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昨晚我做了一個夢,有點荒誕。

夢裡愛因斯坦歪坐在潔白的沙發上,蹙眉凝思。稍後,他對我開口道:“現在的女人好難,又想顧事業又想要家庭。她們祈禱時就問我該怎麼做。可是世界變化太快,我也還沒搞明白啊。哎,我也好難!”

說罷,他從口袋裡取出一個小盒子。“事業”、“家庭”,懸浮其上,閃著瑩瑩亮光。

之後,他又把加號、減號、乘號... ...放在它們中間,像正在做一場奇妙的實驗... ...

夢醒後,我對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對我而言,事業和家庭哪個更重要呢?哪個又是我能捨棄的呢?

答案是兩個我都想要!

其實很多精英女性正在努力證明這是可能辦到的。她們容顏姣好、身材火辣,她們健康、獨立,育兒、賺錢,樣樣不落下。比如,世界名模吉賽爾·邦辰,她的餵奶加化妝照,曾被奉為經典。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然而,光鮮的外衣下,可是“內傷”無數。

穎兒曾自曝因擔心產後無戲可拍,在月子裡便開始拼命減肥,爭取一出月子就恢復到最佳狀態復工。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明星如此,普通人也是如此。

我有個海歸朋友,堅信自己可以平衡好事業和家庭。於是她每天堅持凌晨4點半起床,花大約1小時處理郵件和回覆諮詢,緊接著跑步1小時。簡單洗漱過後她就開始精心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把兒子、女兒送去幼兒園後,便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學習中。直至娃進入夢鄉,才是她的輕鬆一刻。

幾年過去了,她早已習慣了24小時乘以7天,全年無休。時間彷彿永遠不夠用。啃著方便麵寫推文、喂著奶聽微課;等孩子下補習班的空檔,她就蹲在教室外碼字。

哪個少女沒有幻想過“讓一絲陽光夾雜著風的味道,吻醒我的臉”?

成了娃兒她媽後,能躺下,睡到自然醒,就是奢望。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看來,一味做加法,就只有身體做減法了。這好像太不划算。

那我們做減法試試,當一個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很難,而且風險極高!經濟不獨立,很難被尊重,更難有話語權。


小時候我愛讀三毛的故事。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女人,結婚以後只有一種結局,那就是蒙上黑紗,迴歸家庭,不得見外人。我每每想起這樣“被設計”的人生,就覺得有一絲窒息。


如果選擇拼事業呢?

如今的社會,距離真正的男女平等,還很遙遠。要當女強人,付出是極其多的。生娃後,媽媽們如果想要重返職場,繼續當一枚女強人,那就得變身“女超人”了。

要當“女超人”,不得不犧牲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

《哈里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在一次專訪中提到,她剛開始創作時,生活窮困潦倒,房東隨時可能敲門來索要房租。女兒無人看管,為了寫作,她只好把女兒綁在椅子腿上。即使在她成名之後,對此事仍然十分愧疚。

“女超人們”可能會躲在汽車裡擠奶;可能會為了趕報告,狠心把娃關在門外或丟給Ipad;可能不得不使勁掰開孩子稚嫩的小手,對殺豬般的哭聲聰耳不聞;轉身披上戰袍,一頭扎進擁擠的人潮。

忙碌的工作、複雜的人事關係、愧疚的心理,掏空了“女超人”的身體,還有心靈。

看來,如果單純地在工作和生活中間劃上加號、減號都不行,我們就應該跳出這個思維模式,換個方式來思考問題。

首先,我們可以將事業和家庭中最重要的事進行排序,承認自己精力有限,不要心懷愧疚,不用追求盡善盡美。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臉書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在新書《向前一步》中建議想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放棄“全能女人”的神話。她說,“完成就好,好過完美。”

這很智慧。

如果說,你總是為了給孩子讀睡前故事,而放棄參加一次讀書分享會的機會,那不如從今天起改為:參加一半時間的讀書分享會,再帶著輕鬆愉悅的情緒,高質量地陪伴孩子,講一個短一點兒的睡前故事。

如果說,你今天上班、和客戶周旋已經耗盡了心力,那麼陪娃識字就交給某某app好了。

你的戰友,親愛的老公,但凡主動請纓要去遛娃,請你信任他,或至少裝作很信任他。不要嘮叨太多,儘管他拎回來的娃可能像是在泥巴里滾過了。


其次,我們可以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進行選擇:要麼在職場叱吒風雲,要麼安心陪伴孩子歲月靜好。

國民女神高圓圓,大獎嘉身。然而和趙又廷結婚後的三年,她承認,是將她“私有化”的三年。“結婚之後我才發現,好像兩個人都拍戲有的時候不太行,總要有一個人相對來說顧一下家裡。”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女人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個階段最想要什麼,適合處於什麼狀態。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蓋茨,被譽為“全球第一慈善夫人”。

她和比爾一起登過《時代》週刊。《福布斯》將她視為全球最有權力的女性之一。《華爾街日報》把她列入全球商界女性50強第一名。她每年的慈善支出有40億美元。她22歲時就憑藉著自己閃亮的學歷和卓越的能力,管理微軟上百號人。

然而就在梅琳達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她突然懷孕了。懷孕後梅琳達選擇辭去微軟的工作。她告訴比爾:“要是希望孩子們跟我們一樣出色,那就必須有人留在家裡。”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馬雲的妻子張瑛,也做出過相似的選擇。


歐盟委員會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也是一位硬核老母。她攻讀醫學碩士時,生下第一個孩子;當讀到醫學博士時,一邊做婦科助理醫生,一邊又生下了第二個孩子。

後來老公去美國執教,她選擇當一名全職太太,又生下5個孩子。全家的小型樂隊表演、學校的頒獎典禮、騎馬訓練、週日做美食,樣樣親力親為。孩子們在她的培養下,不僅都成了學霸,而且還愛好廣泛。

當她40歲時,選擇復出,如今已當上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她,可謂是仕途之路一路開掛。

多年關注孩子們的教育成長促使她在從政期間,為女性和母親們謀求了很多福利。

這些智慧的精英女性們其實詮釋了一種比較高級的人生處理方式,那就是將工作中獲得的經歷和能量賦予家庭生活;將從家庭中得到的支持和經驗反哺於工作。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還可以學習一樣技能,讓它與育兒發生關係,並慢慢做成事業。

舉個例子,比如你曾經熱愛寫作,後來卻成為了一名醫生。你就可以考慮做一個育兒公眾號,寫一些有價值的育兒醫學帖。這樣的職業還可以有:講師、教師、培訓師;插畫師、早教師、心理諮詢師;兒童類產品經理、零售商等等。

我有個做英語培訓的朋友,自己研發了一套根據《國家地理》改編的少兒英語啟蒙教程。她在教學的同時,就決定把它用在自己的女兒身上。

一招破兩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那就讓事業乘以家庭


在事業與家庭中間劃一個乘號,雙方的能量就被相互“賦予”了,變得更大。

00後,10後的妹子們也許不用思考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問題。因為到那個時候,很多關係又會發生變化。但身處如今這個時代,我們這些8090的“老母親們”還是得思考這個問題的。

面對事業和家庭,我們不必振臂高呼:“只能選其一;二者都選,“奴婢做不到!”

我們也不必蠟燭兩頭燒,小心什麼都有了,唯獨沒了身體。

或許及早想清楚自己每個人生階段最想要什麼,並想辦法讓事業與家庭互相“賦能”,才是一個靠譜的破局思路。Have a try!

我是愛啃書蟲,一個擅長教授中英文的海歸二寶媽媽,陪你看世界、聊教育、悟真情。期待你的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