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三宗“罪”,房地產將影響至少三代人的命運

獨一無二的房地產

1、壟斷供地;

2、戶口制度限制人口流動,社保、醫療、教育、工作機會、買房資格乃至買車資格,都與戶口有關;

3、儲戶被盤剝已久,買硬資產對抗貨幣放水深入人心,一呼百應;

4、房地產幾乎成為惟一最重要行業,經濟與之俱榮俱損;

5、資本流動並未放開,全球配置資產僅屬於少數人的特權,讓肉爛在鍋裡仍是管制思維主流;

一宗罪:人人都是負債者,俱榮俱損

巴菲特講過一個笑話:

天堂很擠,聰明人想出一招,大喊:“地獄發現了金礦!”於是人們都奔向地獄,天堂空了。聰明人想想也準備下地獄。朋友問:“這消息不是你自己放的嗎?”聰明人答:“說不定是真的呢?”

當年編出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那位聰明人,應該也買房了吧,房價永遠會漲,這個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個共同信念。

如今,每個家庭,不管願不願意,都裹脅在買房這社會主流裡面。

從居住的角度看,房子已經太貴了;從投資的角度看,房子遠非理想的投資品:門檻太高,首付越來越是筆鉅款;交易週期太長,二手房交易需要幾個月以上的時間;摩擦成本太重,中介費、稅費名目繁多。

但是說到底,人們之所以還在買房,不再是因為房子是最好的投資,而是因為在所有壞的投資當中,還有許多人認為它相對不壞。買房,免於房價繼續飛漲的焦慮,免於貨幣洪水的擔憂。有恆產則有恆心,這是一場全民共同的下注。

樓市三宗“罪”,房地產將影響至少三代人的命運

地產二宗罪:這場遊戲也許快end了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前,經濟學家約翰·保爾遜(John Paulson)看空次貸資產已久,但是,什麼時候拐點到來呢?美國房價漲得不合邏輯的時間已經太長,但市場瘋狂的時間可以比你能堅持的時間更長。

保爾遜發現了臨界點:都用不著房價下跌,只要房價不再漲,次貸就會開始多米諾骨牌式地崩塌。

我們這場全民遊戲的臨界點在哪裡?

1、大多數人收入無法承擔房貸的時候

大多數國家的居民房貸最多隻佔收入的四分之一,我們是不用想了,絕對超過了,這兩年很多剛買房夫妻倆還掉房貸後能保證溫飽就不錯了。

但是,當有一天天大多數人的所有收入都無法承擔房貸的時候呢?後果應該能想象到。

2、現在購房槓桿其實還不算高

美國次貸危機前購房首付平均是3%,稍微一跌就負資產,然後就斷供。

我們大部分應該都至少3成首付,少數買的早的是2成首付,決策層很清楚,本金越多,越安全。

但是,目前樓市已經乏力了,最近也開始下調基準利率了,如果未來為了保樓市,連購房的槓桿率都上升,那麼,即使房價還在上漲,那也無非是進入最後瘋狂期。

刺激經濟無非幾個套路,降準降息,加大槓桿。現在企業槓桿已經高的離譜了,金融槓桿也很高了,唯一還能加一加的,也就剩下居民的槓桿了,如果加?似乎也只有房地產。

樓市三宗“罪”,房地產將影響至少三代人的命運

地產三宗罪:綁架了很多其他行業,榮辱與共

首先,房地產本身體量就大,對產業的上下游影響很大。其次,房地產有投資品屬性,它的價格可以間接反映投資者對風險的判斷,進而影響金融市場。最後,房地產會影響信貸,房價高,抵押品的價格就高,銀行就更願意把錢借出去。

其次,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房地產公司,其實原本是做其他產業的。有做服裝的,有做電器的,有做工業的,有做食品的。而現在只要有點資金實力的幾乎一股腦的都投身房地產行業了,原因沒別的,做什麼都不如做房地產賺錢啊。

問題來了,都做房產了,這個社會還怎麼進步?還怎麼科技創新?還怎麼發現輕重工業?

樓市三宗“罪”,房地產將影響至少三代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