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涵案例:單親媽媽怎麼教育孩子?

啟涵案例:單親媽媽怎麼教育孩子?

文/劉啟涵(教育心理學博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啟涵老師:

我孩子5歲半, 我是離異單親媽媽,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尤其帶的還是兒子;缺少爸爸的正面影響時,作為媽媽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是教育哪方面?用什麼辦法引導?我覺得很迷惑……導致現在經常想再找一個男性去做代父,但考慮到各種情況,以及一些負面報道後,又很猶豫,還請啟涵老師給我一點指引。

~~~~~~~~~~~~~~~~~~~~~~~~~~~~~

【啟涵微評】

啟涵老師在諮詢過程中,單親情況遇到最多就是單親媽媽,母愛真的很偉大。無論是哪種情況導致的單親媽媽帶孩子,孩子都是會受影響的。父親母親不住在一起,對孩子肯定是一個缺憾。但當這一切已成既定事實,對所有單親媽媽來說,則需要如何面對這個現實並考慮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我們不能控制孩子受到這件事影響,但我們可以控制孩子如何受到影響。只要教育的方法和行為得當,在單親家庭撫養的孩子,可以和在雙親家庭撫養的孩子一樣好,而且單親與孩子的感情聯結往往比雙親家庭更深。

啟涵心理(FDSP)認為一個單親媽媽帶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但不能用過於溺愛,一味地做慈母或者嚴父都不適合單親家庭。不要忽視孩子的情感溝通,只有與孩子真誠的交流,耐心地引導,細心的照顧,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不要隨便在孩子在場時和外公外婆議論爸爸怎麼怎麼樣不好,我們可以把很多的愛與理解存入孩子心中,而不是恨。尤其是父母在互相怨恨的情緒下分開,更要注意不把這種消極情緒帶給孩子,不只是父母親本人做到這一點,還要提醒各自的家人配合。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能夠控制自己不在孩子面前責怪另一方,卻不經意地聽到我們的父母會說這樣的話:“孩子他爸怎麼不來看孩子,他不要這孩子了嗎?”“這個人就是不負責任,害我女兒一個人帶孩子這麼辛苦!你當初就不該找這個人!”

要知道,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血緣關係。這種無效抱怨,不僅會影響孩子父親的感情,也會影響孩子對男人、丈夫、父親的認知。

在孩子的日常照料方面:

1、給孩子足夠的愛,但不要溺愛。作為單親媽媽往往更加寵愛孩子,什麼都依孩子,儘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寧願自已受苦受累,也不要孩子受一點委屈。其實這樣會導致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養育他們的媽媽。

2、多和孩子一起互動、聊天。雖然你已經儘可能地帶他出去玩了,但是否可以多給他(她)講點故事,一塊兒玩娃娃遊戲、教他看圖畫書、教他(她)數數認顏色等,這種文娛活動比外出遊玩更能增加感情,也可以說是精神享受。

3、培養孩子愛上一種運動。啟涵心理(FDSP)認為如果只能培養一個習慣,那就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吧。讓孩子愛上運動,從運動中找到樂趣,這是對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事情。愛運動,學會一種或幾種運動的技能,還能增強孩子自信,開朗孩子心態,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運動培養可以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如今幼兒籃球活動就挺好,如果是女孩子學學舞蹈、羽毛球也挺不錯。

4、找一個可靠和熟悉的男性朋友或親戚,有時來家裡陪他(她)玩。孩子在雙親家庭中有不同性別的長輩教養他(她),這樣,孩子的性格培養會好得多。在日常生活中,男人和女人看問題、處事方式都有不同,孩子會得到多方面的訓練,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好處。

在孩子的情感溝通方面:

5、不要因為對孩子有一種歉疚感,覺得對不起孩子,於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就遷就了。需知孩子長大後要和在雙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同上學,一同走上社會,誰也不會因為你是單親家庭來的孩子而原諒你的一些不良行為。

6、不要在孩子面前談夫妻不愉快的事,別讓孩子評理,小朋友會因為生存本能,說討在場的大人開心的話,但內心會困惑,長大了,可能還會愧疚。

7、不要限制你孩子和所有父系母系親戚的接觸,除非某個親戚行為不恰當,那另當別論。記住,孩子是你的孩子,也是他爸爸的孩子,如果限制他和父親的接觸,長大了,他有天會意識到。帶孩子多串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常到姥姥家、舅舅家、姑姑家,多接觸這類跟孩子爸爸、媽媽有血親關係的親屬,這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為地割裂親情,是非常不好的方式。

8、孩子可能會提出來:“我為什麼沒爸爸呀?”你可以適當解釋一下,就說:“媽媽和爸爸不在一起了,他另外有一個家了,所以你就跟著我和爺爺奶奶,以後我也會找一個喜歡你的爸爸”;“你知道世界上許許多多家裡並不是都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的,有的孩子和爸爸在一起,有的和媽媽在一起,都一樣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9、單親孩子一般會比較心細、敏感,說不定碰上什麼事,就想起自己沒有爸爸了。要很體諒孩子,陪他(她)玩、看圖書、上街,讓他散心,淡忘這些事。

在自己的生活狀態方面:

10、要保證你自己的精神自信樂觀。不要覺得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要堅強樂觀,一個人的時候抑鬱難過沒關係。孩子很敏感,TA能識破你所有的假裝,但TA說不出來,只會覺得不安和慌張。你自己即使有許多煩惱的事,也不要對孩子發作,更別說“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會這麼苦”這一類的話。這種不當的情緒宣洩,會對你們的親子關係造成長久的不可彌補的傷害,更會對孩子今後一生造成長遠的消極影響。

11、不要完美主義,雙親家庭也不是樣樣都好的。有時感到疲勞,家裡髒一點,也就不必去收拾了。這個時候也就不要過於苛求孩子把玩具等用品收拾得整整齊齊。

12、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你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物呢!有時也可以邀幾個朋友聊聊天、出去看看好朋友,換換心境,這更有利於照顧孩子。

13、關注孩子周圍的人,包括親戚朋友鄰居等,有沒有就父母離婚的事,對TA說不該說的話。如果有,你要立即出來制止,不要礙於面子,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舉個例子,我一個朋友父母離婚時,親戚等對她講,“你要勸勸他們,不要讓他們離婚……”,她之後一直有負罪感,覺得他們離婚,她有部分責任,這讓她很痛苦,以至於抑鬱想自殺時。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有限,大人隨口說說的話,他們聽了,可能就是一顆不良的種子在心裡,過很多年後才會開花,那花可能有毒。

如果考慮再婚,這也是好的。啟涵心理(FDSP)建議單親媽媽慎重選擇,注意要重組家庭,也要坦白和孩子說清楚,不要說什麼為了孩子的話,更多地是要說明重組家庭的幸福,讓孩子對未來的家庭生活有所期待。

總之,單親家長帶孩子,與其強調關注哪些教育方式,不如去關心孩子的生長環境,能夠在一個健康的大環境下,那麼孩子的心理自然是健康發展的。上面這些經驗和建議,對於單親媽媽帶孩子也同樣適用。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兒童教育漫話:child_cn】,更多科學兒童教育知識與您分享。獨創FDSP立體評估體系,專業FDSP學能座標測評系統,幫助父母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精準掌握孩子的學能動態,確保孩子學習天賦、學習能力、學習素養健康發展。合作發展,歡迎諮詢瞭解。啟涵心理(FDSP)工作室團隊期待與您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