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鐵觀音只產自安溪


最好的鐵觀音只產自安溪


最好的鐵觀音只產自安溪

鐵觀音之於安溪,如龍井之於西湖、大紅袍之於武夷山,茶種與土地是一種機緣。

一方水土,一方草木。

300多年前,鐵觀音在安溪出現,對這裡土壤、海拔、降水、溫度、溼度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本就是一種自然選擇。

她必須生長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學微量元素的紅黃土壤山地中。

華安等生產的鐵觀音90%是酸香茶

以本世紀初中國茶都建設為起點,至2015年左右,這十五年鐵觀音發展迅猛。良好經濟效益,驅使茶農擴張種植,不僅在安溪縣,這股鐵觀音種植風潮也迅速席捲安溪周邊縣市甚至到外省了,如華安、永春、大田、沙縣、南安等地。僅以華安為例,1998年鐵觀音種植面積僅5000畝,2013年則高達13.5萬畝。

這些非原產地縣市,是不是適合種植鐵觀音?

安溪縣茶科所原所長葉錦鳳多年研究發現,鐵觀音適應性低、抗逆性弱,易受生長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影響。即便是同一鄉鎮,產自不同山頭的鐵觀音,口味就有差異,與它生長原始環境差異越大的地方,要生產傳統安溪鐵觀音就越難。多年在華安縣收購茶葉的茶商王致和告訴記者,“華安生產的鐵觀音90%是酸香茶,傳統正味幾乎絕跡,葉片太薄,做不成。”

注意區分“山青”和“田青”

一些專門收購茶青加工茶葉的農戶,在收購茶青時,會特別注意分辨“山青”和“田青”。所謂“山青”,是指種植在山地的茶樹鮮葉,“田青”則是種在改造稻田上的茶樹鮮葉。業內人士分析,因為土層深厚、溼度、酸鹼度、營養成分不同,種在稻田裡的茶樹,因水分相對充足,初期長得快,但衰老也快;種在山地的茶樹,初期生長慢,但根系扎得深,後期持續生長勢頭好。且“田青”一般只能採用拖酸、消青工藝加工,才能淡化茶葉中的“泥土味”。

近年來,因為提倡採用傳統工藝製作鐵觀音,安溪縣一些稻田、鹼性山地、使用除草劑的茶園採取多種退茶措施,或改種水稻、番薯、蔬菜,或綠化成林,為的就是讓鐵觀音生長在最好的土地上。據統計,2013、2014兩年,全縣退茶麵積達4981畝。

讓鐵觀音生長在最好的土地上

安溪鐵觀音的主產區比如感德、桃舟、長坑、龍涓等鄉鎮每年都投入一定資金對土壤改良工作給予補貼,為茶農提供綠肥種子,推行稻草、地瓜藤、園間雜草覆蓋茶園土壤,推行茶園梯壁留草、種植黃花菜、爬地蘭等作物,套種黃豆、豌豆等經濟綠肥,提高茶園保水固氮固土增肥能力。

為保茶園淨土,去年來,安溪縣農茶局執法大隊加大茶園巡視檢查力度,一經發現茶園使用除草劑,馬上強制退茶還林。同時加大力度改良茶園生態環境,啟動茶山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林帶、茶園套種林木保土固土。

良好土壤是生產高品質茶葉的基礎,為讓鐵觀音生長在最好的土地上,安溪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