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蘇仲強並非天生的革新者。

40年前,從多倫多大學數學系碩士畢業後,蘇仲強在父輩的引薦下加入地產行業。和很多傳統的工科男一樣,他對自己當年的IT夢想未能如願耿耿於懷。並承認進入地產行業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但實際上,他的地產大佬生涯正徐徐展開。

雖然他的經歷和見識被地產行業的同行,甚至競爭對手當作不可多得的經驗。但蘇仲強並不把自己看作“大佬”。在他的重要性排序中,人們對地標性建築的讚譽,遠遠超過個人的行業地位。事實上,“低調穩健”一直是他所追求的經營哲學。或許也因為如此,地產界的大悲大喜幾乎與他絕緣。他說,“那些冒險的人都已經離開,所以我才能剩下吧。”

而在談論城市與建築時,他又表現出與常見地產商人截然不同的立場,說到對城市的熱愛,也比很多人更細膩和熱烈。“每一塊土地無論多少、無論大小,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塊土地,我們要尊重每一座城市,我們構建的不單純是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我們構建的是人民的生活,是城市的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他說。

如今,70歲的蘇仲強並不急於享受退休生活。作為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在他的規劃中,“隨著城鎮化進入新的階段,新世界中國可以打造更令人心滿意足的、有歸屬感的個性都會。”


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2018年,是新世界中國的轉折之年。

兩個月前,這家已有約30年曆史的地產企業發佈了新的品牌口號——“予城新蘊”,詮釋公司對人本、匠心與遠見的關注——這是蘇仲強構想的新世界中國作為“城市運營者”在聚焦大型綜合體、超高層建築、優質住宅社區等項目之外構建有靈魂和底蘊的城市的使命。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他表示,“現在房地產行業需要一個新的方向、新的價值觀,新的企業文化,這一點非常重要。”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是歷年發佈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最多的一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了“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的目標策略。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使得房地產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據2017年的房企排名,前十名的房企平均淨負債率達到90.3%。更重要的是房企規模巨大的債務在2018年-2019年集中到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首次寫入十九大報告。

對此,蘇仲強認為,房地產行業正迎來一個關鍵的時刻。“傳統的發展模式現在都不合時宜了。”新世界中國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內地的港資企業之一,其掌握的經驗、模式和理念完全可以在新的商業週期中脫穎而出。前提是,把握機遇,將過往的成熟經驗,運用到內地更多富有增長潛力的一、二線城市,而不是隨波逐流,坐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被其他行業所顛覆。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國”)目前已在中國20多個城市建造了80多個地標性項目。在2017年實現私有化之後,新世界中國不僅是該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單元,更成為其多元化“生態圈”的重要佈局。兩年間,在廣州、武漢、天津開發的周大福金融中心、瀋陽新世界中心及在北京將打造的K11購物藝術中心等這些大型綜合體,亦成為各地的新商業地標。

作為一位將科技從業者的抱負與地產經營者的使命融於一身的地產人,蘇仲強兼具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既能將新的人文與科技理念與地產經營哲學相結合,又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做房地產超過40年了,我一般不跟其他開發商比較,我做我自己的事情。”他說,“現在產業的界限已經比較模糊了,我們要在其中探索出一條路,所謂‘洞見未來’,就是要弄清科技發展是怎麼一回事,如何把新事物結合到我們要做的事情中來。”

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不同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影響,人類城市發展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城市形態與功能。對城市範式的重新思考,不僅有商業、生態,還包括公共服務的需求。這其中,如何發掘城市內在韻味,讓規劃更科學、更合理、更具藝術性是未來城市發展規劃的核心痛點。


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在蘇仲強看來,城市不應是批量生產的建築集群,而是人文藝術的容器,是為人們蘊育生活、成就未來的地方。塑造城市的靈魂,需要遠見;更需要以創造性思維定義人文、藝術與建築的融合。“我們當然不希望中國的城市和美國一樣。所以我們的每一個項目,都應該在設計上為滿足每一個城市和每一個城市人的願景花大量心血。”他說。

以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為例,這棟530米高的地標是全球首個採用高性能低碳環保材料陶土板的超高層建築;而即將建造的北京K11購物藝術中心,則以建築設計優化空間,保留並重塑老北京文化風貌;位於三江匯聚口的寧波新世界,則將地面交通轉道地下,改善了繁忙的交通狀況,並將地面空間還給當地老百姓和使用者;廣佛新世界,將住宅穿插於47公頃的自然山林和35個天然湖泊間。

所有這些建築,都是成為新世界中國“唯人為貴、匠心築城、洞見未來”價值觀的現實樣本,幫助新世界中國從中獲得新的領悟與經驗,為未來的城市形態和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提前做好準備。對蘇仲強和新世界中國來說,未來從未如此“穩健”。


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蘇仲強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


沈建緣:您的職業生涯經歷過很多商業週期,最重要的人生信條是什麼?

蘇仲強:我不知道我最相信的是什麼,但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果我今天退休了,我的同事們從我身上學到什麼東西。我是老人家,我喜歡談歷史、談文化。我希望我的同事對他們的理想目標的追求是長期的,不是短視的。希望他們的滿足感是來自對社會的貢獻,而不僅僅是錢。

我現在工作一半的時間就是把我的經驗跟團隊分享。比如看到一塊地,我就告訴他這塊地將來會怎麼樣。現在20歲、30歲的同事可能沒有這個經驗,但是我都經歷過了。一塊地拿下到建成再到日後運營的20年,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這樣做的效果是怎麼樣的,怎樣對、怎樣不對,這是我的經驗。

我一直跟我的同事們說,一個項目最大的成功是它對這個地區帶來有益的影響。它是否能帶動附近,甚至整個區域,甚至整個城市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我們構建的是生活、是文化、是歷史,有歷史的建築物永恆在這裡,醜陋的東西兩年就被人擦掉了。

沈建緣:每個城市的資源稟賦都完全不同,新世界中國的團隊如何去應對呢?

蘇仲強:每個城市都不一樣。我常常跟我的同事說每塊土地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五千多年的東西了,做得不好,對不起祖先。規模化的、統一化的東西可以快,但要精雕細琢的話,怎麼樣能快呢?如果大規模的複製同樣的項目,中國就變成美國了,五千年就變成兩百年了,怎麼能做這個事情呢?這對不住自己、對不住國家。所以他們要到外面看很多領域,也不單單是看地產行業,也不單單要懂磚頭、水泥。未來還要將高科技放進我們的建築裡面,比如我們跟騰訊這些IT公司合作,也跟學校合作。跨界是將來的發展方向。我非常期待我的同事不單留意房地產,他們應該看其他行業的發展趨勢。

沈建緣:還記得自己做過的最得意的項目嗎?

蘇仲強:未來的項目是最得意的。我非常期待我的新項目,這樣可以將以前的經驗和新的想法放進去。

沈建緣:怎麼看待新技術?

蘇仲強:以前蓋個大廈,你做個商場,你想好你的路線怎麼樣就行了,現在不行,圍繞科技的東西我都看好,都希望嘗試,失敗就切掉,成功就加入,沒有水晶球,沒有上帝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跟以前真的很不一樣。我經常跟年輕人說你們有機會就要去嘗試。怕什麼失敗?失敗就是你不嘗試。

蘇仲強:“轉折之年”重塑新世界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