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別再沉默,反家暴不只是一個人的戰爭

某女子已遭家暴16年 13歲兒子多次目睹險被打

“下次我一定不會這樣了”

“忍忍吧,好不容易建成的家,孩子都有了”

“我和我老公離婚了,我姑娘的婆家會不會看不起我?萬一老公去坐牢了,會不會對他工作產生影響?”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日常我們聽到家暴,遭受家暴的人會面臨著怎樣的說辭呢?是施暴者的敷衍承諾,是各種人讓你沉默,讓你不斷退讓,保持這一段岌岌可危的家庭關係。面對包裹著家庭名義的暴力和其他暴力實質上並沒有區別,並且在我看來在主觀傷害性上更大。一個你曾經愛過的人對你大打出手與一個陌生人與你產生矛盾使用暴力,雖然在實質傷害上可能造成的是一樣的肉身傷害,可是他是曾經愛你或者你愛的人啊,對你大打出手,這一份情感傷害比其他人痛上上百倍。家暴是無法忍受的肉體傷害加上無盡的精神傷害。我們對於他人的傷害都尚且無法忍受,為何要忍受這種身心俱痛的家暴?請被家暴別再沉默,這個世界想要保護每一個受傷的人;請目睹家暴的人別再沉默,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人守護。

家暴:別再沉默,反家暴不只是一個人的戰爭

對家暴說不

無數人深陷家暴,家暴從來就不是一件小事

根據全國婦聯的研究,我國2.7億家庭中約30%的家庭存在家暴,而遭受家暴的人在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根據全球家暴數據研究,約有35%的人遭受家暴。當然家暴的施暴對象並無性別區別,但我們發現現今的家暴案例中,主要是女性遭受暴力對待,所以今天我們主要談論的是女性被家暴受害者。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後是無數人家庭的唏噓,是無數女性的悲苦,是無數子女的陰影,也是我們文明社會的汙點。


家暴:別再沉默,反家暴不只是一個人的戰爭

家暴多得讓人痛心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選擇沉默?

首先重要的一點是傳統的觀念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家庭,認為維持一個家庭的穩定就是最基本的。就比如我們社會上總有很多人對離過婚的女性帶有偏見,對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有那麼一點點偏見,又比如我們認為要家醜不能外揚。在家庭為本位的社會里,無數人都想要靠往一個目標,那就是維持家庭穩定,而出於這種心理,無數被家暴的人選擇了沉默沉默再沉默。

家暴:別再沉默,反家暴不只是一個人的戰爭

這種暴力沒有理由沉默

別再沉默,“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但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追求家庭幸福穩定的初衷是什麼,我們其實最根本的是想追求一個更幸福的生活,我們希望給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給孩子的生活提供一個更美好的環境。可是你看當我們沉默的時候,我們沒有往一個更好的反方向走,反而是掉進了無數次家暴的深淵裡。我們追求的美好生活在哪?我們為了給孩子美好的生活在哪?發現了嗎,這根本就是極其矛盾的。如果你是為了好好生活就別再沉默。

或許你會說這樣我的家庭就沒了,我愛的人要去坐牢,我的孩子就沒有一個完整家庭了。但你仔細想想在家暴產生的那一刻,這個家庭的的愛就消散了,一個家庭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牽絆,我們每個人互相的包容與關愛。當這個愛消散的時候,家庭最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又有何完整性可言,孩子活在暴力之下又有何美好生活環境可言?

我們這個社會,已經不同於過去農耕文明的社會了,女性不需要依附男性一樣可以生活,女性也沒有必要和家庭捆綁。我們的社會上許多女性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身份擺在男性之下。沒有誰離開誰是沒辦法生活的。我有見過單身女性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朋友有美食有生活。家庭不是你的唯一選擇,愛才是你的選擇,一個沒有愛的家庭不要也罷。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不值得我們去沉默掩蓋某些人的大過錯。

而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也不應該選擇默。我們面對被傷害的人,不應該勸他沉默,而應該鼓勵他們勇敢站出來與惡勢力對抗,給予他們反抗的力量,讓他們在反抗的道路上感受到這個世界對他們的支持與無限的溫暖。


家暴:別再沉默,反家暴不只是一個人的戰爭

發聲吧!別再沉默!

別再沉默別再沉默別再沉默

我們這個社會不應該是冷漠的社會,對於苦難者我們任何人都不能對他說你去承受苦難吧,這是你該承受的,我們遭受苦難的人也不應該覺得你就該遭受遭受這些苦難。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你有感受這個世界更多美好的權利,你有反抗家暴的權利。家暴不是一個人的家務事,是關乎社會每一個人的社會大事,當我們每一個人不再容忍家暴,這個文明社會的文明才能迴歸一點純真,這個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