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4月3日,小長假前夕,央行發佈兩條重要消息:

1、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2、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央行的目的是通過降低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來刺激他們對外放貸,來緩解中小企業的生存危機。

最近央行降息、降準動作不斷,今天就講講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低超額準備金率都是啥意思。

1)降息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降低資金的利息。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房貸,比如你買房去銀行帶了100萬,如果利息為5%,那麼你一年要還的利息就是5萬;如果央行把利息降低為4%,那你的利息就是4萬。降息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你借錢的成本就低了。

對企業也是如此,企業就可以放開膽子借錢搞投資、擴大生產,經濟就活躍了。為啥這樣說呢?比如企業要買一條生產線,經過測算,一年的收益為4.5%,如果利息為5%,企業就放棄這條生產線的購買計劃了,因為收益比要給銀行的利息還低,得不償失。現在如果央行把利息降低為4%,那企業還能掙點錢,總比閒著好,這樣一盤算,擴大規模吧,無數個這樣的企業,就拉動了經濟。


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2)降準

全稱為降低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就要從存款準備金制度說起了。

大家都知道,銀行最基本的業務就是存款和貸款,存貸利差是銀行掙錢的主要途徑,比如,隔壁二狗子在銀行存了100萬,銀行給他的年利率是1.5%,一年二狗子能從銀行拿到15000元利息。三愣子因為做生意從銀行貸了100萬,利率為5%,一年三愣子要給銀行50000元利息。同樣的100萬,同樣的一年,銀行是不是靠轉手資金就賺了35000元呢?

也就是說銀行吸收和放貸出去的錢越多,利潤就越高,受到這種利益驅動,很容易就把所有人存在銀行的錢都放貸出去。那萬一,二狗子本來打算存一年的,現在因為兒子突然要結婚中途要取出來10萬呢?銀行把錢都貸出去了,沒錢給二狗子兌現了呀。


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問題就來了,如果銀行把錢全都貸出去了,一點現錢都沒有了,沒辦法給二狗子們兌現,如果大家知道了這個事情,會認為銀行沒錢了, 紛紛跑去兌現,銀行又拿不出錢,是不是就存在破產的風險?那存錢的人們的利益是不是就得不到保證了,這不利於社會的和諧呀。

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央行發話了,商業銀行每收到100塊存款,就必須按照一定比例給我上繳一部分,這個比例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商業銀行必須上繳給央行的。

除了法定要上繳的這部分,央行還規定了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法定是保底的,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多多益善的比例。這就好比你第一年工作,你媽為了防止你把錢都花光了,給你下任務:以後每個月發了工資最少給我上繳10%,如果能達到20%,那更好。那如果你工資1萬,最低要上繳1000,如果你上交了2000,你媽會開始誇你會過日子。

那既然銀行主要通過放貸掙錢,聽央行的話,交夠法定部分就行了,為啥還要交超額的呢?其實,超額和法定只是說法不一樣而已,一般央行規定了之後,大部分銀行還是會繳納超額的準備金的。

這就是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由來。

所以,降準就是降低商業銀行必須向央行上繳的比例。


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3)定向降準

不是對所有的銀行都降低這個法定上繳的比例。比如,這次,只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4)降低超額準備金率

就是降低商業銀行“自願”給央行上繳的比例。


還不懂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超額準備金率?一文輕鬆搞定


5)有啥影響呢?

定向降準+降低超額準備金之後,銀行就有更多的錢對外發放貸款了,加上降息的刺激,企業也更願意向銀行借錢了。

因此,央行的降息和降準,有點像媒婆保媒,兩頭都要說好話,讓銀行有錢借出去,讓企業願意借錢。最終,經濟活躍起來,這就達到目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