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

2019年6月21日,農曆己亥年五月十九,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至。


今日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至,極也,天地間的陽氣在這一天達到極致,陽氣盛草木茂,自然界一副鬱鬱蔥蔥的景象。

夏至,並不是意味著夏天將至,夏至的到來,代表著夏天已經過半!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這表示,夏至,是夏天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至”是極致的意思。太陽照射在北迴歸線在,晝長夜短。


“宵漏自此長”“微陰生九原”,夏至時,陽氣到達極致,陽氣的極致下陰氣開始產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是陽性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二候:蟬始鳴。蟬鳴裡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意味著夏天已過半,後半夏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夏季過半時,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三庚數頭伏”

入伏也與夏至有關,要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2019年“三伏天”時間如下:

初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後空氣對流旺盛,常有驟來疾去的雷陣雨,但降雨範圍卻很小,被稱為“夏雨隔田坎”。

一半雨水,一半烈日,盛夏如約而至。

夏天,一個繽紛燦爛的季節,綠樹成蔭,蟬鳴蛙語,荷花盛開,麥谷滿倉……

夏至風俗


今日夏至~


祭神祀祖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所慶祝的節日中大部分與農業有關。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現代雖然沒有這麼隆重的祭神典禮,不過夏至前後,我國多地還是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這便是古代“夏祭”活動的另一種延續。



消夏避伏

在古代,夏至時,婦女們相互贈送摺扇、脂粉等物品,借摺扇生風,以脂粉散體熱所生的濁氣,防生痱子。《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在當代,雖然我們已經不需要儲存冰塊來消夏,但是自夏至前就全天運行的空調不過是這個傳統在現代的另一種體現而已。


今日夏至~


食“麥粽”與“夏至餅”

《吳江縣誌》記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今日夏至~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今日夏至~



夏至美食

夏至已至,氣溫攀升,難免令人食慾不振,這些美食或許可以讓你舒心開胃。


今日夏至~


涼茶

涼茶在我國粵港澳地區很盛行。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涼茶鋪中,廿四味涼茶、葫蘆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乾涼茶等是常見的品種。

涼茶雖然以“茶”為名,但既不涼,也不是茶,而是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而成的飲料,可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

顧客可以在涼茶鋪隨買隨飲。店鋪的櫃面上會擺放著已經盛好涼茶的小碗或塑料杯,一口氣飲盡便可接著趕路。如果還想嘗試其他小食或休息片刻,也可以在鋪中坐著品味。


今日夏至~


楊枝甘露

楊枝甘露是適合在夏季悶熱時節品嚐的消暑甜食,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粵菜酒家。這道甜點所需的主要食材為芒果、椰漿、西米和柚子,配料繁多卻分工有序。以芒果為主導,西柚為輔佐,西米擔任“配角”,頗有中醫中“君臣佐使”的味道。

很多人是楊枝甘露的忠實“粉絲”,但對其名稱的由來所知不多。“楊枝甘露”原本的含義是“觀音用楊柳枝撒下甘露般令人神清氣爽”。有著這樣浪漫的名稱,這份酸甜可口的點心也能在熱情似火的夏天給人們帶來一絲清爽。


今日夏至~

龜苓膏

天氣炎熱時,吃龜苓膏也是一種清熱解毒的方式。

龜苓膏是以鷹嘴龜、土茯苓、生地、蒲公英、銀花等藥材做出的中藥冰品,因為味苦,不少店家還在其中加入甜甜的紅豆沙,使這款中藥也有了甜品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