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為何會發展為世界工業巨頭!

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國土面積的25分之1。

由於日本為島國,資源極度貧乏,是世界上進口資源最多,對外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

其工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技術化方向發展。

日本工業分佈在這些地區

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這一狹長地帶成為著名的太平洋帶狀工業區。這種佈局的特點,與日本地理條件、自然資源情況以及對外貿易在經濟中的地位有關。

太平洋沿岸工業帶曾使日本大大節省了能源資源的運輸費用,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原有工業帶已經發展到飽和狀態,供水、用地緊張,提出了工業再配置問題,出現了分散的趨向。新工業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業地理分佈的變遷,在省能源、省資源的新工業時代,減輕運輸負擔的考慮已變得不那麼重要,而工業化落後地區卻由於勞動力豐富、地價便宜、自然環境好,對於新工業建設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業佈局出現了工業分散的傾向。例如,九州島已成為日本新興的電子工業基地,被稱為“硅島”,就是這種傾向的反映。

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提出調整產業結構的設想,從勞動、資源密集型逐步轉為知識、技術密集型。進入80年代,加快了以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工業逐漸向東亞其他國家和東南亞國家轉移。

目前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區。

日本,面積只有我們的1/25,為何會發展為世界工業巨頭!

日本工業發達的原因

1.日本企業非常專注,會在一個行業深耕下去

為什麼日本會有那麼多百年老店?其實就是專注於自己的行業,兢兢業業,不盲目的投資,深耕本業,必定能夠長久。

反觀中國的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必定會被外界誘惑,跨界到完全不同的行業,一做就是十幾個類別,號稱是多元化集團。到最後,是副業成為了累贅,主業又被拖垮,最後被超越。這其中,進入最多的行業當屬房地產,幾乎搞多元化的企業必定做房地產。

日本,面積只有我們的1/25,為何會發展為世界工業巨頭!

曾經連續十幾年的電視銷量冠軍長虹,本身是具備技術實力的,但大舉搞多元化,特別是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損失慘重,最後電視業務卻日漸衰落,陷入困境而無法翻身。前段時間,海馬汽車被爆出賣140多套房求生,一家汽車企業擁有這麼多房產,拿著企業的利潤去炒房,這樣的企業不倒閉才怪。

中國這樣的企業實在是太多了,數不勝數,做出點成績就開始驕傲,想一口氣做成世界500強,想做到一個多元化的超級集團,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是把自己拖入死局。

華為為什麼能夠這麼牛,你看華為一不做房地產,二不做金融,也幾乎沒看到華為去投資或者收購什麼企業,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業務,做自己的研發,這份專注才成就了今日的華為。可惜的是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中國的企業大多急功近利。

2.願意為技術投入時間和金錢,死磕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改革開放後就提出了這個觀點,但大多數企業都沒聽進去,賺快錢,賺輕鬆的錢成為了企業的發展目標。技術沒有可以買,不行就用低端技術走低端路線。

日本卻始終把它當做了第一準則,為了一項技術願意花費時間。比如豐田的氫能源技術,從1992年就開始研究,但到2014年才成功,投入應用。為了這項技術,整整花費了22年。

日本,面積只有我們的1/25,為何會發展為世界工業巨頭!

中國企業別說投入22年的時間,有2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都不算太多。根本沒法比,也沉不下心來做。所以,日本在重型工業、精密機械業、精密光電業、精細化工業、數控機床業、軸承工業等等行業都有很多知名企業,他們手握諸多專利技術,實力強勁。

論死磕技術,華為也算一家,此次推出的鴻蒙操作系統,實際上已經研發了7年,而且還不夠成熟。海思成立於2004年,花費了十幾年時間,投入上千億研發費用,才有了麒麟芯片等,但依舊不夠強大。

日本科研經費的55% 用於基礎研究,而中國更重視應用研究,所以,阿里、騰訊才孵化出這麼多業務,但技術專利其實少得可憐。

3.目光長遠,及時淘汰落後產業

這些年,中國企業似乎發展的不錯,紛紛走出國門,開啟了全球收購之旅,這其中,收購日本的業務為最多。

如NEC將電腦業務拋售給了聯想,自己轉型專心做半導體業務,現在日本所有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東芝把白電賣給了美的,電視機賣給了海信,松下將三洋電視業務賣給了長虹,將白電業務賣給了海爾。

日本,面積只有我們的1/25,為何會發展為世界工業巨頭!

很多媒體都解讀為這是日本製造業衰落的跡象,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是在做轉型,電視、電腦、白電等行業,其實已經處於下滑趨勢,或者說是不被看好的行業。雖然日本企業在不斷拋售,但是在半導體、精密儀器等等高端技術領域,卻並沒有出售。

按照日本的說法是淘汰落後產業。據說日本豐田已經研發出了氫能源汽車,這種汽車取代石油,毫無汙染。而中國在大力推廣電動車,但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這也是他們前瞻性的發展目光。

有網友經常留言說:我們有房地產,有金融,隨隨便便一個房就把日本比下去了。

要想趕超日本,我們光靠房產、金融是步行的,還需要發展製造業。

用不低於過去十年的發展速度,讓一代人在製造業上全面趕超日本,或許中國製造強國夢就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