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真的沒有預料到,這工作乾的好好的,崗位咋說沒了就沒了呢?!”

這是一位近期被裁撤的採購主管的疑惑,雖然公司給的補償還是挺可觀的,可是她依舊對此彷徨不解、耿耿於懷。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我們已經看到、聽到太多的裁員新聞了,各種花樣百出的招數也是見怪不怪了,什麼末位淘汰、競聘上崗、組織結構調整等等。但是並非所有的招數都是藉口,為了應對當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有些調整確實是不得不為,由此帶來的崗位壓縮或者裁員也是在所難免的。

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組織架構隨之變革已經成為了企業的常態,現在很難再找到兩三年都能保持內部架構維持不變的組織了。不過有些變革是屬於微調,而有些則是傷筋動骨的大手術,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革新,最終的目標都是朝向著適應市場環境及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為目的的。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兩個月前,集團下屬的一家關聯設計公司,作為試點單位,就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變革,說它徹底,是因為這次的革新已經打破了既往的規則,從崗位到流程再到議事規則,整體推翻了沿用了近5年的運營模式。

我有幸全程參與了這次的組織架構重建工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崗位的一些變化了: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扁平化趨勢愈發顯著,每一箇中層管理人員的管理幅度被顯著拉大,最明顯的要數技術經理了,原先的各類設計主管崗位全部撤銷,所有的設計人員直接由技術經理直接管理;

專員類的崗位被全部取消,而代之以壓縮編制後的各類綜合性崗位,比如之前的物資採購部門是由一名採購經理、一名採購主管再加上兩名採購專員組成,而現在只剩下一個採購經理和一個採購綜合文員了;

所有的工作內容被重新設計,該分割的分割,該上移總部的全部移交,剩下的就打包裝入了新的崗位中;

除了設計類的崗位外,所有的崗位說明書也進行了重新編寫,與之配套的考核規則也進行了重新的梳理。

面對這樣大規模的變動,阻力大是肯定的,畢竟因為崗位編制的壓縮,有一批人將會因此被調崗甚至辭退,更大的問題在於這樣的調整之後,是否能夠保證工作的正常履行,在實施前是沒人敢打包票的。

可是無論是從節省人工成本還是應對市場競爭的角度,這樣的調整又不得不做,設計類的公司面對的市場競爭激烈,機遇可能轉瞬即逝,如果一個好的項目出現了,結果卻因為公司內部冗餘的流程上把自己的優勢給轉沒了,再優秀的技術團隊也是白搭。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經過兩個月的運轉,實際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中間有些微調,但是總體上能夠滿足公司的經營和發展需要,而且未出現明顯的工作流程不暢或者是人崗不匹配的問題,根據集團運營監管部門的數據來看,整體運營效率提升明顯。

而有這樣的效果,離不開整體的設計與運行過程中的實時監控與反饋。如果僅從崗位重構的的角度來看的話,我覺得可能有兩點原因催生了現在的結果:

一是之前的崗位過於固化,缺少了動態的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既然有了這樣的崗位,那麼肯定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缺人就該補上。這個理念在幾年前是沒有問題的,崗位配置大都是經過嚴密的評估才確定的。只是經過了多年的專業化分工後,在很多職能和崗位的員工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內,時間久了,這樣的職工,不僅會出現工作情緒上的懈怠,應對組織及環境變革的能力也會迅速退化。

況且現在工作的融合成為了一種大趨勢,純技術性的工作可能會保留一定的空間,但是那些流程性的工作,在信息系統的協助下,完全可以進行整合或者取消。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崗位的設置可以不必再遵循固化的模式,而更加的動態及靈活。員工的發展趨勢也將不再以崗位的名稱來界定自己的工作角色,而是根據“領導或者公司需要我做什麼”來界定各自的角色。這次的調整,其實就是嘗試著打破了固有崗位的界限,重新劃定了職責界面,而且這樣的界面還是動態變化的。

二是一專多能的人才儲備已經基本上能夠滿足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不同工作和專業性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職工的多樣化發展與多能化培養,這給人員的動態流動與供給提供了便利。

就以採購工作為例,在以前的觀念中,採購是項專業且複雜的工作,並不是拿著錢把東西買回來就行了。可是進行細緻的工作分析後就會發現,採購工作對技能的要求相對比較穩定,而且流程化程度很高,並且在用人的要求上沒有特異性,大多數其他崗位上的職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都是可以勝任的。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既然如此,由那些既能夠勝任採購工作,又懂些財務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行政人事工作經驗的人來取代採購主管及採購專員的崗位,有何不可呢,現在這樣的人才儲備並不少見。

本次的崗位革新,留下的各類綜合性人員,基本上都是具備多崗位工作經驗的,而那些一直以來專門做某一項工作的,比如薪酬專員之類的,要麼就是安排輪崗學習後,以綜合文員的身份重新規分部門,要麼就是協商辭退了。

雖然目前只是一個試點,還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觀察效果,但是這樣的潮流已是不可規避。

組織調整:我們的飯碗已經滿是裂紋

所以現在緊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已非良策,說不定哪天自己的崗位就被整合掉了,這個可不是危言聳聽,這也不是自己不夠努力的結果,而是現在的職場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假如依然無動於衷的話,類似於採購主管那樣的疑惑與無奈,我們遲早有一天也可能會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