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涼亭鎮柳溪村:攻堅“貧困堡壘戶”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感謝黨恩國策,感謝黨委政府,讓我們的生活也有了根本保障,真正使我們感受到了同在藍天下的溫暖。”這是筆者近日在宿松縣涼亭鎮柳溪村走訪貧困對象時聽到最多的聲音。

連年來,在脫貧攻堅路上,該村緊緊圍繞涼亭鎮黨委政府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和“一戶一策”的幫扶機制,結合村情民情,因戶制宜,因戶施策,做出了許多讓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的工作,先後共有172戶走出貧困行列,現僅剩三戶特困家庭成為今年的攻堅堡壘和擬脫貧對象。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使該項工作受到一定影響,但開春以來,攻堅“貧困堡壘戶”的集結號已在該村吹響。

王淑玲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同時也是柳溪村未脫貧戶,80多歲的奶奶是她唯一親人,不僅體弱多病,且長期生活在敬老院,可以說沒有任何家庭收入和生活來源。針對這樣的情況,村支兩委高度重視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學費問題,除優先評定A類低保外,還在疫情防控期間,結合春節社會愛心捐款的機遇,將幫扶孩子完成學業納入這一活動的內容,得到了全村黨員的共同響應,得到了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從去年底到今年開春,王淑玲先後收到社會愛心捐款近11000元,為完成學業提供了保障。

段煥學也是該村三戶“特困堡壘戶”之一,五口之家就佔三個病人,除了妻子和女兒患有精神殘疾外,自己也是一位慢性病患者,其中還有二個小孩子尚在就讀小學。根據這樣的特殊情況,該村村支兩委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低保政策上給予優先照顧,二是將其安置在中心村建設點當環衛工,以勞動就業幫扶增加每月600元的家庭收入,三是協助全家病殘對象辦好殘疾證和慢性病卡,以減輕藥費負擔。這些行之有效的兜底扶貧措施和傾斜性的公益崗位安排,從根本上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燃起了這個特困家庭的生活希望。

潘福保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貧困學子,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後,就一直是由該鎮東山村姑父姑母代養。在脫貧攻堅路上,他不僅享受到了A類低保和社會的愛心幫扶,同樣在學費上爭取到了減免,尤其在勤工儉學中得到了學校的關照。考慮到潘福保已經進入實習就業階段,為了確保這個“特殊對象”今年順利脫貧,該村村支兩委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他聯繫就業單位,本村一名在外發展得比較好的愛心企業家已與潘福保聯繫好,為他提供合適的實習崗位。相信在黨的扶貧決策指引和愛心人士的關心下,小潘今年一定能實現人生新跨越,從貧困中崛起。

“脫貧攻堅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幫扶,更需要我們這些扶貧幹部在思想上正確地引導,依靠自身擺脫貧困,樹立起‘脫貧光榮’的思想,對我村今年三戶特殊擬脫貧戶,我們把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這是柳溪村書記姜年富同志感受最深的工作體會和扶貧思路,也是該村全體班子成員的共識。(孫良高、陳丙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