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今天我們來說說明代玉器,其實明代玉器可以用一個墓葬、一句俗語、一個人來簡單概況。

一個墓葬,新中國成立以後,只有一個皇帝的墓葬被政府允許發掘,誰的墓葬呢?就是歷史上最懶的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萬曆皇帝的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明代最精美的玉器大都出現在晚明時期,歷史上的晚明社會相對安定、富裕,尤其是江南的經濟是比較發達的,因為經濟的發達,也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期上到皇帝貴族、下到黎明百姓都能鑑賞、把玩玉器。

這定陵裡的玉器正好在這一時期,有玉碗、玉帶鉤、玉佩、玉腰帶、玉壺、玉爵杯等等。定陵出土的玉器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量的使用了鑲嵌黃金、寶石的工藝,金屬、寶石的光澤使得原本素雅的玉器顯得富麗堂皇。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這些定陵出土的玉器咋看上去那是富麗堂皇,但是比起清代的玉器就顯得粗糙,跟宋代玉器相比又顯得的呆板,沒有靈氣。而這種玉質粗糙、呆板、沒有靈氣的缺陷正是明代玉器的特點和時代風貌。

從玉器的粗糙、呆板上引申出了一句明代玉器很有名的俗語那就是“粗大明”。為什麼叫“粗大明”呢?我們知道明代的版圖相比唐朝和清朝是要小很多的,而明代對於產玉最好的新疆和田地區基本上沒有控制力。明朝終其一代都在跟北方的蒙古和滿族打仗,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西域玉料的路不通、來源不通暢,精美的和田玉料沒了來源,所以很多原來的邊角料,或是質地不怎麼好的玉料都顯得格外珍貴。於是這些邊角料、和質地不好的玉料都拿來做成品,所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明代玉器大都有綹裂和瑕疵,這跟後來清代玉器是不能比的。古玩界就用了一句很俗的話來形容明代玉器,就是“粗大明”。聽起來確實難聽,但沒辦法,這就是明代玉器的特點。

雖然玉料的官方來源不通,但是也架不住人們對於精美玉石的喜愛,於是在民間就有很多人鋌而走險,千辛萬苦去西域尋找玉料,關鍵是還成功的帶回了精美的和田玉料。在當時,私人之間的玉石交易、玉石貿易很多。所以民間藏家手裡的玉石,一定是從這些西域淘換回來的玉石裡面,挑最好的,質量最上乘的玉料來做成品。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民間藏家手裡的玉石往往比官方的、皇宮裡的玉石還要好、還要精美。

也正是因為晚明時期民間私下玉石交易的頻繁,從而在民間誕生了我國第一的治玉大師——陸子岡。明代當時有四大制玉中心,北京、南京、揚州、蘇州,而蘇州尤為突出。當時蘇州的制玉高手有賀四、王小溪等人,以陸子岡最為有名。陸子岡雖然是工匠,但是卻全國有名,他的玉雕技藝被稱之為“吳中絕技”。在當時他的玉雕作品就非常有名了,有多牛呢?價錢居然可以和唐伯虎的仕女畫相提並論。但是很可惜呀!今天沒有一件玉器被公認為是陸子岡所做,就像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也沒有一件被大家所公認。現在很多帶子岡款的都是清代的作品,故宮和其他博物館都帶子岡款的玉器,只能是疑似,因為沒有詳細的證據證明這件玉器就是陸子岡本人所做。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明代 子剛款玉簪 臺北故宮博物院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明 玉卮 疑似陸子岡所做 臺北故宮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明代 子剛款玉石荷葉洗 臺北故宮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明代 子剛款玉卮 中國首都博物館

陸子岡有一個很有名、看起來很怪的玉器,什麼呢?就是“合巹杯”。這樣怪異的杯子是幹嘛用的呢?這是古代結婚用的,咱們現在是拿著高腳杯,手挽手喝交杯酒。這過去結婚,就是兩個杯子做成一個,喝了就表示結為夫妻,兩個杯子是連著的,表示不離不棄,永不分離(這古代人還是挺浪漫的)。關鍵是這個杯子上邊的雕刻圖案,上邊一隻鷹,底下是隻熊,鷹踩在熊的腦袋上(個人覺得也可以叫英雄杯)。這熊代表的雄性,指男方,這鷹諧音英,而英代表美麗的花,當然指的是女方。因為男性力量大,當然要扛著女方嘍!

玉器到了明代為什麼會在民間大放異彩,以及陸子岡玉器的巧奪天工

明朝因為一本書《明朝那些事》一下子火了起來,人們開始嚮往明朝、嚮往明朝的生活。其實明朝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明代皇帝沒幾個好的,最懶的、最愛玩的、沒文化的、做傢俱的、動不動就愛殺人的,淨是些奇葩。當官的知識分子在那明朝也很慘,動不動就在大廳廣眾之下脫了褲子庭仗,當場打死的大臣就有不少,這可以說是對知識分子最大的侮辱。宦官在明朝是大行其道,打仗的時候太監可以做監軍,收稅的時候也是太監去等等,總之明朝太監的權利是很大的。正是因為皇帝的昏庸無能、加上北方的連年邊患,使得宮廷裡邊對玉器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在明朝玉器的禮儀功能也是越來越衰退了。但是相反的玉器在民間,作為大眾的欣賞把玩之物的功能確是大放異彩。工匠和文人可以把自己的情懷,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融入到玉器當中,追求一種世俗化的吉祥寓意,從而使得玉器變成老百姓生活中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