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0地理學科初三學業考試說明

湖北省十堰市2020地理學科學業考試說明

湖北省十堰市2020地理學科初三學業考試說明


(中考說明)

一、考試性質

初中畢業生學業術平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其目的是全面、準確地考查初中畢業生在學科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初中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指導思想

1. 有利於全面實施課程改革,促進初高中教學銜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 有利於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改革。

3. 有利於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4 有利於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命題依據

1.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 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 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 版)

2.《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

《義務教育教科書.歷史人數版》及學生配套使用的教學地圖冊 (部編人教版)》。

四、命題原則

1.體現基礎性 適應義務教育的要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力求有效地考查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難度適中,杜絕設置偏題、怪題。

2.體現科學性 保證試題內容的正確性,不出現政治性、知識性、技術性等錯誤。試題表述規範,問題指向明確,語言科學嚴謹,圖形清晰準確,專業術語準確,答案無歧義。

3.體現過程性 力求反映教學過程對課程標準的落實情況,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4.體現發展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倡導學以致用,強調能力立意,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考試形式與難度值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六、試卷結構

1.題型與分值:

單項選擇題 共7題 媒體2分 計14分,填空題六空每空一分共計6分,全卷總分20分

七、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地球運動

①知道地球的形狀,並能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記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並能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③理解二分二至的含義和太陽光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規律、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

④學握全球五個溫度帶的劃分和五個溫度帶的氣候總特徵及主要的地理差異。

(2)地球儀

①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②通過地球儀,觀察經線和緯線各自的特點。

③記住重要的經緯線及其地理意義。

④經緯網的判讀與應用。如在有經緯網的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等等。

2.地圖

①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其運算,並能根據需要選擇比例尺的大小,能在標有比例尺的地圖上量算實際距離。

②學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三種方法,會在地圖上辨別兩點之間的相對方位。

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判讀坡度的陡緩及大小,估算某地、某區域的海拔和相對高度。

④在地形圖上能識別陸地上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⑤根據需要會選擇常用地圖,並查找所器要的地理信息,從而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地圖的習慣。

(二)世界地理

1.海洋與陸地

(I)海陸分佈

①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佈特點。

②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佈及各自的主要特點。熱記各大洲的分界線,瞭解重要海峽。

(2)海陸變遷

①能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

②瞭解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和科學家提出的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運用地圖說出全球六大板塊的名稱,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2.氣候

(I)天氣

①知道“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聯繫與區別。辯別天氣和氣候的語言描述,能在生活中用正確述語描述某時的天氣和某地的氣候。

②能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③能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與降水的分佈

①閱讀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氣溫分佈圖,歸納出世界氣溫分佈特點(緯度分佈、海陸分佈和地形地勢分佈的各自特點)。

②根據氣溫曲線圖。能說出氣溫的年、日變化規律以及一年、一日當中氣溫最高值、最低值出現的時間。

⑤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 ,歸納出世界年 降水量分佈的特點。

④根據氣溫、降水資料,會閱讀分析井繪製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井說出氣溫和降水隨時間的變化分佈的特特點。

(3)主要氣候類型

①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九種)的名稱及氣候特徵,並在世界氣候分佈圖上說出各種氣候的主要分佈

②知道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分佈、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等)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⑤根據氣候特徵(及其差異)說出其對人類生產(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與生活的影響(利與弊評價)。

3.居民

(1)人口與人種

①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

②會計算人口密度和自然增長率並理解它們各自的含義。

③會運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辜等資料,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

④簡單分析並說出人口分佈及增長快慢的自然原因。

⑤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⑥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地區。

(2)語言和宗教

①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佈地區。

②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佈地區。

③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

(3)聚落

①運用圖片,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差別。

②識別不同地區鄉村聚落系觀圖片,並說出它們的各自特點。

③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4.地域發展差異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

①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②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理解“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的含義。

(2)國際合作

①舉例說明加強國際合的重要性,側重於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

②說出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5.世界地理之最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書的正文和活動中出現過的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

(三)中國地理

1.疆域與人口

(1)疆城與行政區劃

①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理解並說出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③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③熟記 34 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分佈位置、輪廓圖,並能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其位置。

(2)人口與民族

①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 (我國人口總數、人口增長趨勢、計劃生育政策)

②運用中國人口分佈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佈特點。

③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瞭解我國的民族政策,記住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會運用中國民族分佈圖,說出我國民族分佈特徵。

2.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1)自然環境

①運用中國地形圖,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並對我國地形、地勢特徵作簡單評價。

②知道我國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及階梯內的主要地形區,記住主要山脈及走向、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區的名稱及特點。

③知道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瞭解我國不同溫度帶及生產、生活的主要差異。

④知道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瞭解我國乾溼地區的分佈狀況,分析降水對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影響。

⑤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⑥掌握我國氣候類型及分佈,能分析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⑦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佈特徵。

⑧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徵以及對本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⑨知道長江、黃河的源流概況(幹流流經的主要地形區、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徵),開發利用和人地關係中突出的問題(對流經地區的主要影響)。

(2)自然資源

①舉例說出什麼是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主要類型。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屬於自然資源。辨別可再生與非可再生資源。

②知道我國自然資源總特點。

③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重點記住我國耕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土地的基本國策。④理解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 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⑥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以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⑥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及其帶來的問題的主要合理措施。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佈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的實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使我國水早災害頻繁:同一時間此地早彼地澇:同地區此時旱彼時澇)

3.經濟與文化

(1)經濟發展

①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佈概況,並能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②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佈。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③發展交通的意義,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並會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④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大致分佈格局。

(2)文化特色

①知道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 服飾、飲合、節慶,並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②根據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民情、民居 服飾、飲食等圖片、資料,判斷主要的少數民族, 分析它們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4.地域差異

①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井說明秦嶺一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②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

③說出四大地理單元農業生產特色,並分析比較各地理單元自然特徵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5.中國地理之最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書的正文和活動中出現過的中國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

6.認識區城

[說明:《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北京、臺灣、香港和渡澳門特別行政區及本省和本市]

(1)北京市

①認識北京市的位置特點和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並能簡要評價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的利與弊。

②能說出北京市的主要城市職能和特色旅遊景點,瞭解北京市城市建設的成就與發展方向。

(2)香港和澳門

①瞭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背景、城市建設、人口和居民概況。

②認識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組成及地形和氣候特點。

③說出香港和澳門兩地經濟發展特色及主要經濟部門,瞭解兩地經濟發展與祖國內地的緊密聯繫。

(3)臺灣省

①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看圖說出臺灣省的位置特點、範圍及組成,瞭解臺灣省居民概況及臺灣居民與祖國大陸的淵源聯繫。

②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分析、概括臺灣省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的特點,瞭解臺灣省的主要自然災害。

③知道並能分析臺灣省的經濟發展特點,能闡述臺灣省人口和城市、工業的分佈特點。

④知道臺灣省的美稱及其由來,認識臺灣省是資源豐富的寶島。

八、內容分佈及分值比例:

“地球地圖”約佔 20% 30%;“ 世界地理”約佔 30% ;“中國地理”約佔 40%~50%。

九、典型題例:

有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颱風、暴雪、地震、泥石流時常發生。“合掌造”(見圖)是該國農村的一種木造民居,屋頂用稻草覆蓋,又厚又陡(屋頂角度為 60 )利於防史減究,1995 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據此完成 1~2 題。

湖北省十堰市2020地理學科初三學業考試說明


A.漁業和牧業 B. 種植業和林業C.漁業和林業 D.種植業和牧業

2.“合掌造”的結構有利於防禦

A.地震和暴雪 B.泥石流和颱風風C.地震和颱風 D.泥石流和暴雪

答案:B A

28. [讀圖分析 6 分]

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長江水系圖”和“黃河水系圖”,完成下列問題

湖北省十堰市2020地理學科初三學業考試說明


(1)圖中 AB 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分界線其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至少答出兩點才可得分)

(2)丙地區的種植業主要分佈在_____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 。

(3)成都市位於乙地區,成都市所在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_____ 。

(4)哈爾濱一月平均氣溫為-19.20 C, 而北京一月平均氣溫為-4. 3°C,影響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_____ _____。

(5)“長江水系圖”、“黃河水系圖”中 C 處和 D 處水能資源均比較豐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

答案(每空 1 分,共 6 分);

(1)一月 0°C 等溫線:800m 等降水量線: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分界線;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水田和旱地分界線: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分界線等(至少答出兩點才可得分,只答對一點不得分)

(2)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 青稞、小麥(答出青稞即可得分)

(3)川(或蜀)。

(4)緯度因素(或緯度位置)

(5)地處地勢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必須答出“河流落差大”才可得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