹤臺賬、做好開學準備、落實錯峰返校。原則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大學生不返校、高校不開學;高校開學後,要嚴格措施,加大校園管理力度。

根據以上基本推斷,大部分高校開學要到4月中旬了,開學再隔離管控14天,所以基本要到5月份了,所以複試的進行最快也要到4月中旬了。正好,作者整理了考研調劑的幾大秘籍,供大家參考。

在雲計算,大數據、AI時代,獲取信息顯得是那麼簡單。你所想要尋找的內容,"度娘""微信"推送等會輕而易舉地幫你搞定。我們苦惱的不是尋找信息,苦惱的是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尋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那部分。所以下面就是幫助那些考研調劑的"門外漢"們,瞭解考研調劑,並從而能夠成為自己考研調劑方面的指導專家,順利實現自己的目標,完成調劑目標。

第一大秘籍:練內功,內功紮實研調劑成功的關鍵因素

考研調劑更要拼實力,許多同學在調劑的時候,會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學校會因為報考人數過少等原因,擴大調劑生的名額,實則不然。許多名校不僅不會因此增加調劑名額,更不會因此來降低分數線。很多時候招調劑生或者是讓更多同學參加複試只是為了精挑細選適合的生源。因此,換個角度說,調劑真正在拼是實力。一般情況下,部分名校的招收調劑生,要求調劑生本科出身為"211"院校,或一般院校的重點專業,但更多的高校則沒有此限制。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是一所"985"高校,科研經費充足、科研水平很高,只是由於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對考生的吸引力不足,才會對調劑情有獨鍾。另外,像是西部地區的一些高校,有不少專業的實力強勁。如雲南大學的生物學專業被成為"小清華",對調劑生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

調劑失敗的最大原因是"等"和"慢",有些考生把調劑看得過於簡單,從不積極主動的去搜集信息,只等著學校公佈調劑信息,然後再去選擇合適的學校發送調劑申請表。更有些同學在某些網站上發佈調劑信息之後就不管不問,等著學校和導師來聯繫自己。這兩種做法都是考研調劑失敗的直接原因。另外,有些學校的調劑信息是不對外公佈的,這就更需要考生主動聯繫學校,積極的去打聽。首先,要在通話中瞭解到今年有沒有調劑名額。如果老師的回答是讓你留意網上信息。此時,不要過早地掛電話,你可以側面問問往年有沒有調劑的情況,並以此來判斷今年的形勢。其次,要注意與校方溝通時的語言,要儘量給校方留下好印象。介紹自己時要實話實說,不可誇誇其談,要向招生老師表明你求學的決心和熱情,希望對方能給你複試的機會。建議同學們,當確定自己的成績達到分數線後,首先要查看一下自己所報學校、所報專業歷年的複試線,並且要時常與所報考招生單位的研招辦聯繫,以儘早知道自己能否能參加該學校的複試。如果覺得希望不大就要立即著手聯繫調劑院校,否則研究生生活可能會與你失之交臂。

調劑成功,關鍵在於鎖定目標範圍,首先,關注校內調劑。校內調劑優於校外調劑,這是公認的原則。部分學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選擇,對其他學校自主出題閱卷的專業課分數並不信任,遵從先校內再校外的調劑複試策略。所以,這類學校會放寬專業限制,允許跨專業調劑,只是在複試環節的把控比較嚴格,其中北大就是典型。最關鍵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有關政策、變化、名額的信息,考生很容易搞到。其次,關注目標院校新設專業,新設專業是最容易產生調劑機會的,不是新設專業實力不行,而是很少有學生知道,這種情況甚至會發生在熱門專業中。例如,中央財經大學有三個學院都招收金融學專業,其中的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和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在第一年招生時都出現了調劑的情況。

第二大秘籍:修套路,招式正確,你才不會走火入魔

調劑中的兩個平行志願很重要,考生在調劑報名的過程中,首先可以通過缺額信息查詢來查詢各招生單位各專業缺額人數或缺額狀態,考生可參考各招生單位缺額狀態和發佈的調劑方法,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劑志願填報。在填報調劑志願的時候,每個考生可以填報2個志願。在填寫志願之前,建議考生主動和調劑單位聯繫,防止擬填報的招生單位調劑名額已滿。另外,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在填報兩個志願時要有梯度,不能全是所謂的"好學校",如此,才能提高調劑效率。目前,"211"重點學校熱門專業一志願生源爆滿,接受調劑的可能性很小,而省屬二本學校和西部高校是每年的調劑"大戶",考生在填報時應予以注意。

調劑不能太"專一",有些同學在選擇調劑的時候,只找與自己所考專業完全相符的學校去調劑,這樣可選擇的範圍就相對小了一些。如果,考生對自己所報考專業的相關專業不是很排斥,那麼可以適當放寬選擇的條件。另外,有的學生在調劑的時候,看好了一個目標學校,就將自己的材料給校方郵寄過去,而不再關注其他的院校了,這樣的做法也是萬萬不可的,除非你只認準了這一所院校,別無他選。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可以同時接受兩個院校的"複試通知",互相不會有影響,並且接受了一個志願,也不會影響其他志願,但是招生單位可以看到考生收到複試通知的歷史記錄。如果對方沒有特殊要求,考生可以多聯繫幾個學校,這樣調劑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不過也不建議考生奉行廣種薄收的原則,給所有認為可能的學校打電話發申請,這樣不僅耗費精力,效果也不好。一句話,確定目標院校有名額有調劑的需求,才是成功的前提。

調劑意向採集服務系統與調劑服務系統有本質的區別。在調劑意向採集服務系統中,一位考生最多可填寫10個平行調劑意向。調劑服務系統開通24小時內,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考生可將調劑意向轉為調劑服務系統中的調劑志願。已轉移成功的調劑志願與直接在調劑服務系統填報的調劑志願一樣,在招生單位設置的鎖定時間內不可取消或更改;未轉移成功的調劑意向在調劑服務系統中有效。

第三大秘籍:取勝靠訣竅,你不可不知的訣竅

專業碩士調劑名額多,近年來新設立的專業碩士在很多學校都有空缺名額。如理科中的軟件工程碩士是調劑的熱門專業,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好,一般在讀期間都有較長時間的公司、科研院所的實習機會,在夯實計算機軟件基礎的同時更加註重實踐。因此學生畢業之後動手能力強,更容易被企事業單位看好。招收此類專業的調劑生的名校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其中工科名校不在少數。值得一提的是,考研調劑,從學術碩士調劑到專業碩士成功的概率較大。並不是專業碩士不如學術型碩士,而是專碩作為新生事物,考生們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上各校專碩擴招迅猛,因此有不少的名額,所以考生走這條路調劑會更容易成功。

名校"鍾情"於調劑生,在許多調劑生看來,院校並不歡迎他們,只是迫於政策才接受調劑考生,而且需要調劑生的名校也少得可憐。以上均為大眾對調劑的認識盲區造成的。調劑的名額雖然沒有第一志願錄取的多,但是形勢也絕不像很多考生所想的那樣悲觀。真實的情況是,接受調劑的院校並非僅是實力一般的普通院校。由於在招生中存在冷門專業不佳、招生信息流通不暢和特殊招生單位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導致名校為調劑廣開大門。資料顯示,2012年北京地區接受調劑生的高校和研究所就有115所,僅山西一省就有44所高校和研究所接受調劑考生。由此看來,考研調劑,並不一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也許是一次帶有驚喜的轉折。

西部高校調劑多,在很多考生的眼裡,西部就是調劑的天堂。如廣西師範大學、貴州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部調劑大校。尤其是二區的西部院校,會有更多的缺額。不過西部調劑大校也有很多自身的優勢,好多的專業也是名聲在外。比如,廣西師範大學東南亞小語種專業,由於學校位於東盟國家的橋頭堡,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空間和就業前景。

特殊研招單位是考研調劑又一村,除了傳統名校、西部高校,還有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單位大量招收調劑生,包括各大科研院所,各地的黨校,以及具有碩士點的民辦院校。以上這些不同於大學的特殊研招單位,往往具有大學不具備的資源,比如補助津貼高、就業前景好、參與項目的機會多、出國交流的機會多等。但由於這些研招單位往往不做招生宣傳,或者僅僅在很小範圍內做招生宣傳;或是考生誤以為科研院所、黨校等招生單位報考門檻高,不敢報考;再或是考生的"名校情結"等種種因素,造成了考試不知道能報、不敢報和不想報,最終導致報考人數少,調劑需求也就相應增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